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成功美术馆馆藏宋亚平女士作品《翠岭流云》
清代原济《石涛画语录》中说:“古者识之具也,画者识其具而弗为也。”所以学习古人绘画,无论是那个时代总要归纳到其所处的“现代”中来;同时不管是学哪一派、习哪一家绘画,也要落成于自己的个性和面目上来。譬如笔者赏读《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日刊载陕西当代女画家宋亚平笔下,《翠岭流云》《东山云意》《秋天万里一片色》等泼彩山水佳作即如此。其传承上,近一点来说是继张大千、何海霞等近现代大家开创的“泼墨泼彩”山水之余韵,由美术史上追溯远一点来看,又是其兼容古人青绿、水墨山水画语面貌,而统归于时代又“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的热情豪迈艺术个性彰显和典雅锦绣绘画面目反映。
艺术的或常或变,皆源于人心之常,发于人心之变也。宋亚平女士泼彩山水中,取法古人、先贤的画面或形或神之常,是其对传统青绿金碧、水墨写意山水以及近现代以来诸家“泼墨泼彩”绘画形式和内涵的认识、理解、汲取传承;而其向前衍生开掘的画语形式和精神寄寓,又是她面向时代审美语境、抒发个人性情趣韵的提炼、总结、重组表现。如其《翠岭流云》一幅中,那敷彩绚烂、翠碧明丽的蓝绿设色,或深浅衔迹或浓淡泼冲渍染;朴厚沉实、苍拙挺拔的勾皴,或长或短或疏或密写形;乃至隐于浓彩浅碧之下的渴笔干擦笔触,或隐迹藏踪或偶露行影……既得笔墨立形质、分阴阳而写山水精神之妙,色彩着四时冷暖、朝暮明暗而得自然本质之韵,又于虚实、线面、工写的诸法兼容、古今体和的主客交融、开掘构成中,越发彰显出了山岭翠碧秾艳稠丽的葱茏生机,云岚如烟、蒸腾浩渺的流动之势,烟霞明灭、烟涛微茫的万千变化,亦见画家站在时代时空视角下澄怀味象,而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天地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精神共鸣。
成功美术馆馆藏宋亚平女士作品《东山云意》
再有这幅《东山云意》亦如是,赭色浓淡、随形渍染的沐浴晨光远山,或青或绿、随类敷彩的近处翠色山岗,以及水墨点线皴写、淡逸渲染的近峰山头的诸景画面表现,即见画家取象东山日出的实相光景,光影阴阳分隔昏晓的自然写照。也见笔随心动、相因情造,而画家的主观意趣融入笔墨语言,又与之自然对象共舞的烟云起伏蒸腾之意来。还如《秋天万里一片色》中,那澄澈明净的或蓝或赭渲淡之彩,纷纷扬扬的寥寥橙褐笔迹散落,越加强调了万里霜天、黄叶飘零的鲜活秋景之貌;又线勾写意、泼彩恣肆还远近开张、虚实有致的布构,也还见天高云淡、草木枯寂的韵致丰彩。而这样的画面布局与笔墨运用,不仅彰显出画家对自然景致的澄怀观照以及敏锐捕捉,更透出其画面创构中心随境转、情与景融的意境营造。
赏读此二作,或晨曦微露、明暗显著,或秋色斑斓犹胜春朝,皆是画家应目会心而能以心观物、以情入画的心物融冶个人面目体现。从中也还见,或寥廓或幽微的自然万象,在画家的创作中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情感内涵,更深彻的生命律动,笔墨之间不光见其形与色的应物象形堆叠、安布,更是画家传承、开拓间的情、意流转,继而传递出一种物我合一、意境共生的审美理想来。这种师古人、师造化,进而由外入内、由内达外的艺术表现,不正是中国山水画独有的精神旨趣与文化厚度的体现吗,不正是“中国画运用笔法墨气以外取物的骨相形态,内表人格心灵”的具象迹化吗?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成功美术馆馆藏宋亚平女士作品《秋天万里一片色》
画家简介:宋亚平,1960年生,祖籍陕西礼泉,宋伯鲁书画世家第四代传人,是清末鸿儒宋伯鲁曾孙女。宋亚平自幼八岁起在父亲教导下学习书画,主攻重彩山水,花卉,主编出版多部个人画册。现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民革画院理事、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民革陕西省委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