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共生共鸣——黑龙江美协理事王云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读后

2024-08-21

文章来源:成功美术馆
1383次浏览

人与自然 共生共鸣——黑龙江美协理事王云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读后

成功美术馆馆藏王云先生画作《夏日》


   在画家王云先生笔下,花鸟状物传神的要求已经不是难事了,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情感抒发,通过呼之欲出的神态描绘来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彰显更有自己独立风格和审美品位的共生共鸣蔚然成风。


人与自然 共生共鸣——黑龙江美协理事王云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读后


成功美术馆馆藏王云先生画作《风从远处来》


   《静心》提篮之中果蔬晕染可谓五色斑斓,迤逦多姿;横七竖八,繁而不乱;两只鸟儿,在静放与奔鸣间,俨然一派和谐;数朵白菊点染着画面与提篮把手相映成趣,有一种生趣淡淡的溢出、弥漫。享受岁月静好,安然闲适,以果的繁密和浓淡与花的简逸和并列营造着对比中的欲说还休。繁简得当,背景单纯,看后有天地悠悠、何来何往,人生当不计名利、洁来洁去,活着就抱朴守真,慎独处世;当然,这感慨既有秋果累累的成分,更有托物言志的情怀。


   《风从远处来》以沉醉东风,迎风而舞鸟的飒爽英姿寓意着沉醉不知归路的流连忘返,朦胧的笔墨意境拓展到乱,背景构图有一树叶果尽东风的惊艳;用密笔细勾果实和树叶,将亭亭迎风写得活灵活现;置观赏性、文人画于一体,淡雅感油然而生;清雅中孕育着难以言说的醉里乾坤大,醒时日月长,斩钉截铁、干净利落的石头融书入画,寄有画家心灵的赋比兴和表现的风雅颂,溢于言外、美感强烈;静雅中藏着流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鸟在石上,叶飘足下,和气满纸,生机郁勃。如行云流水、绕梁三日、绵绵不绝、如丝如缕……


人与自然 共生共鸣——黑龙江美协理事王云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读后


成功美术馆馆藏王云先生画作《相伴》


   《夏日》用散点布局把花叶的呼应勾勒得如满天星般的无边无岸,一股浩渺的时空气息扑面而来;果与叶相互挤压、层叠与挺立、下垂,都是五色营造的惟妙惟肖意境。不是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的媚态俗姿,而是独守一隅达人知命的风烟流年——淡而有味,最抚人心。是夏的愤怒绽放与生机盎然,是“她在丛中笑”;两只鸟儿是二三知己慷慨激昂、曲水流觞送别的一曲广陵散,画中横枝钢筋铁骨有“纷披灿烂,戈矛纵横”之致。画家通过白描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分染、罩染、统染、点染、接染、撞水、碰色等技法涉笔成趣描绘所写物象,产生自然形态、画面神韵——摇曳生姿、翩翩起舞、精致动人的视觉效果。


   《相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柔和的色彩,生动表现花鸟的细枝末节和神韵动作,使画面具有很强的动态感。画面可以分为两部分来解读。墨彩的大笔挥洒与肆意晕染,别现树木夏风秋霜后依然劲节不减,骨气盎然;右边的垂首而卧密密麻麻和左边“独有梅花三两枝”的静静矗立,在线条笔墨的表现上可谓异曲同工。鸟儿是生命不屈的倔强,骨子里的风情却是虽然淡泊,还能宁静处之的潇洒不羁,既难能可贵也弥足珍惜。画右侧繁复多变的竖画和折线掩映着耷拉着的叶子,靠左接近画心的位置两只鸟儿,把文人画扑面而来向内求诸己的境界寓意淋漓尽致予以表达。左侧竖杆稍显稀疏,粗细分明的中间夹杂着曲里拐弯的些许枝干,包含着四两拨千斤的深刻寓意,其意犹未尽的哲理蕴涵,叫人沉溺其中,品味良久;画面的内容、精神、写意性、色彩和构图,散发着耐人寻味的意味。


人与自然 共生共鸣——黑龙江美协理事王云花鸟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读后

成功美术馆馆藏王云先生画作《静心》


   王云先生以写实为主,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逼真笔墨,捕捉大自然中花鸟形象的精髓,描绘出生命繁茂的富丽景象;繁花似锦中堂而皇之舞动着生命的旗帜,如同一首优美的诗篇,表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金石开



