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我曾为赵以人画展写过一篇小序。转眼间,十二年过去了,真可谓弹指一挥间。去年,以人从报纸美编岗位上退休,但凭着独到的基本功和在文学层面上的良好修养,他很快精神焕发地走进职业画家生涯,并再次受聘于江苏省国画院。
以人196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美术科,后又考入本科美术系。那是个多难而又政治运动频发的年代,先是三年自然灾害,再是“四清”运动,接着便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怀着崇高理想的他,为实现自已的抱负,居然磨炼出多种学习方法。比如,他常到我的宣传画工作室或户外巨画的工作平台,脚手架上主动当助手,从而学到大学期间必要的色彩和造型能力。“文革”期间,学院里的名教授几乎都被打成“牛鬼蛇神”,学校教学体制被瓦解,同学们整日惶惶恐恐无所事事。但以人清楚的认识到,自已总归要凭本领走向社会,他从偷偷地向崇拜的老师渴求专业知识,并结下了许多特殊的师生情谊。
赵以人先生画作欣赏
无休止的劳动锻炼,思想改造,迫使师生们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大家同吃同位,面睡的都是稻草地铺,以人总是紧挨着苏天赐老师。枯燥的政法学习和思想汇报之后,偶尔的学习机会便是躺在地铺上听苏天赐等老师谈色彩、谈写生、谈门外稻田、树木、泥路或草垛的色彩感受。
陈大羽老师喜欢游泳,在江宁、江浦长江边的小河中,只要陈老师一下水,前后左右马上便有同学跟随跳下去,这其中便有以人,是戏水,是师生情大家都心知肝明,“文革”后,陈大羽先生能一次再次地为人画展题名,并多次赠送书画便是这种师生情结晶。
一件秘事很值得一提,在中国油画史上占有相当地位的苏天赐老师的“黑衣女像”(现藏中国美术馆)险些在“文革”中被毁。当时居然有个别“革命”教师借该画“是林凤眠大黑线的产物”和“内容为小资产阶级小姐”为由,以极端心态唆使学生要将其付之一炬,在危机时刻,幸好有以人几个同学巧妙的将其保护下来,至使名画今天成为国宝。否则,该画若被毁,将成为中国油画史上一大憾事。
赵以人先生画作欣赏
由于政法运动不断的原因,以人在南京艺术学院从附中到本科共泡了九个年头。毕业后,历经许多坎坷,先是在工厂搞花布设计,水泥采购员,迫于生计还拉过板车。从泰州调到无锡后先后在多家报纸做美编达二十七。几十年来,他没有节目假期,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痴迷于自已绘画事业,并取得相得益彰的成就。
古来今往,坎坷和逆境往往会成为铸就人才的外界条件。而许多坦途的艺术家经常会热衷于成批的“粉丝”和“美眉”。以人青壮年虽经曲折,但他奋斗的目标始终是清晰的,他在争分夺秒的积累自已的知识和技能,既博览群书,又师造化万物,他反这些汇成造就自已的的动力。如今,他终于取得了大器晚成的业绩。
写意画在中车绘声绘画史上形成的并不早,某种程度上讲的是文人画家玩出来的画种。凡此种种,我们可以在梁楷和青藤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享受。以人在前贤的作品中吸取了宝贵营养的同时,也在学他们的高逸人品,他的画几乎没有什么功利目的。他用真实的笔墨语言,表现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他以颇高的思维境界追求很具魅力的艺术空间。他“画无定法”,题材更是随手拈来,不入俗套,这在急功近利,浮躁失诚盛的当今画坛已不多见。
我非常喜欢以人的“幼鹅系鞋图”,自唯自嘲中洋溢着浓烈的洒脱之气,这才是真正的新文人画,比那些合民族遗产来卖钱的假文人画要好上百倍。“露起山中”、“湖汊苍足鹭图”都是极具回味的佳作。以人有很好的西画功底,色彩水分的发挥与把握似是而非呼很得益于水彩画的功力,而作品营造的意境则是民族和现代的,我以为这才是“笔墨当随时代”的真正体现。
以人在无锡城东有一座占地近五亩的小山庄,在那里,工作室,鱼池、曲径、花草、果树一应俱全。山庄依傍的则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丘,翻过山丘便是倪云林遗迹所在地。想当年,正是这片清净的景色造就了宁静飘逸的倪家山水。因开发建设,如今这里环境已面目全非,但在以人的山庄里,花果、竹林茂密成趣,鸟儿欢哥争鸣,不经意中,还有野鸡、白鹭飞来。难得的自然境地大大增加了以人的创作灵感。他感叹,“吾道不孤也!”因为全国各地每年都有著名艺术家来访,唱合。大家都相信,凭着以人的不倦奋斗,他的艺术事业一定会更加辉煌。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