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艺)陈玉圃:文人画的现实意义

2018-11-29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0
1047次浏览

  晓风漫卷岭头云(中国画)
  陈玉圃

  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传至当代,不断开创写意新境。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之赵孟頫,作为“吴兴八俊”之一,不仅书画兼擅,还是元代文人画领袖人物,其在文人画理论上的重要建树,于中国美术史更是影响深远,从其书画作品、理论,可以管窥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以及精神内涵,泽被当下中国画的发展。

  赵孟頫晚年曾作诗一首:“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字里行间流露着许多人生尴尬无奈之情,但却明确表达了画家以真性情付之绘画的精神寄托。绘画的灵魂不是创新,而是真诚。卖弄、作假,或为金钱创作,无以出艺术精品。一个人的品德、学养,都在作品中有所展现。从赵孟頫的传世名作《鹊华秋色图》来看,整体感觉淡雅,行笔非常从容。明代董其昌在《鹊华秋色图》上曾跋文曰:“吴兴此图,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故曰师法舍短,亦如书家以肖似古人不能变体为书奴也”。董其昌将赵孟頫及《鹊华秋色图》置于中国书画的历史长河中,以美术史家的眼光,得出了准确、公允的评价。

  “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赵孟頫主张绘画师法唐代,学唐人的古朴简易。因为南宋院体画之末流往往圭角毕露,赵孟頫从中看到了南宋院体的衰微,故提出“作画贵有古意”以及“书画同源”说。正如赵孟頫在《自题秀石疏林图》中所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提出“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以突出绘画的书写性,不仅身体力行,更泽流后世。

  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说,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那么,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差异何在?南宋院体画为什么会向文人画过渡?赵孟頫又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他说,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

  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尊道而行。所以,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那么“道”又该如何追求?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损即减,减到无可再减,便接近了那个生生不已的道源,也就是万物之母。虽现无为,而无不为也。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

  诗者文之极,画者诗之极。在中国文化中,画、诗、文,其实都是一体的。作为绘画,求道就要从两个方面去追求,一个方面是形而下,一个方面是形而上。绘画作为造型艺术属于形而下。形而上就是文化精神,是审美。画家如果画不好画,往往是因为不懂得审美,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丑。所以,不学习传统文化,想要画好中国画是不可能的。

  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审美的根源是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的根本利益。文化是本着众生的利益而创造的。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

  《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化种子、尚朴的种子。我们不是不重视经济,但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不是没有竞争,我们的竞争是争之以理的君子之争。《淮南子》的“君子之国”比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还要高。老子的理念是独善其身,是出世的,《淮南子》讲的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却可以适用于整个世界。就像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国与国之间携手共商未来,这样还会有战争吗?这岂不是人民的福祉?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是在道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这就是东方人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我们要尊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陈玉圃,1946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先后任教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广西艺术学院、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擅山水兼作花鸟及简笔人物,格致简淡。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陈玉圃》等多种个人画集,编著有《山水画理》《国画写意四君子》《荣宝斋画谱》《陈玉圃解析唐寅》《南田画跋解读》《樗斋诗丛》等著作。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5日 12 版)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张谷旻
张谷旻

诗画俱佳的唐代大诗人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也正如张谷旻先

 8件作品 523热度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1470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2102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2613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4059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3965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7835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5299热度

最新文章

苍拙写山雄 清空显江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建树先生作品赏析

苍拙写山雄 清空显江阔——《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省中国画

王建树先生是高举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艺术主张大旗的坚定

2025-07-31

瓠架满生机 浓浓家园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福建花鸟画家詹黎明先生作品赏析

瓠架满生机 浓浓家园意——《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福建花鸟画家

与古人那“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的秋意萧然瓠瓜画作不同,当代青年

2025-07-31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2025-07-30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2025-07-30

斧劈云壑 墨润万物——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师恩钊山水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解析

斧劈云壑 墨润万物——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师恩钊山水画(《

师恩钊,以其雄浑苍劲的艺术风骨与深邃悠远的精神追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

2025-07-30

苍莽沉雄 亲切灵动——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苍莽沉雄 亲切灵动——当代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作品(《西部

西部山河自然的苍茫与沉雄,边疆生活的亲切与牧场乡民的灵动,这自然与人文在

2025-07-30

体照物我 丘园幽寂——中国美院张谷旻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体照物我 丘园幽寂——中国美院张谷旻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

于之墨色枯润浓淡而皴染、泼破驭笔的化虚为实画面具象反映和肉身写照里,又见

2025-07-29

疏简秀挺 形朴意丰——陕西美协名誉主席王西京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疏简秀挺 形朴意丰——陕西美协名誉主席王西京先生作品(《西部

画者从于心,故画面上或笔墨或设色或章法,或形象或姿态或神韵,一一罗列而

2025-07-28

笔墨语言的写意性表达——甘肃美协原副主席张卫平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说

笔墨语言的写意性表达——甘肃美协原副主席张卫平先生画作(《西

张卫平先生属于有灵性的画家,想法丰富、思路泉涌又变化多端,动手能力强。作

2025-07-24

秋光满画屏 草木皆乡情——陕西美协理事苏君良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秋光满画屏 草木皆乡情——陕西美协理事苏君良先生作品(《西部

譬如这幅《山乡秋韵》,画家抬高视角仿佛站在山腰处布构物象的画面中,形构

2025-07-23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高三复习方法与提高复习效率的途径

2025-07-22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如何抓好尖子生的能力培养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