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看懂中国漆器8000年

2019-02-15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0
1360次浏览
    虽然漆器被欧洲人叫做“Japan”,但它千真万确起源于中国。

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们惊奇地发现,用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汁液(生漆,古人叫大漆)涂在木制器物表面,就能带给它们一层经久不朽的保护膜。

漆器,就此诞生了。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漆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漆器

防腐,是漆器诞生的最初原因。但渐渐的,人们变得不满足了,琢磨着在保证耐用的同时,是不是能让器物变得更好看、更美观呢?

这种想法一旦有了就再也停不下来,接下来的几千年里,中国人基本上都在为实现这个目的探索。一不小心就研究出了几十种工艺,把漆器从单纯的工艺变成了一门艺术、一种文化。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新石器时代

关键词:红+黑主色调出现

人们对美观的追求是从色彩开始的。

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器来看,7000多年前的原始人已经能利用朱砂和松烟(松灰)调制出黑色和红色。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

这两种最初的颜色,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漆器的主色调。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尚红、尚黑,其实真正原因没那么玄幻:大漆的本色是棕色,底色重质地又粘稠,很难调色,红和黑是人们最容易获得,也是早期仅能获得的颜色。

商周

关键词:颜色不够珠宝来凑

在色彩上遇到了阻碍的人们,转而探索起另外一个方向——极力给漆器镶嵌上一些bling bling的装饰物,比如贝壳、宝石和金子。

北京房山琉璃河商周遗址出土的2件漆器残片,前者镶有金片和绿松石,后者表面镶满贝壳

这种思路,在以后几千年里都是漆器装饰的重要方向,可以看作后世漆器所有镶嵌工艺的萌芽。

漆器工艺正在萌芽,但青铜器在商周时期已经高度发达,所以尽管漆器再怎么bling bling,也并没能成为主流。

战国、两汉

关键词:无物不漆、工艺爆发

时间来到战国、两汉,青铜器的繁荣走近尾声,漆器乘机上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高峰期

当时漆器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无物不漆”。

从杯盘茶盏的小型生活用具、到几案屏风的大型家具,从弓箭甲胄等军需用品、到棺椁等丧葬用具,全部都有漆器制品。

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漆棺战国湖北省博物馆藏

可以说,当时漆器已经被用在社会生活的全部,无论宫廷、士兵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都离不开漆器。

虎座鸟架鼓战国荆州博物馆藏

随之而来的,是漆器制作工艺的革新,这种革新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胎骨,在木制器物表面涂大漆,制作出的就是木胎漆器,这是漆器最初诞生时的形态。后来,人们逐渐把胎骨的范围拓展到陶、竹、皮、金属等。

战国时期,人们研究出了一种特殊的胎骨——夹苎胎。

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战国湖北省博物馆藏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战国湖北省博物馆藏

夹苎胎也叫脱胎,先以木或泥制模,再在模具周围用麻布(苎)和漆灰(大漆和砖瓦灰的混合物)反复裱糊多层,最后去掉里面的模具,直接以漆布为胎,制作出的漆器轻便又坚固。

除了胎骨,战国、两汉时期还集中爆发出多种漆器装饰工艺。

首先是漆绘,用调色后的大漆在涂好底漆的器物上描绘出各种图案,叫做描漆。由于大漆能调出的颜色有限(直到今天也没能跳出黑、朱、黄、绿、青五色),人们又用桐油调制出更为丰富的颜色,用这种油彩描绘装饰的工艺,叫做描油。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战国湖北省博物馆藏

从出土情况来看,漆绘在当时应用最为广泛,其次就是锥画——用锥形工具代替画笔,在漆器表面刻画图案。

锥画还催生出另外两种工艺,在锥刻出的线条中填入彩色的大漆叫填漆,填入极细的金(银)箔,叫戗(qiāng)金。

锥画云纹漆罐西汉扬州博物馆藏

跟戗金名字比较相似的一种工艺是描金,用桐油和大漆混合会让漆在快干时仍然具有粘性,这时再将金(银)粉粘上去,就能让漆器变得金(银)光闪闪了。

银扣彩绘描金五子奁漆盒西汉安徽省天长市博物馆藏

用金银装饰漆器的工艺还有金银釦(kòu)和金银箔贴花。金银釦是用金银加固、装饰饰漆器的口部,金银箔贴花则更为精细,把金银捶打成极薄的薄片,再在薄片上镂刻出各种图形,贴在漆器表面。

