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 进德修行

2012-04-28

文章来源:
766次浏览
       中国旧式教育最可宝贵的理念,我以为就是“言传身教”、“以德服人”。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正因为此而绵亘不绝。然,近百年的中国艺术教育受西风东渐之影响将此打破,只教学生糊口之技,而不知养德,中国画发展之危机殆由此生。
  所幸,国中美术界德高望重之张立辰先生,于坚持纯粹之中国画写意精神之创作外,尤耿耿于中国美术教育之本我体系的重建。先生之所以有此文化宏愿和心力,得益于先生说的:在杭州浙美上学,聆听了潘天寿等诸位德才兼备、识见宏阔的老先生们的学识蒙养,吃到了很纯正的第一口奶,而潘先生所提出的“中西绘画拉开距离”论,更是在张先生内心深处播下了种子,在先生北上数十年的中国画创作和教学中,这种理念渐次发芽、生长、成熟,也形成了张先生独到的中国画教学理念,即弘扬中国画写意精神,重建中国画教学体系。而如何重建?张先生既有中国画学理上的细致梳理,更重要的是,张先生不顾高龄,以“游于艺”的理念带领学生外师造化,最重要者,张立辰、胡萍夫妇不计功利,数次带学生下江南“访师问学”,少则十数人、多则几十人,这次更是多达百余人,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如他求学一般细细体会江南的品味和诗情,感受江南那些老先生们的高风灼见。
  是故,壬辰三月之初,于江南烟雨中,北国百余学子,在先生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先是在苏州西山赏冷梅、游曲园,尽管寒天不暖,梅蕊未开,但先生说,梅花之美,恰在冷艳中保持本色,蕴涵生机。也是,假如梅花漫开,妖妖艳艳,何来赏心两三枝之美?
  梅花或许真的要在寒冷中见其幽致,但在杭州中国美院学术报告厅4天的“访师问学、求是得真”的活动中,在中国美院研究生处毛建波处长及其同仁刘海勇老师等大力协助下,邀请到了共计60余位江浙沪三地颇具声望的专家学者,以热情的心态、高屋建瓴的学术真知、高超而又饱含高情厚谊的笔墨示范,让在场的学生品尝到了如张先生所说的比满汉全席还要满汉全席的精神大餐和视觉大餐,也在中国美院掀起了空前的中国画学术热潮,套用中国美院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感受说:中国美院学术报告厅从来没有如此热烈过。而此种热烈的场面,想来是多少学习中国画的学子们内心所期望的,当看到那么多须发皆白的先生讲述他们学习艺术的经历过往,讲授他们亲身感受到潘天寿等老一辈美术家的高风气骨,用他们一生的绘画实践给我们笔墨示范,我作为亲历者,不由得说我们中国文士中“言传身教”、“德才兼备”的师德传统已然恢复,他也激活了很多亲历者内心本已淡漠的雅怀和温情,尤其是当我们在年届八旬的曾宓先生的三石楼,看到曾宓先生和张先生以及毛建波老师等亲切互动,笔墨晤谈、乒乓切磋、声歌荡漾处,老先生们就是以他们乐观的心态,幽默的谈笑,于雅玩中让在场的学子感受到高阔的艺术情怀,此种身教自然要比死板的说辞感动内心。
张先生曾说:作为中国画家,常去博物馆看古画,相当于给“祖宗”上坟。而中国文化中将“天地君亲师”牌位供奉中堂,是传统,更是德行。说明中国人内心深处敬天地、守伦理纲常。正因为此,此次江南访学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由张先生、胡萍老师率队带百余弟子到杭州玉皇山新建的潘天寿先生诗亭和墓地行祭拜大礼。巧合的是,潘天寿先生的儿媳,也是潘公凯先生的夫人励古仪老师正在杭州,听闻此事,更是亲自给学生们讲述潘先生诗亭和墓地建设的因由。当此际,天降微雨,在烟雨山林中,张先生率队于潘先生墓前静立,百余学子手持素菊环列,天雨簌簌,雨雾环绕,周遭宁静而肃穆,诗亭背后如巨幛的山石更是萦绕在雨雾之中,虚渺而巍峨。张先生一声:潘老我带弟子们来看您了。眼角早已泪眼模糊,学子们闻声动容,其后更有学子雨中发自内心的深情跪拜,更让江南烟雨增添了些许动容,想必潘先生泉下有知,定当会心含笑。
  当学子们的心还依旧徜徉在这些生动而温情的记忆里,内心的感动还没有稍歇的空儿,我们又乘车踏上征途前往潘天寿先生笔下洋溢着盎然生机的雁荡山,尽管此时山花未开,寒气未消,但是雁荡的烟云和雨瀑,早已把学子们求知若渴的心深深浸润,半月间兴游灵岩奇峰、东西瑶台、大小龙湫、方洞排云、显胜幽径,或游、或摄、或画、或写,即便是晚间众学子在雁荡山脚下的偶或小醉,造化之奇都慢慢浸透在学子们的骨髓里,都将会在老之将至时,成为唏嘘慨叹的谈资。
  正是如此,江南的品味也如春雨一般慢慢渗透,烟雨中有诗情,也有德行,浸透在心里复又徐徐幻化到纸上。
  ——参加“访师问学、求是得真”教育部张立辰中国画博士课程班、写意高研班,中央美术学院写意高研班南下杭州访师问学暨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中国书画研修项目有感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082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274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379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260热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作体现了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

 2件作品 3578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5776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7587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3907热度

最新文章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

“朱兆森先生师承陇上人物画名家李宝峰先生,其画面人物取象上立足于西部高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真正的成功人,没有抱怨,只有实干,因为我们要拥抱明天!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做工作尤其是教育工作,仅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既定 目标,除满腔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从广义来说,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 她) 就注定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校新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

让我们携手并进,创新发展,不断壮大成功队伍,不断提升成功质量,不断发扬光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人生漫漫长河,要与许许多多的诱惑博弈搏斗。人生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大大小小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

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在兰州成功学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人,如果不做校长,就做名师。而校长和名师都需要在指导班主任岗位历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小学的孩子今天就要离校了,愉快的假期生活也拉开了序幕。相信 以“假期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2025-04-17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作品赏析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

 本网消息 甘肃成功书画艺术研究院、成功美术馆,联袂策划的书画作品宣传介

2025-04-16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浅识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

李胜彬先生花鸟画在坚守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同时,用没骨笔墨坚守着花鸟画形神兼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