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

2012-04-28

文章来源:
973次浏览
    张晓刚: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
  张晓刚:78级川军造就影响力 川美现象在走下坡
  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其中,以罗中立为代表的伤痕、乡土美学;以张晓刚为首的现代主义;以何森、郭伟、钟飙为代表的新生代;以陈可、熊宇、高瑀等为代表的新势力,分别代表了绘画川军30年征战史中的四大趋势。本报记者专访了这四大趋势中的代表人物,还原出他们心目中的绘画川军以及川美现象。
  1 伤痕、乡土引领时代
  1979年年底,文革结束后的首届全国美展“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一反以往惯常的红光亮作品风格,观众在几位四川美院学生的作品中看到了悲剧性的主题和灰暗的情绪。高小华的《为什么》、程丛林的《1968年X月X日雪》、王亥的《春》以及罗中立的《忠魂曲》都给人们带来了震撼。展览结束后,高小华、程丛林、王亥的作品均以油画二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0年,川美学生又参加了“全国青年美展”。他们的作品几乎囊括了美协设置的金、银、铜三个奖项,罗中立的《父亲》夺得了金奖使得绘画川军赢得了声名的最高值。与此同时,早在77、78级中出了名的何多苓于1982年开始了美国乡土写实画家安德鲁·怀斯风格的创作。他那幅导师没有打分的《春风已苏醒》在几年后便被奉为经典之作,影响了几代人。
至此,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朱毅勇、王川等人及其创作,不仅在80年代初成长为川美一代创作的代表,更逐渐成为了“新时期”中国美术的时代特征。
  罗中立:川军总是一拨拨涌现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川美人的创作引起全国关注。一张作品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也超越了美术本身,那也是因为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的。而那时川军的影响和川美很强的创作群体就出来了。这一群体出来后伴随着中国当代美术30年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群体加入进去。
  川军有个特殊的现象,它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进入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而是每个时期都是一拨拨的人,都是一个个群体出来。这由此造成了大家对川军30年与中国当代艺术史同步、共时的一个印象。当然这与川美办学理念和血统传承有关。学生一进入川美就有创作的机会。我们很注重工作室的建立、基础教育。
  的确市场对川军有着特别的关注。因为从改革开放以后,川军就形成了影响,而且此后又一拨拨地出来人,这就诞生了很多让市场来选择川军的机会。
  2 弄潮儿渐成领军人物
  当乡土主题在全国美术界盛极一时的同时,另一股被称为表现性绘画或者说生活流的创作风格也在川美学生中暗流涌动。当时,包括张晓刚、周春芽、叶永青在内的艺术家对西方早期现代绘画充满了兴趣。
  1980年,周春芽在其他同学专注于用画笔表现历史伤痛时,第一次去了有藏族人的红原县,并由此诞生了《藏族新一代》。与此同时,1981年毕业前夕,张晓刚在给周春芽的信中透露,自己的作品被川美老师说“越来越怪了,像这样的画,谁又愿意给展出?”然而,他也一再地在与朋友的信中明确表示:“我相信我是正确的,艺术不等于‘x+y’,最好的方法就是最能表达自我的方法。”通过这种书信的方式,张晓刚与周围的朋友周春芽、毛旭辉、叶永青等不断地明志互勉,形成一股在当时看来是叛逆学院的力量。
  此后,张晓刚等人联合云南的毛旭辉、潘德海等人组建西南艺术群体。之后,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作品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这30年发展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而他本人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中身价最高的艺术家之一。
  张晓刚:77、78级之后进入商业时代
  我跟罗中立他们都是77、78级的同学,但跟他们是两代人。这主要是从文化上进行区分的两代人。罗中立他们是乡土、批判现实主义,而我与叶永青他们属于85美术新潮之后,现代主义。
  我很少谈论川美现象、绘画川军这类说法。事实上,川美现象也不是就画派、流派而言的,而是从四川美院毕业成功率比较高的角度来谈论,而这种成功的表现主要是市场上。我理解的川美现象是在刚刚思想解放那个年代,77、78级学生中,大家都有共同的文化价值标准,风格比较类似。而到了我这种现代主义风格时期,价值观全乱了,西方观念很多,个人的东西越来越多,所谓的川美现象已经在走下坡路。2000年以后,市场一下子繁荣起来,川美现象又重新火起来。但那是两个概念,77、78级是英雄主义时代,而此后则是商业时代的川美现象。2000年以后所谈论的川美现象已经不是说艺术上的统一。
 3 2000年后“新生代”涌现
