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虚”与“实”

2012-03-10

文章来源:
503次浏览
       中国画画科中,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叫花鸟画。花鸟画集中体现了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花鸟画有不同技法、风格和流派体系,依题材内容,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依技法,以描写手法的奔放或精工,分为写意花鸟画和工笔花鸟画。
       美术作品都包括有两层内容:一为意,是艺术家的心灵在作品中的表现,这既是一种无法捉摸的虚的东西又有一种必然的实在内涵;二为境,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创造出来的具体形象。这种境也分虚境实境。所以说,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要处理好艺术辩证法中的虚实关系。
      

        一
       意境创造中艺术家个人意趣和自然的虚实关系:
       艺术家通过触景生情到寓情入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人“心入于境、神会于物” ,就是通过形象表现出了自己的思想情感,观赏者借助境界与作者情感思想产生共鸣。但这种形象是通过艺术家的心灵加工过的,是超脱于自然物象之外的“象外之象”。
       “象外之象”,即象外之境,亦即有具形的形式所表现出的有意义深远内涵的“象”。这是“虚”境。这种“虚”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实”。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论》中说“境生于象外”,“象外”中的象即是自然,个人意趣是个人想象。意象必须有形象的事物体现,是艺术家个人情绪渗透过的形象。所以,有意境的形象的摹本是大自然。是张璪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当然,这并不仅仅是自然物象的外貌,也不是机械的描摹一草一木,而是画家在对客观物象深刻细致的观察、体悟的同时,又必须领悟出自然美的属性与人的心灵相沟通的融洽关系,借以挥写自然物象中最优美最典型、最动人的艺术形象。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生活好比是沙子,而艺术却是黄金,中间有一个筛选、淘制的过程;生活是原粮,而艺术却是美酒,中间要经过发酵、酿造的阶段。因此,多少仁人志士或于山间兀坐终日,或于败垣前静观默想;或读破万卷书,或行走万里路,目的就是不断地积累审美感受,提高学问修养、感悟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要按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内所说:“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不仅要写生,更要反复写生,当特定的空间环境与画家的感受和情绪构成某种审美契机时,写生的生动性是任何心记都不能代替的,它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它是发自心田的美。所以创造的形象最真实、最丰满、最生动、最典型。因此我们要多读古典文学、诗词歌赋、以及音乐、舞蹈等民间娣妹艺术,旁通人情世态、画理画论,变通古今中外,达到厚积薄发,抱定“意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创造出“几与造化争神奇”的境界。这种“象”有其实在性和形式质感,就是虚与实的结合。
       二
       作者情感表现的“虚”与“实”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情感是人对外物的爱恶倾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乱离恐慌时杜甫情感中的花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是暂得安闲时杜甫的爱惜。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诗人的情感世界。作品必以情动人的前提是其个人情感之真实。
      

 

