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伎乐》赏析

2019-05-15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0
1020次浏览

  伎乐(油画) 67×67厘米 20世纪50年代 林风眠上海中国画院藏

  

      初枢昊

 

  林风眠的祖父是雕刻墓碑的石匠,父亲是画师并承祖业,他从小随祖父和父亲学习石雕和绘画。他曾自述:“七八岁时开始学画是以《芥子园》开头的,掌握了中国画的规律,工笔、山水都会画,学会了中国画的科班。”19岁时,在五四运动狂飙后数月,勤工俭学赴法留学。

 

  留法期间,开始林风眠特别重视精微写实的风格,但老师告诫他,不要一味地学习西方,更要关注自己民族的宝藏,并对林风眠说:“你要做画家,就不能光学绘画;美术中的雕塑、陶瓷、木刻、工艺……什么都该学习;你要像蜜蜂一样,从各种花朵中吸取精华,才能酿出甜蜜来。”

 

  从此,林风眠更为关注中国自己的传统,以及工艺美术(尤其是宋瓷)中所蕴含的艺术趣味,而他对西方艺术也扩展了视野,突破细致写实的局限,更为关注西方印象派以后的现代艺术——它们共同构成他创作的主要参照系。

 

  1936年,林风眠在《中国绘画新论》中提出,魏晋六朝和隋唐是中国绘画史上最盛的时代,这阶段绘画方法“多倾向于线条的描写”,这时代的画风“因取材自然界的描写,作风纯系自由的,活泼的,含有个性的,人格化的表现”。他由此而确定了自己取介传统的立足点。他认为,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衣饰皆用曲线的描写,能充分地表现生动的体态,所以,曲线是“美与生之线”,与之相对的,便是直线,“直线是静的,和平的,均衡永续的表现”。

 

  在1952年1月5日给友人潘其鎏的信中,林风眠提到敦煌壁画时说:“你偶然见到敦煌石室的壁画,那是东方最好的美术品,许多欧洲大画家理想中所追求而没有得到的东西,高根,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我追求这东西好久了,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画起来真不容易,两线之间的平涂,中间色的度数,几乎是人手不能画出来的。”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林风眠应该看过当时极为轰动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他又临摹过敦煌壁画。作于此时的这件《伎乐》,便是应用借鉴了敦煌壁画的方法,只不过,他更多是将敦煌壁画看作创作现代艺术的一个“形式来源”,以“从民族形式中寻求一条出路”。

 

  林风眠在《伎乐》中运用的绘画工具,以中国传统的生宣纸、毛笔、水墨、国画颜料为主,辅以水粉、水彩颜料,画法和风格兼容东西方。1926年,林风眠在北京发表《东西艺术之前途》,文中说:“西方艺术是以摹依自然为中心,结果倾于写实一方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于写意一方面……因相异而各有所长短,东西艺术之所以沟通而调和……”

 

  约1930年代后期,他开始“方纸布阵”,他自己说,采用方构图是出自宋画。这种独特的选择,与他决意要和以卷轴为主流的传统规范习惯拉开距离的意识有关。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因长宽比例相同,无论垂直轴、水平轴还是对角线上的力,都是平衡的,具有静态特征。同时,在这独特的构图空间内,正适合林风眠进行他喜爱的特写式描绘:形式简洁,单纯明朗,中心突出,不做缓慢推进的叙事和铺陈,从而可以专注于意象的营造,专注于装饰性造型和色彩的现代感。

 

  《伎乐》中,林风眠将两位仕女布置成一左一右:左侧的吹箫女居于主体,右侧听箫女面对吹箫者,头部微倾,做谛听状,两人的身体之间呈不对称的“V”字形;人体、轻纱的曲线,对应地毯、挂毯的直线;两位仕女的裙色则是一冷一暖,在对比的变化中形成均衡。被拉长的女人体造型、眼睛和脖颈,平涂色与非自然的奇异光亮结合在一起,带有明显的敦煌壁画意味,使作品成为真正的绘画平面空间。

 

  林风眠讲究笔墨,而视色彩为次要元素。他认为,必须引入西方绘画的光色方法,才能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这幅《伎乐》中,他以典雅、华美而厚重的色彩,捕捉一种幻觉。虽然他并不着意于肉体的质感,但透过轻纱,仿佛可以触摸到人物的肌肤,人体的精髓与画家的意趣、感怀融合而成的“意象”,使他笔下的仕女,将东方传统女性的娴雅与现代女性的性感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典雅而冶艳,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之美。

 

  林风眠的画,是视觉的诗,是无声的歌吟,在灿烂之间永远流露出伤感与哀伤。他的画不局限于技巧、功力与艺术形式上的新变,而是道艺相长,中外兼收,东西并蓄,是西方新风格的本土化,其人格精神与艺术造诣所达到的统一。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082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274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379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260热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作体现了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

 2件作品 3577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5776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7587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3907热度

最新文章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

“朱兆森先生师承陇上人物画名家李宝峰先生,其画面人物取象上立足于西部高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真正的成功人,没有抱怨,只有实干,因为我们要拥抱明天!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做工作尤其是教育工作,仅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既定 目标,除满腔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从广义来说,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 她) 就注定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校新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

让我们携手并进,创新发展,不断壮大成功队伍,不断提升成功质量,不断发扬光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人生漫漫长河,要与许许多多的诱惑博弈搏斗。人生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大大小小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

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在兰州成功学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人,如果不做校长,就做名师。而校长和名师都需要在指导班主任岗位历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小学的孩子今天就要离校了,愉快的假期生活也拉开了序幕。相信 以“假期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2025-04-17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作品赏析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

 本网消息 甘肃成功书画艺术研究院、成功美术馆,联袂策划的书画作品宣传介

2025-04-16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浅识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

李胜彬先生花鸟画在坚守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同时,用没骨笔墨坚守着花鸟画形神兼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