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西光人物画《南疆风情》
古人创造了“写意”一词,重在以写去抒情达意,笔墨功夫当仁不让成为给画面营造气韵的主要手段。有画家说,写者“泻”也,我亦有同感。不懂此理的人,往往把功夫下在形式的创造上,而忽视了笔墨的锤炼,格调自然就降了一等。马西光先生画作笔法、以直线为主、折线为辅的大线条——开合性强,张驰有力,技法纯熟,对笔墨的理解认识深刻,也非常注重线性的节奏感,这一点尤为重要。画中人物那大写意式的身段和舞姿,那耐人寻味而又难以辨清道明的色调,还有那民族特有的鼓号乐器服装头饰,无不透露着幽幽的古道情怀。
马西光人物画《高原之舞》
马西光先生的高原人物画称誉画坛,屡屡获奖,多被收藏。他笔下的少数民族人物以及牦牛、骆驼、驴、马等动物形象,莫不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美学特质,显示着作者的艺术灵性、创造才能和一个画坛大家所具有的全面功底。兰州成功美术馆收藏的《南疆风情》《南疆之韵》里,成群结队的毛驴和熙熙攘攘、边走边唱、载歌载舞的男人女人,把我们的目光引向那“遥远的地方”,这就是艺术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
马西光人物画《塔吉克舞》
两幅四尺竖式《高原之舞》表达着中国画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在于线条的表现高度,即强化线条的节奏,并不特别借助于别的笔法、墨法,以及色彩,仅看线条就够了。倘依此说法,马西光先生用线条、用节奏来表达和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形成自己一望而知的面目。其个性是在反复的艺术实践以后,自然而然形成的。而在颜色的运用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格调、意境充分表现了民族特色。作品清澈灵秀,用没有背景点缀展示深远,无媚俗躁动、急功近利和无病呻吟;追求一种自由、超俗与独立的精神,在自然与人之间,做到了贯通天地,从而使灵魂得到喜乐与纯化。
马西光人物画《南疆之韵》
四尺横式《高原之舞》《塔吉克舞》更加突出人物本身的刻画,从面部就开始强化渲染画中人的内心世界,线落在笔下的人物上,呈现出特有的历史沧桑感,深厚、博大得像一本厚厚的传记:以相对夸张的造型、稚气的笔法和鲜明的色彩去描绘浪漫、快乐的生活情趣;是画家发自肺腑真挚情感的流露,犹如一首首饱含天地之气的歌谣在人们的耳畔回响。对人物形体的描绘也是作者的着力点。无论是鼓手,还是冬不拉演奏者,无论是动态的欢娱舞蹈者,还是边舞边歌的女人,都能巧妙地使形体和服饰成为创作的重要道具,并以此反衬被描绘对象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人物有的身形如山,有的衣似老树,不同的人物采用了不同的线,使其极具个性特征,似乎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的丰富感情及生活深度,以及对生活历经千帆后,历练出属于自己不与人同的艺术气质和别有意味的表现形式。
马西光人物画《高原之舞》
西部是一个永恒的题材,西部人物更是一个掘之不尽的宝藏。这里是浩瀚广漠中坚韧生命的象征,是马西光先生情感的笔墨符号和精神源泉。不论是干裂秋风的漠风,还是昂扬坚韧的牦牛,都成为他创作的不竭之源。如《敖牛》是在研究传统水墨,深入生活,体味生活内涵,挖掘创作素材方面,以当代人的认识高度去塑造的典型形象,加上造型及对笔墨熟练的驾御,渲染出生动高迈的正大气象,其正能量在当下画坛有相当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金石开)
艺术家简介:
马西光 1932年生,山西临猗人。又名光夫、扎西,号雪牦,斋号牦斋。1948年参加革命,先后就学于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58年到青海,从事美术编辑、组织、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美协青海分会副主席、玄圃画院副院长。
作品《瀚海晓月》获建国30周年美展奖,《琴声悠悠》获首届艺术大赛金奖,《新姐妹》等多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1999年入围美协、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国画五十家》,2001年《月韵》入选百年中国画展。曾先后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台湾、香港、广州、深圳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专著有《写意人物画琐谈》《马西光作品集》《马西光画集》《写意人物画谱》,大学国画教材《水墨写意人物画技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