贴金箔彩绘神兽云气纹五子漆奁西汉扬州博物馆藏

以上工艺的装饰效果基本都停留在平面,当时还有一种立体装饰工艺——堆漆,顾名思义,就是用大漆或者漆灰在器物表面堆出立体的图案。

战国时期彩绘凤鸟双联杯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时期彩绘凤鸟双联杯湖北省博物馆藏

总的来说,战国、两汉是中国漆器发展的最高峰,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国宝级漆器,基本上都来自于这一时期;我们现在还在应用的工艺,绝大多数也都起源于这一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关键词:佛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瓷器的迅速发展,漆器的发展受到巨大冲击,没了之前的辉煌。

与漆器整体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夹苎胎的大放异彩。

佛教广泛兴起之后,人们有时需要抬着佛象游街以招睐信徒,集资建庙。这就要求佛像得既高大又轻便,泥质、石雕、铜铸显然都不太符合要求,于是夹苎胎脱颖而出。

史料记载,夹苎胎在东晋时期就已经被用来制作佛像,人们把这种工艺叫做夹苎造像。

魏晋时期的夹苎造像已经不存于世,此尊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唐代佛像魏晋时期的夹苎造像已经不存于世,此尊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唐代佛像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另外一项全新的装饰工艺——犀皮漆。

犀皮漆的工艺大致分为3部,先用稠漆在器物表面堆出高低不平的面,晾干后涂上多层不同颜色的大漆,最后再通体磨平得到绚丽的花纹。

犀皮黄口羽觞三国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关键词:奢华、对外交流

大唐盛世,漆器的发展得以恢复。与盛世气象相符,唐朝的漆器走的也是奢华路线。

奢华套餐一,是把贝壳磨制成各种形状或图案,镶嵌在漆器表面的螺钿工艺,有时还会加入玛瑙、玳瑁、红珊瑚、绿松石等宝石,华丽而雍容。

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日本正仓院藏唐?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日本正仓院藏

另一款奢华套餐,是在汉代金银箔贴花工艺上发展而来的金银平脱。

金银箔贴花是将金银箔贴在漆器表面,而金银平托则要在贴完之后再刷上几层大漆将金银覆盖住,之后再反复打磨让金银露出来,跟周围的漆面平齐,是为金银平脱中的“平”。

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镜唐陕西历史博物馆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镜唐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朝给人的印象除了金灿灿的富丽堂皇,还有频繁的对外交流,唐代的漆器也是如此。

虽然日本本土有发达的漆器工艺,但能确定的是,日本的“脱活干漆”和最著名的“莳绘”,是受到了中国“夹苎造像”和“描金”技法的影响。

这两种工艺正是经由日本遣唐使和东渡的大唐高僧,于唐朝时传入日本。

日本国宝——用“脱活干漆”法制作的鉴真坐像日本国宝——用“脱活干漆”法制作的鉴真坐像

宋元

关键词:极简vs极繁

有人总结宋朝的美学是极简风。单看宋朝的漆器,这话只对了一半。

宋朝最有代表性的漆器是素髹(xiū,指把漆涂在器物上)和雕漆,一个极简,一个极繁。

素髹,也叫光素漆、一色漆,顾名思义就是只在器物表面涂上一种颜色的漆,别无装饰。

北宋十一花瓣式漆碗温州博物馆藏

雕漆,则要在器物表面刷出一定厚度的漆,再在漆层上雕刻花纹,根据漆层颜色的不同,可以分为剔红、剔彩、剔犀等。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元故宫博物院藏

雕漆的繁,不仅繁在精细的雕刻,更繁在一层层刷出厚漆上。能够进行雕刻的漆层,一般在8-15毫米,1毫米厚的漆就要刷17遍,还得等自然阴干之后再刷下一层,所以一天只能刷2-3层。

