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在传统的国画写意中也可以如此理解或运用,水墨画的笔墨也在“写境”与“造境”的表现形式中,带给人们“理想”与“写实”的美妙形象和空间遐想。芦苇作为古代文艺创作不可或缺的意象和题材,在《诗经》中就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之句,经过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发展和每一代人的创新,芦苇逐渐有了自己特有的象征意义。陈华民先生就将芦苇作为自己绘画创作的主要对象,通过一幅幅充满着生活气息的芦苇画作,带给观赏者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
陈华民国画作品《芦塘十月》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在陈华民先生的笔下以芦苇为题材的国画作品被赋予了时代的意义,通过画面重在表现家乡特有的自然风貌。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磨砺,终于自成一家,首创芦苇风光画。他在“芦画”融入了更多的人文景观在里面,有芦荡中的亭台楼榭、车船人家、学校工厂,还有那些出没于湿地、水草之间的雁鸬水鸟。在他的笔下水墨芦荡拥有了博大的人文精神,成为记录时代脚步、弘扬时代精神的象征。
陈华民国画作品《芦歌》
走进陈华民先生的芦苇世界,人们总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对亲人和家乡的热爱。他内心涌动的真情,使他的笔下芦苇多了思念和安宁的意象,增添了更多感人的艺术魅力。他的每一幅芦苇佳作有着对心灵的寄托,对生命的感悟,对时代欣欣向荣的美好愿望。《芦塘十月》《芦歌声声》《芦歌》等三幅佳作以淡墨构筑芦苇形象,在尺幅之间展现出形象的轻盈、坚韧和柔和之姿。《芦歌》一画中数杆芦苇枝头饱满而丰硕,压弯了枝杆有随风摇曳之姿,极具动态,下部芦叶笔头水分饱和,墨色深厚,而上部墨色轻淡,笔势飘逸,形成鲜明对比。远处渔舟在忙碌,水鸟忙碌着觅食,整幅作品烘托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生不息的生活热情。
陈华民国画作品《芦歌声声》
再观其《美秋图》《芦塘心语》《夜霜》《十月渔香》几幅佳作,画面取芦苇荡一小景,写鱼鸟之趣,充满笔墨意趣。《芦塘心语》一画取景巧妙,墨色清雅,笔触飘逸,构图严谨而极具美感,两只大雁在芦荡深处戏水,芦苇交错摇曳,营造出光影交汇,静谧和谐的场景。陈华民先生以精湛的笔墨技法和高雅的生活情趣为欣赏者营造出一个清逸而令人神往的意境,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守护之情。《十月渔香》一画意境唯美,以十月丰茂的芦花为景,画写出渔民丰收的意象。一簇簇芦花迎风而舞,旁边装满鱼的渔网等待着渔民来收网。整幅作品将秋天的成熟和繁华一一写于纸上,带给人们对季节的无限遐想。
陈华民国画作品《十月渔香》
陈华民先生以“芦苇”题材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他笔下的山水画亦有着不俗的成绩,他以家乡黑土白水为主题的创作,注重传统章法与现代构成的相合,融汇古典山水绘画的笔墨精髓和时代审美,以现实生活中所见山水写实水墨,又融合内心对山水的体悟和热爱,带给读者与众不同的视觉及其精神的享受。《夏泉》《仙居图》《春江人家》等几幅团扇山水佳作,画面简而不淡,留白与墨色以及团扇的黑白、方圆的对比更添绘画的人文雅趣,韵味十足。先生的每一幅山水画都取一小景,笔酣墨饱,情趣盎然,画四季之景,表达着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故园》一画题识‘深山小屋是故园’,画中日思夜想的小屋,远山缥缈高耸如云,河水平静无波澜,有渔人在河上摇舟,近处草木丰茂,小桥流水,幽居在此静谧之地很是惬意,令人心生向往之情。再如《清晨小岛》《春江人家》《无山不有人烟处》《初春》《雪霁》等佳作,皆写人与自然、与山川和谐共生,悠然生活的平和场景。画面构图布陈、内容无一重复,可谓十分难得,笔墨中抹不去的是对山野田园的热爱和向往。
陈华民国画作品《芦塘心语》
正如兰州成功美术馆吴辰旭馆长说:“陈华民先生以芦苇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绘画,是继承也是创新,立足于辽宁东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无论题材和方法上都是当下画界少有的,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文/ 成功书画家网记者 汪利利)
陈华民国画作品《夜霜》
陈华民,又名陈华明,自幼酷爱绘画,涉猎多项画种,上世纪80年代后期热衷于山水画创作。作品参加过全国第六届、七届、八届美术大展和单项展,曾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有关报纸、刊物、电视台曾对其做过报道。作品获得了专家的好评及收藏家的喜爱。曾被全国六届美展聘为特邀评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东港市美协名誉主席、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创作基础特聘画家、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黄海画院院长。
陈华民国画山水《故园》
陈华民国画山水《初春》
陈华民国画山水《清晨小岛》
陈华民国画山水《仙居图》
陈华民国画山水《无山不有人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