  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的30年中,张晓刚、罗中立、周春芽、叶永青、何多苓等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学术及市场号召力。而这种号召力也在有步骤地传承着,只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川军创作主力开始逐渐朝着“都市化”和对“都市人格”的表现方向拓展。由此涌现了何森、钟飙、郭伟、陈文波、赵能智等一拨艺术家。他们大都与前辈川军有着师承关系。如何森、陈文波都是张晓刚的学生。在川美校庆70周年出版的《川流不息》一书中,就将20世纪90年代以油画系为主的新艺术样式创造者统称为“新生代”。
  中央美院副教授赵力指出,何森、钟飙、郭伟这一批川军是在2000年以后登堂入室的。在由绘画主导的当代艺术市场中,绘画川军在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之后,也再度组成油画市场的重要方阵。
  何森:我们的绘画传统比较强
  川美77、78级一个班就是明星班,奠定了川美传统。(他们)绘画能力比较强,对后代人都有影响。当年我们报考川美都是慕名而去。当然,一个学校的传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绘画川军从一开始厚重、注重现实主义到表现主义再到年轻一代已经看不出多少当年川军的风格。我觉得绘画川军一直受关注主要是就新艺术来说,我们有着比较强的绘画传统。由于四川、重庆并不发达,对外界反应比较慢,由此绘画作品传统比较坚定。加上艺术市场需要的主流是绘画,由此市场会偏爱一些川军。不过伤痕美术时期的川军所造就的是文化上的影响力,后来就不存在了。
  4 造星运动催生新势力
  近几年在市场的催化下,更为年轻的川军新势力也被推向舞台。韦嘉、熊宇、李继开、高瑀、陈可、罗丹……这群70后、80后艺术家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并成为所谓的百万军团的主力。其中,新表现、新抽象、新卡通是贴在川美艺术家身上的标签。他们的作品面貌、成长环境、崛起要素充满了新时期的特殊性,也与艺术界兴起的造星运动相关。
  其中由伍劲策划组织的“中国新锐绘画奖”让熊宇、高瑀、李继开、韦嘉等川军新势力走上舞台。随之,香港佳士得的张丁元从获奖艺术家中挑了三四位的作品去参加拍卖。来年春天高瑀的组画《长在红旗下》拍出了21万。而当时21万也可以买到一张刘小东的作品。之后陈可的一张一米见方的画《小F·刺》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上拍出了38万元高价。随后,陈可和高瑀跻身百万军团。
  陈可:我们不是商业泡沫
  77、78级是川美历史上特别重要的时间段,这与特殊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些长辈自身的特殊经历有关,再加上川美崇尚自由等因素,造就了绘画川军的辉煌。他们作为长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而就我们这一拨70后、80后川军来说,如果单从市场角度来定义我们的价值还是不够的。当然市场是个重要因素,但为什么在2006年艺术市场火爆时是四川艺术家起来了,我觉得这与作品的质量也有关。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作品价值的认同,收藏家并不是因为作品价格高而热捧。我觉得认为我们是商业泡沫的说法比较片面。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022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466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607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855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089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376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650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537热度

最新文章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

速写,作为一种绘画的语言表现形式,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随着“西学东渐”

2025-07-11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健先生作品赏析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

譬如《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来刊载的这幅《大吉大利》,画家鲜红用彩抟笔

2025-07-10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潘天寿先生论画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所以画家反

2025-07-09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

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是一个被屡屡提及的问题;明心见性,简言

2025-07-08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江先生画作赏析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显出种种色相

2025-07-07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