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唐建:绘画最需要的不是技巧

2012-04-05

文章来源:
819次浏览

   绘画最需要的不是技巧

  作为蒋维崧的弟子,唐建对于传统国画有着自己的认识,在他看来,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只具备精湛的绘画技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多的文化知识作为其作品的灵魂。如果一件作品仅具其形,不具其魂,是难以成为精品的。 记者 李解 张金菊

  上大学后才开始系统训练

  1965年,唐建出生于山东潍坊诸城。“我还有个哥哥,从小就学习画国画。”唐建表示,或许是受哥哥影响,他从那时开始,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或许是天赋,或许是兴趣,总之唐建对于学习传统的国画非常感兴趣,但是在上大学之前,唐建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绘画技巧训练,一直到了1983年,唐建考上了山东艺术学院的国画专业,在那里,唐建才开始系统地接受绘画技巧的训练。

  “我基本上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所以一开始的成果不是很好。”但正是这激发了唐建知难而上的决心。在考入山东艺术学院之后,他开始从基本功练起,对于笔法画技有了一个很好的提高。

  在进入大学之后,唐建还有幸认识了于希宁、孙其峰等著名的画家,“其实学画跟武侠小说里的习武一样,如果能得到名师指点一二,就会终生受用不尽,我觉得我运气很好,能够认识很多的大师级的画家,而且他们也都对我有所指点。”

  除了得到名师的指点之外,唐建对于古人的画作也颇有研究,并且不断的学习古人书画中的意境,梁楷的酣畅淋漓、徐渭的奔放洒脱、八大(山人)的空灵简约、吴昌硕的苍劲古拙、齐白石的质朴情趣,都是唐建的艺术追求。 

  大学毕业后师从蒋维崧

  1987年,大学毕业的唐建进入了山东大学当老师,也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蒋维崧先生,而这也让唐建对绘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其实跟随蒋先生,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说提高了多少绘画技巧,而是从蒋先生身上明白了很多道理,学到了很多文化内涵。”唐建表示,在随蒋维崧先生学习生活的这段日子,他对于绘画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之前我一直觉得,绘画需要的是技巧,但是后来我才渐渐明白,绘画仅有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丰厚的知识底蕴,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体现出其中的人文意境。” 

  蒋维崧先生对于治学一向严谨,而且待人宽厚温和,这也影响了唐建等弟子:“先生是一个无欲无求的老人,他从来不对弟子摆老师的架子,即使是指点你,他也不会说:‘你应该怎样怎样’,而是会跟你说:‘你觉得如果这么画,会不会更好一些’?”

  在唐建看来,如今国内对于书画的市场需要非常高:“从来没有这么一个时代,有这么多的画家,这么多的书画爱好者,这么多的专家,这么好的条件。其实仔细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当今画家们的绘画技巧,已经超越了古人,但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创作不出可以与古人媲美的作品呢?是因为我们缺乏文化底蕴。在古代,从事书画工作的,都是一些文人,他们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他们的作品可以传神,他们的作品,是有灵魂的。现在很多作品,缺的不是技巧,而是缺乏学术根基。”

  九城联展将提升山东画家影响力

  长久以来,说起山东地区的书画水平,业内人士往往会用“有高原,无高峰”来形容。即山东地区的书画家整体水平不错,但是却始终缺乏一些领军人物。 

  对此唐建认为,山东地区的书画名家之所以难出领军人物,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缺乏知名度:“书画市场,尤其是传统的书画市场,一般会有一个很强的地域观念,因此山东很多有实力的画家一旦出了省,就很难被认可。所以我认为,目前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要让山东画家在全国打响知名度。” 

  对于九城联展,唐建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形式:“一个是可以让书画家们有一个切磋交流互相学习促进的机会,再一个就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山东画家的风格,逐步的让大家认可山东画家的风格。”

  ■ 简历

  唐建 1965年生于山东诸城,民盟盟员,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艺术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山东大学教授、中国书画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高校美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唐建在高校任教多年,于人物、花鸟、山水、书法、篆刻等均有涉猎,他在美术史论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撰写的数十篇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新华文摘》、《文艺研究》、《中国社科文摘》、《美术观察》等学术期刊。他创作的书画作品,多次刊登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等报刊杂志。已出版学术著作两部,书画集六部,主编书画集两部。其书画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美国前总统卡特、韩国前总统金泳三等国内外友人,作品被众多博物馆及收藏家所购藏。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075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265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36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252热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作体现了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

 2件作品 3567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5768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7566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3897热度

最新文章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

“朱兆森先生师承陇上人物画名家李宝峰先生,其画面人物取象上立足于西部高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真正的成功人,没有抱怨,只有实干,因为我们要拥抱明天!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做工作尤其是教育工作,仅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既定 目标,除满腔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从广义来说,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 她) 就注定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校新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

让我们携手并进,创新发展,不断壮大成功队伍,不断提升成功质量,不断发扬光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人生漫漫长河,要与许许多多的诱惑博弈搏斗。人生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大大小小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

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在兰州成功学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人,如果不做校长,就做名师。而校长和名师都需要在指导班主任岗位历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小学的孩子今天就要离校了,愉快的假期生活也拉开了序幕。相信 以“假期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2025-04-17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作品赏析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

 本网消息 甘肃成功书画艺术研究院、成功美术馆,联袂策划的书画作品宣传介

2025-04-16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浅识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

李胜彬先生花鸟画在坚守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同时,用没骨笔墨坚守着花鸟画形神兼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