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文化强国愿景:本土价值体系待确立

2012-03-28

文章来源:
1008次浏览

        3月21日至22日,“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办的“为中国美术立言高端论坛”系列学术活动的开端。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远发来书面讲话,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中国美协艺委会办公室主任丁杰,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王仲、刘曦林、吕品田、张晓凌、李一、陈传席、杭间、梁江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美术理论家30多人与会研讨。

  “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学术研讨会是结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第九届文代会精神,为了贯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本着“为中国美术立言”的宗旨而召开的。刘大为在讲话中指出,在全党、全国、全民重视文化的背景下,美术理论家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他希望美术理论家以更大的视野、更强的社会责任感来看待国家、民族美术事业。

  与会专家、学者在会议讨论中用各自习惯的学术语境和学术语汇,和而不同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议题包括现代美术的中国模式、中国元素与民族传统、理论创新与民族根脉、美术理论的“时代性、开放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等,然而又都汇集到了美术理论和文化强国之间这样一个关系的探讨当中。

  回复精神本性与文化先行

  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历史已经过去。在对文化重新定位中,与会者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观点。“要让文化回复精神本性。”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反思当今的文化产业化、艺术市场化声势夺人,但是市场规范和规则亟待完善。若任由商品意识置换人的精神指向,将导致文化浅薄化、功利化、粗鄙化愈演愈烈。尽管文化有自身的特性,却不是一个独立的事物,与会者论及文化和政治、经济等其他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廖少华提出了文化先行的主张,他认为文化的发展应该先于经济。

  与会者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始做不同程度的梳理。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刘伟冬谈到文化的繁荣与兴盛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彰显和广泛传播将会更好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在明确了“文化是什么”的基础上,与会者一致认为“文化强国”是时代赋予的一种责任。《中国美术馆》副主编徐沛君讲到,美术对“文化强国”发挥作用表现在审美的功效上。审美是无功利的,但有一定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判断。就美术理论家而言,应当有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不能总跟着“艺术寡头”起哄,要对美术创作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康书增具体谈到了美术博物馆的建设对树立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性,等等。

  美术理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美术理论,民族性不能回避,这是与会者的共识。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木批评了西化倾向、反传统思潮。他举例说西方的“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在中国一段时间内一直以前卫的姿态占据着艺术史发展的理论制高点,民族艺术却显得矮人一等。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余辉重点强调了艺术的民族性对世界艺术的丰富性的意义。他说每一个民族的艺术是世界艺术的一个支点,失去了这个支点,世界艺术必然会出现失衡的现象。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赵农强调对民间文化进行合理发掘和探究,这是对中国古典文化合理利用和对接。国家画院张桐瑀博士从当代山水画问题切入了“民族性”话题,他说中国山水画一度自动或被动地选择了借鉴西法以求创新的道路。可是,融合中西并没有取得美术史上的重大创获和普适性。

  和民族性相关、相对应的范畴就是世界性。如余辉谈到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并强调了艺术多样性与艺术交流的重要性与意义。他说艺术交流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时须警醒那种脱离世界的民族文化。

  既然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处是未来新的潮流,中国文化怎样以自身的一种文化品性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四川大学教授黄宗贤说,在崇尚多元文化价值的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不应因“全球化”而加以模糊,相反,只有进一步确立,其价值才得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精神不仅可为当代艺术提供滋养,还可为我们提供艺术实现超越的精神指向。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徐虹对“全球化语境与20世纪中国艺术”做了初步探究。她发问:中国艺术家为适应全球化语境中西方对东方的想象,而制作人们能理解的艺术。这种艺术是否反映了人类的共同生命经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陆军谈到今日中国文化语境,一要有世界性眼光,二是具备开阔的眼界也需要反观自身。我们应该辨明并处理好二者日益相联乃至具有结构包容性的存在关系。

  薛永年在对美术理论、强国战略、文化自觉的全面论述中谈到,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在主流话语中坚持审美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和中国文化精神而不保守,成为理论批评面临的大问题。

