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普通之人,我以为画画不过是个人的平常劳动,刊在这里的几张拙作是平常劳动成果的一次简单展示。谈不上力度高度。所以,这个介绍文字就自己动手写了。
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绘画,自我感觉在这个方面有一点点天赋。从童年,青年一直画到中年,一路走过,反观从那无数废画中捡拾起来的所谓作品,还算可以示人。

赵毅 雨莲 润格:3000/ 平尺
因为在文化馆工作的缘故,接触应付的面比较多,于是,除国画外,其他画种也得学习应对。人说文化馆干部最理想的工作状态就是做个一专多能的“杂家”,一晃许多许多年过去,杂是学杂了,但没成家。样样有所涉猎,通通都没搞好,汗颜。
比较喜欢“法去定法”“无法之法为上法”的说道。无论老的“国画六法”还是新的“国画六法”,提供了对绘画作品孰优孰劣的基本判别标准,但实际操作时,要把那些“法”贯彻到笔端,落实到纸面其实有相当难度:不是这里火候不够就是那里突破太多等等,缺陷此消彼长。于是,法无定法的说道,从理论上支撑了像我这样内功修炼不够的懒人,正好不依规矩信手涂鸦。
绘画是个需要时间堆砌行当,没有长时间的磨练,自然画不出好的东西。但绘画又不是个仅靠时间堆砌的行当,对一切事物的喜爱,对其他文化形式的关注,着意画外功夫的修炼,应该是画出好东西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赵毅 木叶幽绿 润格:3000/平尺
很欣赏那些画得雅淡、充满文人情怀的作品,感叹作者能把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的形态和色彩归纳得如此简约精妙,也常被感动到手心发痒。轮到自己动手时,却总画不出那样的感觉,情不自禁就把画面弄得阴阴沉沉或花花哨哨起来,似乎不画得这般摸样,不足以表达心中按捺不住的某种感觉。总是雅不起来,自我评判是俗人一个。好在有重彩一说尚可敷衍。
特别尊从郑板桥“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妙各自探”的学习思想。学习前人但不唯前人是从,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物象的参透,那便是每个人心中各不相同灵妙之处,画出具有自己才情风貌的东西,可能才有些价值。
对于任何艺术作品来说,“好看”两个字最难做到。好看二字写来容易读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它承载的内涵广大:精神层面的感情共鸣及审美愉悦、技术层面的语言鲜活及形象生动等等,这是艺术家终身为之寻求也为之惶惑的要素。
人所共知作者要用作品说话,再高妙的思想再精深宏论都将在自己的作品里表露端倪,说得好还需作得好,作得好才是硬道理。拙作几帧在此,供各路方家评说。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