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我
(作者:李辉)
艺海无边,探索者往往为此付出毕生年华各寻其途。但在艺术征途上从来没有人找到它的彼岸。在这茫茫的航程中,充满着人生的哲理。
我生于闽东长于闽东,我所熟悉所了解的是闽东山上和海边飘着亘古的白云。仙岫山的肃穆,富春溪水静静的流淌,半轮秋月挂在檐前,半亩的荷花在羞答答地开放......
20年前,我是个学生。我用3B、4B的绘画铅笔对着石膏像、静物素描写生,以此来涂抹我的理想。10年前,我在印刷厂、图书馆、文化馆、报社呆过,用直线笔、钢笔、毛笔等工具来播种希望。5年前,我成为一名专业画家。可谓“风雨十年人”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铺成了我坎坷的艺术道路。
我曾热衷于写实却又不耐烦写实,想画得细腻却又不屑于画得细腻。我希望在再现的同时注重于表现。我希望在黑白明快、厚重沉着的同时不舍弃色彩的斑斓。
我曾希望出世,也希望有一种对生存的退却和逃避。如古人的归隐。那在特定的历史前景下不失为一种消极而美丽的选择。而最后我才发现到艺术没有真正的超脱,更多的艺术家只是在心灵上做了这种选择,而在画面上表现出的这种选择,更显示出了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无奈。“人俗出俗”包含着太多太多的哲理。
我画,我希望一种哲理,一种神秘,一种悲壮,一种寂寞,一种失落,一个又一个的象征、寓意,或许是暗示了人生的秘密。
于是,一种带着不确定的迷惘始终笼罩着我,我常常感到苦闷,感到焦灼,感到不知所措。
我带着这种苦闷与不安轻轻地叩开前辈大师的门,希望迷津可指。结果被告知:这种焦灼与不安的燥动还是自己不断挣脱原有的躯壳而产生锐变的潜动力。不确定性或许不能标志着一种艺术成熟,但可能意识着画家有意在突破原有的框架。迷惘而朦胧对于一个中青年画家可能更接近于艺术感知的真谛。
于是,我又回到了故乡的古道,我又到我的荷塘去种那坦荡成片的红荷白荷,那田田荷叶,临风轻卷,似婆娑起舞,而那秋天的荷塘又是一片萧杀,一片的繁杂,一片的悲壮-----这其中不正是生活的启示,艺术的启发?从这里我可以拓展出许多丰富豁达的情愫和一种对唤回生活最亲近最深沉的艺术美感。我希望这荷塘种出的荷花能融注我的人生感悟和艺术审美,融注我的生命意识和人生恪,这便是我的“荷塘意识“了。
我曾经反复拜读石鲁、李可染、蒋兆和等大师的杰作,那种壮观的气势、雄魄,令人回肠荡气。这里也不是正包含着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沧桑感的大文化,一种悲壮意识的大文化。我一直想把一种悲壮地略带艰涩的感知溶到艺术感觉中去,虽然词不达意,但我每创作完一幅作品时,并没有那种成功的愉悦,总希望有一种生命与激情的重铸,一件作品几易其稿,每每完成,大都要发呆几日。
任何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气质,一半与生俱来,一半后天促成,人生的追求与艺术追求始终是多个层面上的共同推进,感觉上的甚而是心灵上的梦想和理念。在现实中的身心体验和对自然生活的顺应及其反叛必然造就其人生的追寻点,哪怕是仅仅出于对人生境遇的慰籍和解脱,艺术永远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艺术家的支撑点,我想用艺术来叙说梦想世界和心灵超越,我想用艺术来营造这种心灵空间。
我的艺术历程和人生历程就是不断地用水墨山水、写意荷花去展现心情,我希望自然,不造作地去营造这条轨迹和站点,因为抒情的需要而写意,因为写意的畅快而抒情,其结点便是从心而发,首先是我,而后是艺术。
还好,复杂多结构多层次的现实生活并没有扰乱我对艺术的执着。毕竟艺术是珍贵的,艺术家对艺术也是真诚的。
我,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画家,但我知道用求知的毅力、勤奋、理想和有限的时间去弥补才华的不足。无为所至,大器晚成。我愿一步步地作毕生探索,也许一事无成,也许稍有所得、知足亦常乐。
本文系作者15年前所写,曾先后在《艺术世界》,《东方美术》,《亚洲书画》等杂志发表。
李辉画家日活动http://blog.sina.com.cn/s/blog_86a09b940100ww55.html
李辉艺术简介http://blog.sina.com.cn/s/blog_86a09b940100ww5x.html
李辉评论http://blog.sina.com.cn/s/blog_86a09b940100ww6x.html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