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希特:荣归故里,孤独依旧

2012-05-08

文章来源:
805次浏览
    格哈德·里希特80岁生日前后,关于他的多个展览在德国各处相继举行。一系列活动见证了里希特由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转变为德国的国宝,而国宝本人事实上害羞、严肃,不喜欢成为焦点。他的朋友Struth对此表示,“人们对于名望、声誉、金钱着迷,但是真正了解他的艺术的人却很少。”

 

src="http://www.zgyspp.com/uploadfile/2012/0314/20120314100319687.jpg"

 

里希特作品《非洲人》(Neger)

 

  2月的柏林依然寒冷彻骨,数以百计的艺术爱好者踏着积雪,在新国家画廊门口排成长队,这里正在举行的是格哈德·里希特的回顾展。

 

  “他是当代最伟大的德国画家,”60岁的眼科医生Monika Dietz站在人群中,“我不断地听到、读到、看到他很重要,这次我想亲眼来看一看。”

 

  里希特是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柏林新国家画廊举办的回顾展“格哈德·里希特:全景”是众多正在进行的关于他的展览中的一个,这些展览在2月9日他80岁生日前后达到了高潮。这一系列活动也见证了一个转变,里希特由一个成功的抽象绘画和具象绘画的艺术家成为德国的国宝,而国宝本人事实上害羞、严肃,不喜欢成为焦点。

 

  他被当作德国英雄

 

  里希特的传记读起来就像是为20世纪的德国历史度身定制的。他出生于1932年的德累斯顿,希特勒掌权之前的一年,1961年他从东德来到联邦德国,那一年柏林墙被建起,里希特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父母。

 

  但他的巨星身份并非仅仅仰仗了这点背景故事。从2月12日持续到5月13日的回顾展呈现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广泛涉足以及他的天赋和野心,无论是巨大画布上层层油彩铺陈出的抽象图景,抑或对着相片描绘而成的写实绘画——纯粹主义者曾对此满怀质疑。

 

  除了在新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回顾展,德累斯顿一家博物馆正在举办的“Atlas”展览上呈现了8000多件草图、剪报和照片,这是里希特数十年艺术创作中的副产品,既是丰富的档案资料,也组成了这一里程碑式的展示。而在柏林一个私人收藏的展厅内,里希特的所有版画和摄影作品正在展出。这里同时将举行一系列讲座,每周都会播放2011年的纪录片《格哈德·里希特绘画》,其中包括艺术家在创作抽象作品时的悠长镜头。

 

  “他被当作德国英雄。”德国艺术杂志《Monopol》的主编Holger Liebs说。

 

  Liebs指出,2002年里希特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是他在美国大受欢迎的起点,也改变了家乡人对这位艺术家的看法,“当一个德国人在国外受到认可,他在自己的家乡也会更受爱戴。”

 

  画面依旧触动神经

 

  安居联邦德国之后,里希特开始根据照片绘制作品,并对之进行模糊化处理,开始时使用柔化的笔触,后来也运用一些强烈的笔触,几乎要毁坏整个画面的构图,直至最后,他的绘画中的主体逐渐消失,渲染出一种稍纵即逝的视觉印象,重塑短暂的观念世界。

 

  展览中最具争议的是根据德国左翼恐怖主义组织“红军派”成员自杀的图像创作的系列作品。15幅忧郁、灰色调的布上油画作品名为《1977年10月18日》,那一天,他们的尸体被发现,在德国引发了剧烈的反响。

 

  2011年,“全景”回顾展从英国起航时,这一系列作品并置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厅里。而在德国,它们陈列在分展场老国家画廊中,安放它们的展厅“通常陈列德国浪漫主义作品,当时的画作在1815年战胜拿破仑之后,洋溢着一股爱国主义的情怀”,展览介绍中这样表述。

 

  这些图像“已经在历史绘画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依旧触动德国人的神经,尽管已经不像当初那样,会引发激烈的讨论。

 

         作品价格很“荒诞”

 

  “格哈德总是抱怨说人人喜欢他的艺术,这种感觉很奇怪,”Struth说,“人们对于名望、声誉、金钱着迷,但是真正了解他的艺术的人却很少。”

 

  《世界报》和《柏林晨邮报》辟出专版介绍里希特的绘画生涯,《南德意志报》称其为 “最有影响力的当代画家”,全德拥有最高发行量的日报《图片报》称里希特是“最高级的艺术家:最昂贵、最伟大、最著名”。

 

  毫无疑问,“最昂贵”的艺术家总是能够吸引媒体注意。里希特最近在拍场上的成绩对于一位在世艺术家来说可谓非凡,就在泰特的里希特回顾展开幕前后,2011年11月他的一幅抽象作品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080万美元成交,同年10月,他的写实油画《蜡烛》也拍得1046万英镑。而在刚刚结束的伦敦春拍现场,6幅里希特抽象作品现身苏富比拍卖会,总共收获1760万英镑。尽管艺术家本人一再表示自己的作品达到的价格很“荒诞”,但这样的评论仅仅引发了更多的关注。

 

  开幕当天,当数以百计的记者涌入发布会现场,新国家画廊的馆长Udo Kittelmann不得不再三提醒大家不要再问有关画作价格的问题了。

 

  一位记者问里希特“像奥林匹斯山的泰坦那样被拥戴”的感受如何,里希特眼中闪烁着笑意,“被忽略肯定会更糟。”

 

  【 策展人对话艺术家 】

 

 

src="http://www.zgyspp.com/uploadfile/2012/0314/20120314100338967.jpg"

 

格哈德·里希特

 

  用绘画处理人类情感

 

  塞罗塔:你在雕塑、摄影、绘画方面都有建树,但你忠于绘画。当代艺术界,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

 

  里希特:很多人觉得其他媒介更有吸引力,在博物馆里放个屏幕,就没人想看画了。

 

  绘画是我的职业,它总是最能引起我的兴趣。我已经这把年纪了,我来自另一个传统,干不了其他的。我确信绘画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就像跳舞、唱歌,这些是有意义的。

 

  塞罗塔:你总在寻求创作永恒的作品吗?

