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而含润 简而有骨——浅谈王界山先生山水画作由“焦墨”到“水墨”的艺术嬗变

枯而含润 简而有骨——浅谈王界山先生山水画作由“焦墨”到“水墨”的艺术嬗变

   2020-04-15 16:51:49   浏览数: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山列千重静》

    “笔下干裂秋风,纸上润含春雨”,是大家谈到程邃、黄宾虹等焦墨山水画大家最为贴切的形容,亦是他们所达到的最为高妙的艺术境界。然笔者看来,渴笔焦墨与滋润水墨之间无优劣、高低之分,只在于画家对于其艺术性领悟的高低,在于实践中呈现于纸上艺术效果与画面境界上下之分罢了。当代山水画家王界山先生曾于“焦墨山水”上下过一番苦功夫,也取得了令人瞩目,令业界称赞的荣誉,他曾言:“焦墨问道,于我而言是探索之旅、发现之旅、收获之旅”。而笔者认为,界山先生近年来在山水绘画的水墨元素的挖掘运用上亦有不俗表现,甚至于在“焦墨”与“水墨”的画面艺术语言矛盾调和中,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达到了“枯而含润,简而有骨”的艺术效果和画面意境。恰逢成功美术馆近期有《山列千重静》等十余幅界山先生画作收藏馆内,笔者愿不揣陋笔,试从其山水创作中,由“焦墨”到“水墨”的艺术嬗变做一些浅显的剖析。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山高水长》

    从“焦墨”上看,界山先生所继承的是由程邃、宾翁、张仃等一脉相承的焦墨艺术实践和审美。是对“干”与“润”的笔墨艺术形态,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审美范畴辩证运用,是于干裂中见其润泽的矛盾统一的实践中,得来的艺术生命力;是从纯粹的黑白关系和洗尽铅华的减淡朴素之美中,寻觅得来的“知黑守白”式的艺术情趣,“负阴抱阳”的哲学思辨。如其《山高水长》一作,山石阴面的崔嵬嶙峋质感,画家以沧桑老辣、凝重浑厚的笔墨触感,彰显了纯粹焦墨的“黑墨团中天地宽”的艺术内质。而黑而雄的墨象中,同样亦张扬着山石罅隙里土质的滋润与恣意,其枯笔快速触击纸面形成的飞白,又见其润泽恣肆的畅快,达到了真正意义上枯而能润、干而生润,进而虚实相生、阴阳相合的画面平衡。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秋山清韵》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赵孟頫诗句),以书法之笔入画是历代书画大家的共识。在焦墨山水的实践发展中,明清之际焦墨大家程邃,现代的宾虹、当代的张仃等界山先生尊崇的先贤,俱重视书法的线条形态的表现力。宾翁曾以篆籀文之法入画,构成遒劲之势;又以飞白书作画,则枯润相契而浑厚华滋。张仃先生也曾以篆书入画,成就其画面的苍茫厚重之感。界山先生在焦墨山水的探索之旅上十分重视“以书入画”,深知书法对提升绘画实践中用笔质量,增强书写性、写意性的作用。以《山中涌翠亦醉心》《秋山清韵》等作品观之,画家以粗笔焦墨表现山石丰富的块面结构,又以书法行笔的提、按、顿、挫绘写草木、苔点,还有如游丝绵延细笔勾画的亭台、舟舸。书法线条变化与生俱来的情绪起伏、精神流动,融入画面不同景物的造型中,成就了画面各具性格的笔墨意象。这也正是界山先生,“着力将行书、草书及隶书的线条弹性运用于焦墨的写生创作中”,所呈现出的抑扬顿挫的音韵律动。画家的主观意识上“使充盈着生命活力、富有动感的骨法用笔,融入笔墨的表现之中”, 在以焦墨为载体与自然山川建立精神沟通,并“拓宽和延伸笔墨本身的跳跃所带来的视觉张力和精神空间”。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且看山中无俗客》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苏东坡《与侄书》),是中国艺术审美中极高的境界,同样这种历经繁华后的归真返璞亦是焦墨山水诸家一贯的艺术主张。如称赞程邃之“苍茫简远”,如宾虹所崇尚的“减笔山水顿有千岩万壑之思,以少许胜多许法”。界山先生笔下焦墨,亦是追求其所带来的朴素之美,他曾撰文称:“焦墨艺术,是洗尽铅华、无须粉饰的素美之容和返璞归真之道”。就《山中清音悦君心》《且看山中无俗客》而言,这种“清水出芙蓉”般的纯真、可爱的艺术思想情感,所构成的“素墨丰盈”的艺术效果,在其画面的笔墨肌理和艺术内质中无处不在。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山中祥云长相依》

