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守堂人物画作(一)
国画人物,在中国画的大系里出现的尤为早,发展的也尤为成熟,但其在近现代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和冲击也尤为重。但是中国人物画在其生命本质上又不同于西方绘画,因此即便是受到影响和冲击,只要其上蕴含的文化内质不变,其发展的生命也将不会衰退。笔者自认为,其生命就是画面中所蕴含的“意”,也就是画家对眼前之境,的再创造、再加工。青年画家张守堂先生的人物画正是在重视写实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人物的意识形态,而成就了他人物画作的风格。

张守堂人物画作(二)
古人论画常以“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来形容画家技法高超,能将人物衣带的飘逸或服饰褶皱稠叠之状表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然此法与西画的严谨描摹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也体现在张守堂先生的人物画作中。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鲁迅美术学院艺术中心中国人物画工作室研究生班的学习使得他的创作极其重视画作的写实性,人物创造忠实于时下人们的生活、劳动场景。比如其在第五届青年中国画年展中获金奖的作品《稻子熟了》,就以收割稻子的场景来反映人物的艰辛的劳作和收获喜悦交织于一起的复杂情绪,在写实的同时重视人物精神层面的传达。
他所画人物所涉题材甚多,有捕鱼的渔民、赶大车的车夫、搬用工、街边爆爆米花的老者、还有都市青年男女,当然身为沈阳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画家,张守堂先生也有许多反应军旅题材的画作。如此丰富的人群和题材,在张守堂的笔下都能表现出或静止、或运动一瞬间的动作或姿态、眼神,若非扎实的写生经验积累所得,很难达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的笔墨深度。如他在《关于写生》一文中所言“写生对于画家是一种需求,就像农民种地一样,只有辛苦的耕耘,才可能有收获。写生对于画家来说是认识自然的基本手段,写生的过程是对绘画最自由的体验,让自己沉进去、简单起来,把自己交给丰富、广阔的自然,用心观察、体会。”由此笔者料想到,是生活中的人物感动了他,才用自己的笔墨把它表现出来,而这样的作品怎能不感动欣赏者,所以很多时候张守堂先生的人物画创作就是被生活中的人们感动着的。
如前文所言,张守堂先生在重视现实生活中人物描绘的同时,更加强调创作对象骨子里的精神状态,对他的触动。因此画面上,人物的组合、构成,都强调流溢于画外的“意”的表现。比如他画中那个赶大车的车夫,脸上呈现出的喜悦神态,以及脚步的坚定从容,展现了新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再比如他军旅题材的那幅画作,画中战士虽然身上有训练时留下的泥泞痕迹,但他们的动作和姿态展现出的是训练生活的充实亦或者比赛胜出后的高兴。
张守堂先生国画创作上重视写生的作用,其画面虽在笔墨和图式上汲取了西方绘画的方法具有现代意识,但其对人物精神状态的表达,又突破了画面本身,抓住他们的生活状态进行描绘,可谓重视写生笔写人间百态,强调生活重在人物灵魂。(文成功书画家网 神州诗书画报记者冯宜玉)
张守堂,1977年生于安徽亳州市,先后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鲁迅美术学院艺术中心中国人物画工作室研究生班,现为沈阳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