张瑞民先生作品《思逸神飞》
张瑞民先生自退休后,有空潜心临摹碑帖,闲时随性挥毫泼墨;一种适怡淡然情趣和萧散寄怀意境从笔下奔涌而出,使其书法有了从登堂到入室的蜕变。

张瑞民先生作品《宠辱不惊》
竖幅《虚怀若谷》四字结体端庄大方,“虚”字的上实和“谷”字的上虚,互为掩映,墨彩焕然。如老僧定坐,恬淡安详;又似松柏直立,平和自然;再像四美起舞,姗姗而来。起笔势大力沉,行时水到渠成,收处戛然而止。看似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背后,深藏着对书法艺术至广的认知和至深的理解。对联《物华·地杰》侧重体势的表达,“物、地”二字互为犄角,四边踏实,“地”字以枯笔长画而收,将“物”字的下左倾斜扶平;“华、杰”形长靠边,中间虚空;“人”字捺画险峻至极却又是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天”字撇画向上一勾照应得天衣无缝;“宝、灵”两字的上下结构、用笔自不待言。《登高·远眺》《人生·万事》《岂能·但求》《万事·百花》等联,书写过程的完整与圆厚或涩重,在俯、仰、向、背不同置向中,形成一定方向的点画造型,内在点画的“摇摆”,可以把整幅作品带动起来,形成东风吹幡,摇曳生姿的视觉效果。
张瑞民先生作品《物华·地杰》
六尺横幅《范仲淹词》,起处“塞下”浓墨,相连而行;第四行下“烟落日”三字一气呵成,渐行渐小,字小气大,大小有序,兔起鹘落,神采飞扬;“满地”笔势相连,枯笔疾收,个性鲜明,力能扛鼎,顿挫中引出下句;“征夫泪”三字骨肉均匀,气血贯通。整幅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文气盎然,韵味高古,气定神闲,妙得天机。是灵魂的摄入驾驭起笔墨的流动,即“这一个”地完成生命精神的第二次熔铸。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风樯阵马的气势、沉着淋漓的风格。不仅幻构出纵肆的笔调,横溢的奇趣,而且从笔势和体势中抽象出了时空概念,将其作为书法表现的内容,让“精神相挽”成为一种复调意蕴。
张瑞民先生作品《范仲淹词》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每一个书法家在形成创作成熟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张瑞民先生对三真六草均有涉猎,从甲骨到篆隶、北碑、楷、行、草诸体临习中,悟到篆书是对甲骨的发展,是一种由提按对线条进行优化的过程;草书是对楷、行的发展,是一种变幻莫测提按顿挫对按部就班提按顿挫优化的实践;当然他对米芾、王铎情有独钟,心醉神迷,日夕揣摩,颇有心得。康有为曾言:“古人论书,以势为先;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斗方作品《敏事慎言》八面出锋,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丰饶,充分体现了米芾书体“势”的独特风格。《杜甫诗》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飘逸超迈,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发生随”于险劲中求平夷,“细无声”连笔书就,长画纵横,舒展自如,率真无邪。《王安石诗》笔法可谓“三过其笔,方为法书。”执使转运间,线条流丽天成,痛快沉著,结字变化有致,逸趣盎然。《贾岛诗》体势骏迈,运笔潇洒,结构舒畅;“问”有章草意蕴,“师”来自草书辩体,“不知处只”丝丝入扣,上下精神,相与流通,有著强烈的节奏感,收处“中”悠悠左收,意犹未尽。《王维诗》“空山”与“新雨后”结体张弛有道,妙趣横生,“松间照”兼顾细节,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自出机巧;用笔劲健,尽心尽势尽力;有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是书家气质情性与审美理想的合二为一,其间蕴含的书学素养和文化内含值得深思。

张瑞民先生作品《岂能·但求》联
“书法”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二年》,书中写道:“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在这里“书法”一词的本义是古代史官写史时所遵循的体例、原则。而后来“书法”一词的含义演变为汉字书写的艺术,另外也引申有“法书”(作品)之意。杨雄说:“书,心画也”;张怀瓘说:“书者,法象也”;郝经说:“书法即心法也”;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等等。当然,书法不是纯粹形式的观赏艺术,隐含着书与人的从属关系,是载“道”的工具,是“如也”的投射。张瑞民先生所书内容多古人诗词语录,名言警句,传播的是优秀传统文化。《曾子语》每一个点画,基本上是即送即收,将气力控制在方寸之间,而不作疾起遽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放而不流,劲健遒丽,跌宕飘逸,纵横郁勃,侧锋取妍,中锋取势,婉转滑利,疏朗有致,取法高古,意象崚嶒,骨力洞达,另辟蹊径。草书《孟浩然诗》起笔浓墨重彩,而后顺势而为如江河日下,魄力沉雄,丘壑峻伟,意味隽永。“啼”和“风雨声”的“声”那常常竖起的淡墨两“竖”似长枪大戟挑起氛围的大开大合,有花香、有鸟语、有风声、有雨声……一个春天的大合唱帷幕拉开了。所谓“合于天造,厌于人意。”《惠风和畅》《思逸神飞》《宠辱不惊》等大字条子,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写得既有文气又有烟火气,属于雅俗共赏、无意于佳乃佳的典范。就好比是打太极拳,力道刚柔并济、架势开阖有度,手法松柔圆活、气象中正安舒。
张瑞民先生作品《杜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