    再以《山中祥云长相依》试作剖析,水分极少的淡墨烘托晕染,以及苦心经营留白云岚环绕于山腰间,其与近处渴笔墨线勾勒、皴擦形成的峰峦鲜明棱角和肌理质感形成鲜明的对比。于“减笔”山水的笔触的少中,却又创造出了千岩万壑之繁复,确有“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的老庄哲学的空灵之感。从山水绘画艺术审美的根源而言,这也正是历代焦墨山水大家孜孜以求的简而胜繁,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将内心的彭拜的精神渴求,媾和宇宙天地的审美所达成共鸣、共情,及“天人合一”的生命回归。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山中横翠微》

    《唐代名画录》中有记述张璪画作时情形曰:“尝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描述张璪技艺之处且不论,单看中国画笔墨之“枯”、“润”,因其所状之物及阴阳、向背、虚实各有不同,尽皆表现出了 “焦墨”与“水墨”鲜明的艺术效果。笔者前文所述,对界山先生在焦墨山水的探索实践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聊做一些简单剖解;然其近年所作之山水于“水墨”的画面表现,亦有诸多值得阐释的艺术实践成果。而此处所言之“水墨”仅仅是相对于界山先生渴笔焦墨,而水色饱满之笔墨。(为避免诸位方家误解,在此特地说明。)这也正是界山先生的焦墨山水与古不同、与众有别之处,如《山中横翠微》在焦墨的笔墨意象对山水画面语境的解构中,又巧妙的融入了“水墨”滃染的墨象构成。在焦墨线条钩斫、皴擦形成崖璧石质的实写,与渲淡之法而成的烟光、云气的朦胧诗意虚境对比中,形成了山水整体上“枯而含润、简而有骨”,形神相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清泉石上流》

    焦墨的“拳拳到肉”、力透纸背之感,赋予了界山先生山水枯润相衬、亦虚亦实、骨气立形的峥嵘效果。而水分饱满的墨色,也以其淋漓润泽的特征,造成墨落纸面渲滃、渗透,并变化出丰富墨彩层次和更多的画面遐想。而这亦是符合画家“简而胜繁”的艺术取向的。如《归舟苍茫山水间》《吉祥山水雁往来》《清泉石上流》等作品,焦墨与水墨兼而用之,也给观者带来了更多的惊喜。一是渴笔皴擦、勾勒形成苍桑、老辣、硬朗、厚实,与水色形成的漫漶、温柔、慰藉、飘渺等对冲调和的韵律感。二是水墨穿插运用,打破了干笔飞白构成画面的单一呆板的观感,使得画面更为良好的视觉效果。三是体现了画家受李可染先生画面启发,对当代中西方艺术广泛交流、对撞下,形成的新的国画审美语境的考量,如其画面中体现溪谷、山脚及水面倒影效果的笔墨语言。在水作用下,墨色由黑及白呈现出不同的色阶,使画面在表现光影、晦明、云翳的方向更显灵动,也更具活力。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归舟苍茫山水间》

    中国绘画的笔墨样式自古以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经岁月洗礼、去粗存精,不断发展又不断沉积,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见丰富的技艺样式。笔者阐释王界山先生山水画作由“焦墨”到“水墨”的艺术嬗变,也实则是看到了他在“焦墨山水”传承实践和艺术探索中,所变现出来的鲜明艺术个性。这种嬗变是“王界山式”的焦墨山水绘画的语言探索成果,是对焦墨山水艺术审美的再发展,其表现于画面上的无论“焦墨”还是“水墨”,也都遵循“少而胜多”、简淡清新和不事雕琢、朴素唯美的“白贲”(《易经》贲卦的美学思想)的超脱之美。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吉祥山水雁往来》



画家简介:王界山,1963年3月生于山东省青州市。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现任空军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军美术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工作室高级研修班导师,曾为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代表,第八次、第十次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曾获第三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作品《金秋无闲人》《天地之间》入选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多次参加全军、全国性美术展览,并有作品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多次参与组织全军、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空军、北京文联、北京美协举办的大型美术展览,以及研讨会、培训班、写生采风的多项文艺活动。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山水清音悦君心》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山水清音》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山水清音悦君心》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山中涌翠亦醉心》




成功美术馆馆藏 王界山 《山水清音悦君心》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

2018 www.shj888.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