 

  里希特:我只是希望创作一些有价值的作品,能够感染人的,那样的素质本身超越了作品,是永恒的。

 

  塞罗塔:你怎么会想到创作《四块玻璃》(1967)?

 

  里希特:我想展现玻璃本身。这是个非常单纯的想法,你可以展示玻璃,也可以接触玻璃,它是可以转的。但是你发现接触玻璃没能给你带来任何帮助,你依然无法理解它们。我想这件作品也跟杜尚有些关系,这是对他的反击。他赋予这些现成的东西一种神秘的气息。

 

     塞罗塔:你想挑战杜尚?

 

  里希特:有那么点儿意思,就像《艾玛》(1966年里希特以他妻子为模特绘下的裸像)。我记得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被认为是绘画的终结。

 

  塞罗塔:你想展现出杜尚以后,绘画依然是可能的?

 

  里希特:没错,我不想抛弃绘画的表现性。美丽的,也可以是情绪性的。但是这在当时并不时髦,是一种媚俗。

 

  塞罗塔:当时你就已经对绘画中的情感因素感兴趣了?

 

  里希特:是的。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那个时代的人们看不到这一切。根据悲剧事件创作的绘画被认为是取乐,一种无礼和挑衅。

 

  塞罗塔:所以你希望绘画能够处理人类情感,却没有使用当时国际流行的抽象语汇?

 

  里希特:是的。

 

  塞罗塔:你始终对意识形态有所怀疑。那么绘画依然保持着一个道德的面目吗?

 

  里希特:我成长的环境先是纳粹,然后是共产主义。那一代人心中没有父亲,没有神祇。你很容易对一切抱有怀疑。

 

  塞罗塔:艺术的目的是什么?

 

  里希特:它是我们存活于世界的必需品,就像面包和爱。

 

  塞罗塔:它带给你什么?

 

  里希特:一些你可以抓住的东西。它给予所有深不可测、无法感知的东西一个尺度,还有对于我们无止境的残酷世界,艺术教会我以建设性的、积极的方面去看待它们。

 

  塞罗塔:有什么是你无法绘出的?

 

  里希特:我觉得没有什么是不能用画笔描绘的。当然于我个人来说,有很多东西画不了。

 

  塞罗塔:你的绘画有很多触及你的人生、战后德国的历史,但你从未画过大屠杀主题的作品。

 

  里希特:没有直接画过这个主题。我尝试过几次,但是我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呈现方式,让它不仅仅是一个奇观。

 

  塞罗塔:2005年你创作了《九月》,在“9·11”事件发生4年之后。

 

  里希特:没错,我动作很慢。

 

  塞罗塔:为什么那么慢?

 

  里希特:我需要很长时间去理解一件事情,去想象我的绘画所应当呈现的样子。

 

  塞罗塔:所以你尝试着不让它呈现为一种奇观?

 

  里希特:是的,专注于它难以理解的残酷性以及骇人的魅力。

 

  塞罗塔:视觉上的。

 

  里希特:对。但这绝不是本·拉登创作的艺术。

 

  塞罗塔:你喜欢精确,希望一切井然有序?

 

  里希特:对此,我甚至有点神经质。

 

  塞罗塔:你做现实主义作品时,必须非常精确?

 

  里希特:是的。

 

  塞罗塔:你想以这种精确的画面表达什么?

 

  里希特:我想尽我所能,画下我所看到的、感动我的画面。仅此而已。

 

  (尼可拉斯·塞罗塔系泰特艺术博物馆馆长、“格哈德·里希特:全景”策展人)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075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265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36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252热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作体现了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

 2件作品 357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5768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7566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3897热度

最新文章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

“朱兆森先生师承陇上人物画名家李宝峰先生,其画面人物取象上立足于西部高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真正的成功人,没有抱怨,只有实干,因为我们要拥抱明天!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做工作尤其是教育工作,仅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既定 目标,除满腔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从广义来说,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 她) 就注定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校新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

让我们携手并进,创新发展,不断壮大成功队伍,不断提升成功质量,不断发扬光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人生漫漫长河,要与许许多多的诱惑博弈搏斗。人生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大大小小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

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在兰州成功学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人,如果不做校长,就做名师。而校长和名师都需要在指导班主任岗位历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小学的孩子今天就要离校了,愉快的假期生活也拉开了序幕。相信 以“假期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2025-04-17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作品赏析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

 本网消息 甘肃成功书画艺术研究院、成功美术馆,联袂策划的书画作品宣传介

2025-04-16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浅识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

李胜彬先生花鸟画在坚守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同时,用没骨笔墨坚守着花鸟画形神兼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