画家简介:王云,男,别名一墨(一么),1968年生于黑龙江省肇东,无党派人士。从师著名画家贾平西、吴团良先生。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画课题班王云工作室导师,南京墨池学院中国画导师,大北方中国画艺术研究院王云中国画高研班导师,国礼艺术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黑龙江省画院研究员,黑龙江省统一战线同心书画院画家,黑龙江省重彩画研究会理事,贾平西艺术研究院画家,宜宾瀛洲书画院艺术顾问,肇东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 ,肇东市新联会副会长,肇东市新联会文艺部部长,肇东市工商联文化艺术顾问,肇东市文化产业商会副会长,绥化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大北方中国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何加林
何加林

大诗人王维的《山水诀》首句即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显然何加林先

 6件作品 3717热度

聂成文
聂成文

中国的书法艺术,行草隶篆、或碑或帖各有特点。或如草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

 8件作品 4917热度

莫建成
莫建成

莫建成先生将工笔花鸟画的既定程式与西部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品格熔铸汇通,

 11件作品 12110热度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11743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12281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2072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1993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15682热度

最新文章

意出晋唐 刚健流丽——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旭宇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意出晋唐 刚健流丽——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旭宇先生作品(国庆·

现代诗人臧克家先生曾评价旭宇称:“融诗于书,化书为诗。其诗清新自然,独树

2025-10-15

笔随山野动 境因心象造——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明久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笔随山野动 境因心象造——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明久先生作品(国

“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郭熙《林泉高致》)画家悠游山

2025-10-14

丘园之象 和谐之境——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丘园之象 和谐之境——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先生作品(

悠游山野,渴慕林泉。此为古人郭熙对于山水绘画“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所

2025-10-13

山水有歌 水墨生诗——读北京美协原副主席程振国先生的三幅画(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

山水有歌 水墨生诗——读北京美协原副主席程振国先生的三幅画(

看画看得多了,我们会一览无余的发现中国水墨画蕴藏的奥妙,画中所包含的内

2025-10-13

清隽不凡 超然放逸——天津美院原院长贾广健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清隽不凡 超然放逸——天津美院原院长贾广健先生作品(国庆·中

与自然同律,与时代同行,与家国同兴。中国的花鸟画,自古以来就是将作者的个

2025-10-10

“盛世绘新颜 丹青颂华诞”—书画中国名家作品巡回展(中卫首展)暨牡丹之韵、齐海军艺术精品展成功举办

“盛世绘新颜 丹青颂华诞”—书画中国名家作品巡回展(中卫首展

为迎接祖国七十六周年华诞,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艺术交流,在国

2025-10-10

体生活之真 为生命写照——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体生活之真 为生命写照——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国

石鲁先生说:“画蒙生活为培养,生活借画以显精神。”又说:“生活不仅供养

2025-10-08

天南木棉放 熊熊赤英燃——读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陈永锵先生画作(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有感

天南木棉放 熊熊赤英燃——读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陈永锵先生画作(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2025-10-06

心醉山水间 神游物象外——品读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先生《醉山图》(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

心醉山水间 神游物象外——品读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先生

观张江舟先生之画作《醉山图》,初览即觉气韵生动,再品则感意蕴深邃。这幅作

2025-09-30

目穷八荒 笔透大象——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许钦松先生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浅析

目穷八荒 笔透大象——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许钦松先生作品(国庆·

笔皴密密处而见山重峦叠,水墨氤氲中又见云蒸雾腾,留白虚空里还有深谷

2025-09-29

以虎喻人 大象无形——冯大中先生两幅写意老虎(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读后

以虎喻人 大象无形——冯大中先生两幅写意老虎(国庆·中秋成功

“虎卧中堂,百福具臻。”国人武道世家大都有挂虎于家中的习俗——或上

2025-09-29

苍山茫茫 古道漫漫——甘肃省美协原副主席郭文涛作品(国庆·中秋成功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双节特展)赏读

苍山茫茫 古道漫漫——甘肃省美协原副主席郭文涛作品(国庆·中

郭文涛先生数十年深耕于西北大地,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将河西走廊的苍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