“张成造”剔犀云纹盘元故宫博物院藏

宋朝雕漆在元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元雕漆成为与汉夹苎、唐平托、宋素髹并称的中国漆器四大杰作。

明至清初

关键词:理论总结、对外贸易

经过了唐宋元的积蓄之后,中国漆器在明代至清初达到了战国、两汉之后的另一个高峰。

这座高峰最大的贡献,就是出现了中国古代唯一一部漆器工艺的著作《髹饰录》,总结了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丰富经验,将漆器分为14类,101个品种,直到今天都影响深远。

此外,工艺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以黑漆作地,剔去花纹轮廓内的漆地,填入彩漆或油色的款彩;

在螺钿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玉石等珍贵材料的百宝嵌;

黑漆百宝嵌婴戏图立柜明故宫博物院藏

和填漆与戗金工艺结合的雕填。

红漆雕填戗金琴桌明万历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项在当时非常流行的工艺——识文描金(用稠漆画出高于平面的花纹再描金),也被人们看作从日本引入的新工艺。

我们前面提到过,描金法从战国起源,唐朝时传入日本,到了明朝却要向日本学习,清朝甚至称这种工艺为“洋漆”。

金地识文描金彩漆高足碗清南京博物院藏

所以,明清时期的漆器,虽然看似繁荣,实际上却已经开始进入衰落期。

中国古代漆器最后的辉煌,是清朝初期的款彩屏风。

款彩屏风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被东印度公司大量运往欧洲,和丝绸、瓷器、茶叶同样属于重要的外贸商品。

黑漆款彩百鸟朝凤图围屏清故宫博物院藏黑漆款彩百鸟朝凤图围屏清故宫博物院藏

八千年的历史太悠久,我们今天只能大概梳理一下漆器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工艺,如果大家对哪种工艺或者哪一段历史特别感兴趣,欢迎留言,我们再来做专门讲解。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525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1471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2102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2614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4065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3965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7835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5300热度

最新文章

苍拙写山雄 清空显江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建树先生作品赏析

苍拙写山雄 清空显江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省中国画

王建树先生是高举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艺术主张大旗的坚定

2025-07-31

瓠架满生机 浓浓家园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福建花鸟画家詹黎明先生作品赏析

瓠架满生机 浓浓家园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福建花鸟画家

与古人那“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的秋意萧然瓠瓜画作不同,当代青年

2025-07-31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2025-07-30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2025-07-30

斧劈云壑 墨润万物——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师恩钊山水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解析

斧劈云壑 墨润万物——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师恩钊山水画(《

师恩钊,以其雄浑苍劲的艺术风骨与深邃悠远的精神追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

2025-07-30

苍莽沉雄 亲切灵动——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莽沉雄 亲切灵动——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西部

西部山河自然的苍茫与沉雄,边疆生活的亲切与牧场乡民的灵动,这自然与人文在

2025-07-30

体照物我 丘园幽寂——中国美院张谷旻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体照物我 丘园幽寂——中国美院张谷旻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于之墨色枯润浓淡而皴染、泼破驭笔的化虚为实画面具象反映和肉身写照里,又见

2025-07-29

疏简秀挺 形朴意丰——陕西美协名誉主席王西京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疏简秀挺 形朴意丰——陕西美协名誉主席王西京先生作品(《西部

画者从于心,故画面上或笔墨或设色或章法,或形象或姿态或神韵,一一罗列而

2025-07-28

笔墨语言的写意性表达——甘肃美协原副主席张卫平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说

笔墨语言的写意性表达——甘肃美协原副主席张卫平先生画作(《西

张卫平先生属于有灵性的画家,想法丰富、思路泉涌又变化多端,动手能力强。作

2025-07-24

秋光满画屏 草木皆乡情——陕西美协理事苏君良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秋光满画屏 草木皆乡情——陕西美协理事苏君良先生作品(《西部

譬如这幅《山乡秋韵》,画家抬高视角仿佛站在山腰处布构物象的画面中,形构

2025-07-23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2025-07-22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