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意蕴 逸趣横生——成功美术馆馆藏孙培增作品赏读

乡野意蕴 逸趣横生——成功美术馆馆藏孙培增作品赏读

成功书画家网   2020-02-27 17:02:32   浏览数:


孙培增人物画作品《芳蹊》

孙培增先生是一位醉心于艺术,热爱生活,勤奋顽强的画家。他的作品多以古典人物和名间题材入画,没有“大人物”和“大事件”,更多的是描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世外桃源生活,多以儒、释、道的意境抒发个人情感和抱负。



孙培增人物画作品《隔断红尘三千里》

 
作品《山泉煮茶》以满构图的样式映入观者眼帘,描摹了古典场景。偃仰劲挺的古松下,一位老者赤裸上身,手执芭蕉扇,独坐于松石流泉间,回首注视烹茶的孩童,定是被那阵阵茶香吸引住了,若有所思。赤脚煮茶的孩童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的盯着茶壶,一脸童稚。整幅画面色彩清淡,将环境与人物巧妙结合,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古典风范和乡野意蕴。再观四尺斗方作品《花满春山晚》,笔者认为是《山泉煮茶》后的另一幅场景,同样的人物设定,同样的衣着,只是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苍松旁再到柳荫下,从山泉煮茶再到品读诗书,精心设计的环境烘托出人物的不同情趣,人物面部表情生动,造型准确传神,两幅作品逸趣横生,值得推荐收藏。



孙培增人物画作品《青山历历树重重》

 
孙培增先生博采众长,专攻人物,善花鸟。作品《春酣》与《芳蹊》描绘的又是另一番春和景明,孩童嬉戏于桃花树下的场景。满目桃花,落英缤纷,牧童的笛声,小伙伴的嬉笑声,还有清脆的鸟叫声,潺潺的泉水声,汇聚成一曲动人的旋律,清新悦耳。观之笔法,桃花枝干部分中锋用笔,干净利落;方硬山石部分侧峰用笔,劲健爽利;提按顿挫、点染皴擦间,于细微处见真章。《琴书都在翠微中》一画,趣味十足,夫子端坐于竹椅上,一孩童手执书卷朗朗诵读,另一孩童则是挎着书包,亲密的挽着夫子的胳膊,此情此景,让笔者联想到儿时放学后,因为没有完成背诵的科目而被留校,忍俊不禁。



孙培增人物画作品《厚德载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田园生活,历来是文人心之向往。作品《青山历历树重重》描绘的便是小隐于野的恬淡生活。夜闻山泉叮咚,晨沐雨露花香,卧听蜂鸣蝶舞,立观牧童戏牛,如此这般,悠然自得。《隔断红尘三千里》一作,头戴蓑篱,身披蓑衣的长者,双手抱拳,面容慈爱,似在训牛,而一旁的牧童手执竹鞭,调皮的伸耳偷听,这一老一少,一静一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充满朴素的田园情趣。题款“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的物外心境。画作《厚德载鱼》,单从题目可以看出孙培增先生创作的核心思想是儒释道,灵感来源是他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画面风格清新,笔墨雅致,人物形象饱满且生动有趣,观之,赏之,极富生活气息和美好的意蕴。“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中的短笛、牧童、水牛等物象承载了多少文人雅士对田园生活的歌颂与憧憬。作品《牧童》中,不谙世事的牧童,以清越的笛声,吹绿了春的山门,以童真与质朴,拥抱了山花烂漫。笛声悠悠,唤醒了无数赏画者田园牧歌的岁月!



孙培增人物画作品《钟馗神武》

 
本期刊登的《利乐众生 仁者长寿》四条屏中人物形象各异,笔墨酣畅淋漓,寥寥数笔,恰到好处的表现出罗汉潇洒豪放,不拘行迹的颠僧形象,可谓是形神兼备,笔简意赅。《钟馗神威》和《钟公引福图》两幅作品刻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钟馗形象。钟馗面部表情生动,神韵十足。用笔沉稳老辣,线条硬朗果断,头部以黑色为主色调,胡须、眉毛采用破笔撕毛法,开脸精细生动;衣服泼彩以红色为主,洒脱飘逸,层次鲜明,转圜自若,一蹴而就。



孙培增人物画作品《山泉煮茶》

综上所述,孙培增先生的作品流露出的雅致看似漫不经心,却足以打动人心,也足见画者闲静淡泊的胸怀和飘逸洒脱的神态。驻足于先生的画作前,没有了尘世的喧闹与嘈杂,只有风声、水声、短笛声,徜徉在这样静谧的世外桃源中,让观者流连忘返。(成功书画家网记者 蒋成莲)


画家简介:

孙培增  号抱璞,山东诸城人。先后就读于潍坊教育学院、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凤凰岭书院。师承刘大为、任惠中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央民族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教授,国家民族画院创研部主任,刘大为工作室助教。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

2018 www.shj888.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