  中国艺术的现代性建构

  浙江大学教授黄河清讲到一种无奈的现实——拿西方绘画标准来要求中国画。这样令人深思对于一幅国画作品,我们是用西方现代“孤立的形式”“构成”标准去评价,还是用中国画笔墨标准去衡量?西方的“尺子”我们不知如何把握,自己的标准又被斥为“落后”。

  由此可见,探索艺术的现代性建构的多元途径迫在眉睫。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就中国画现代性建构做了具体分析。他总结:中国画现代性起源可追溯到晚明时期,它是内源性的,具有自生型特征。另外,在应对西学的过程中,形成了内源性与外源性双重特征,中国画现代性的本质化特征是“复合的现代性”。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说,中国艺术走向现代,理应涉及到纵向和横向的问题,比如“纵向寻根”和“横向一致”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提出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内部发现现代性的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中蕴含着类似现代艺术特征的基因和萌芽。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为强化个性与简约形式开辟了广阔空间。不仅中国传统绘画可能转换为现代艺术的形式,而且中国原始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可能转化为现代艺术形式。湖南展览馆创作员钱海源谈及艺术现代性转换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他忧虑:当前有的“艺术家”按照西方人所需要的中国符号,大量炮制恶意歪曲中国历史、丑化中国现实的反民族、反社会的恶俗的“当代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对当代书法标准做了思考——书法艺术可以有也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创新,但不能丢掉书写汉字这个传统。讨论当代书法标准,必然要考虑其书写性,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则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书法不等于写字,还包括形而上的层面,这关系到够不够书法艺术、入不入品的问题。

  《中国艺术报》副社长朱虹子(微博)谈及媒体传播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他说,伴随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全球化市场的形成,西方艺术借助强势资本、媒体传播左右公众对艺术品的判断,最终以传播逻辑取代审美逻辑。

  “本土价值体系”亟待确立

  古代中国美术的各个时期,都有着各自的美术批评标准,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移植了许多西方的美术理论。如今,在古代美术传统和20世纪美术新传统的基础上,树立当代的中国美术观,研究当代美术的发展规律,完善美术创作的评价体系,是理论家面临的任务。会议在讨论若干议题之后,归结到“理论建设自身怎样来做”这一点上来。

  西南大学教授邱正伦提议确立一种“本土价值体系”,即当代中国美术理论评价体系,它以本土审美价值体系为旨归。这样我们再次面对“本土与当代”“主体与客体”“中心与边沿”“好与坏”时,我们都会自觉按照中国本土文化精神尺度来予以衡量,而不是从西方价值谱系中寻找借口和解释权。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董立军提出要加强对美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认为美术理论可以培养艺术家的认知能力,也能培养社会成员的认识水平,因此应加强美术理论对主题创作的阐发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认为在美术教育中,通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专业教育来讲,应强调判断力的训练,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史的学术教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高下雅俗的判断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建说中国今后美术理论的发展,应当呈现百家争鸣之态势。每位理论家和批评家,应有各自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独立的理论阐述。此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做了关于当代中国美术主体性的阶段性演化的报告,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审许向群对军事题材美术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梳理。

  综上所述,人们须认识到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坚持本土文化立场的重要性。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应该成为中国当代美术理论建设的逻辑原点和理论前提,这也将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075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265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36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252热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作体现了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

 2件作品 3567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5768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7566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3897热度

最新文章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

“朱兆森先生师承陇上人物画名家李宝峰先生,其画面人物取象上立足于西部高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真正的成功人,没有抱怨,只有实干,因为我们要拥抱明天!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做工作尤其是教育工作,仅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既定 目标,除满腔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从广义来说,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 她) 就注定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校新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

让我们携手并进,创新发展,不断壮大成功队伍,不断提升成功质量,不断发扬光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人生漫漫长河,要与许许多多的诱惑博弈搏斗。人生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大大小小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

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在兰州成功学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人,如果不做校长,就做名师。而校长和名师都需要在指导班主任岗位历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小学的孩子今天就要离校了,愉快的假期生活也拉开了序幕。相信 以“假期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2025-04-17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作品赏析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

 本网消息 甘肃成功书画艺术研究院、成功美术馆,联袂策划的书画作品宣传介

2025-04-16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浅识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

李胜彬先生花鸟画在坚守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同时,用没骨笔墨坚守着花鸟画形神兼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