       艺术品的“意境”需要真诚的情感作底料,人的情绪是精微复杂而难以直接传达的,没有真正的情感就更无法表现出画品来。现代一些画家,由于传统基础的欠缺与人文背景的薄弱,加上艺术意趣和想象力的贫困,在创作过程中就是麻木不仁、机械操作。画家张德泉说过:“技精不如意深,意深不如情切”。这正是说明了一个关键字“情”的重要。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可见艺术家必须是性情中人。无情则无画意,更无画品。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中言道“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立意是画家对自己生活中所得素材或某种感受反复研砺的过程。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等都体现了古人审美情感活动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托尔斯泰曾说:“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艺术家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石鲁则对情感作了精僻的论述:“感情是唤起生活的真金,区分艺术的真与假,还是感情——艺术的真金,有它不愁在生活中买不到题材。所谓原料困难,把题材当作奇货可居者,与其说是生活贫困,还不如说是感情的库存空虚。” 恽南田曾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能使鉴画者不生情。 ”当个人的强烈创作使命来感融入到时代的感情之中,把个人体验的情感升华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和所有普遍感情的时候,才能获得深刻的思想光辉;才能用‘眼中之象,胸中之意,手中之笔’表现出时代之精神,民族之魅力;才能把高尚、真挚、热烈纯真的时代情感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创作出闪烁着当代生命精神和情趣的花鸟画作品。
       三
       技法运用的“虚”与“实”
       艺术作品创造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物象营造与构成、组合方式、技法表现上来,作为一个画家如果不能得心应手掌握构成的方法与技能,即便与要表现的意境有着心灵上的契合,也只能望洋兴叹,心有余力而不足,这正是苏轼所说:“虽然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 难以达到意境创造中感悟自然、理解自然、超越自然、而昭示自我的完美境界。所以技法的虚实更为复杂细密。
       A)笔墨色彩的虚实处理
       笔墨与色彩作为意境的创造语言,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是作者心灵的迹化,也是作者与观者产生交流,从而引发共鸣最直接的契机。中国画通过淡浓、轻重、浅深、简繁的虚实关系追求独特的艺术效果。清?笪重光所说:“色以清而无痕。” 清?王昱所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 清?方薰说:“凡设色须悟得活用,活用之妙;非心手熟习不能,活用则神彩生动,不必合色之工,而自然妍丽。” 墨色要从整体着眼,考虑大效果和大的层次关系,是否接近对象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接近画家心灵表达。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针对当今世界呈现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墨色的表现力、冲击力,把最激动人心最富于艺术表现力的墨色发挥极至,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趣味的工笔花鸟画作品。
       

 

        B)善用虚实布局,营造意境。
       虚实是中国画技法用语,即布局的手段,它是自然物象变化规律在画面上的反映,画家把虚实做为布局的手段来运用,以取得审美效果的方法称之为虚实法。在画面上,物象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白是虚;有色是实,无色是虚;密是实,疏是虚;繁是实,简是虚;细致是实,粗略是虚。虚与实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清?恽南田说:“人但知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是画也。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发,人多不着眼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 清?蒋和在论章法时也说;“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俗话说:“画实容易,画虚难。”尤其是工笔画,当今一些画家的作品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构图较满,画面挤的满满的,加上过分过度的渲染表现,使人观后有堵闷之感无法对画作进行联想回味,其作品也就缺乏艺术魅力。二是画面物象太实、太平,空间层次单一,观之一览无余,不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我们众所周知,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观赏习惯,那就是艺术意象的模糊性,表现出一种含蓄美。观者对一些物象看得淋漓尽致,认为不美。相反,看的比较模糊自己就认为其美。因此就创造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朦胧迷茫之境,去引发观者对画面的物象进行联想和想象。海市蜃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春江花月夜……美吗?没有人说不美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天地阴阳之理、虚实之道、取舍之妙,创作出“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之遥” 的妙境。
       结束语
       “草木有本心,不待美人折” ,自然界的花鸟是和人类不同的事物,但当人们将自己的情感想象投射到自然物象上,并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时,自然界的花鸟虫鱼都和人类产生了关系,都有了美学上的意义。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牡丹的富丽堂皇;竹子的佛云高寒;松柏的傲雪挺拨。这些都是人们不自觉的联想和想象。自然界的物本性,通过艺术家的手,有了人本性的内涵。所以,花鸟画虽不是直接画人,但它意境还是表现人,流露出人的本质力量和审美情操,这些都要求艺术家运用虚实的才能。
 
                                                                                                                               (文/孙立业)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马西园
马西园

李苦禅先生曾跋其书云“西园先生书法近古,近代实不多见,可永宝之。绘画初学

 5件作品 110热度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137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577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748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965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262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463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806热度

最新文章

笔皴枯润 山野苍莽——《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商洛美协名誉主席葛伟先生作品赏析

笔皴枯润 山野苍莽——《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商洛美协名誉主席

“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

2025-07-14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

速写,作为一种绘画的语言表现形式,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随着“西学东渐”

2025-07-11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健先生作品赏析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

譬如《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来刊载的这幅《大吉大利》,画家鲜红用彩抟笔

2025-07-10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潘天寿先生论画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所以画家反

2025-07-09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

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是一个被屡屡提及的问题;明心见性,简言

2025-07-08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江先生画作赏析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显出种种色相

2025-07-07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