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中国绘画文脉,再创传统文化辉煌——中国国家画院画

2014-04-08

文章来源:
1001次浏览


李晓军画作《数多红云静不飞》


    导语:在当下大多数书画艺术家不断求新求变的潮流中,李晓军先生依然坚守着中国文化、中国绘画的文脉矢志不渝。他认为:中国绘画的创作应该在前人笔墨经验的基础上,逐渐修炼出属于自己的绘画人生。李晓军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因为有了长期书法创作元素的支持,其笔墨书写性极强,纵横驰骋似有金石之音,草木舒朗皆见欣欣向荣。李晓军先生的花鸟画创作追随传统,但非食古不化,他所秉承的乃传承千年中国文化的道,是泱泱大国的精神内质。


    记者:李老师我了解到,您最初创作的方向是书法,后来才转向国画的创作。听闻当初,您在书法上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全国几次大展上都曾获奖。那么为何在书法取得这样高的成就之时,又转向国画创作呢?


    李晓军:首先要更正一下,很多记者采访时都以为我是先写书法后来转向绘画的。其实正好相反,我是为了绘画才学习书法的,我从小喜欢画画,后来在画画的过程中认识了戴晓峰先生,他和李苦禅、李可染都是好朋友。在给他看画的过程中他对我说:画中国一定的阶段就比较吃力了。从那时候开始,书法进入了我的生活。因为戴先生师承是康有为,所以他推荐给我的也是一些魏碑的字帖,如“墓志铭”,“爨宝子”、“龙门二十品”等等。这些字体在当初接受起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后来写进去了,慢慢体会到了它的丰富和博大。现在看来书法的学习实践对我绘画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由于我在练书法的过程,正好全国掀起书法热潮,社会上各种书法活动、比赛、展览特别多。戴先生和朋友们都建议我去参加比赛,没料到一参加书法比赛就获得了好多的奖。获奖多了,一些书法团体就找我参加活动。逐渐,我的书法在社会上就有了一些影响。就绘画与书法相比较而言,当时我的绘画比书法参加的社会活动少一些,所以就造成了“从书法转向绘画”这样的一个误解。


   记者:诸多评家有言说:“李晓军的花鸟画有吴昌硕、齐白石等近现代大师的影子……”您觉得这两位前辈大师,对您的创作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李晓军:近现代前辈大师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实际上中国花鸟画在近现代的发展中,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继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潘天寿等大家之后。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们做了许多努力,但花鸟画真正意义上,有现代意识的新面貌还是没有形成。以目前来看,中国山水画、中国人物画都有了新的面貌出现,但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基本上还是延续前人经典。就我个人来说,也是在慢慢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绘画风格的、个性的东西。


    大写意花鸟画有它的特殊性。画大写意花鸟画跟写书法一样,强调书写性,一笔没画好,可能整个作品就要推翻重来,“大写意”从技法上讲一招一式都要交代的清楚,从心绪上看要笔笔生发笔随心动.要求画家的生命状态与绘画形态高度一致。从这一点来看,吴昌硕豪迈的气息、齐白石精微的个性、潘天寿强悍的风格、李苦禅醇厚的面貌,都和他们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个真正能成功的中国画家,我认为因该是在前人笔墨经验的基础上,逐渐修炼出自己内在的人生绘画气质。中国绘画的成功并不在于能奉献出新的风格、表达了新的色彩关系、创造出新的构图关系,这些都是外在的。中国画家的成功在于“笔为心迹,画为心声”,能够把自己既本真又独特的生命状态在绘画中自然的表现出来,能如此,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中国绘画的大师。这就是中国人追求的“心手合一”的境界.包括中国的武术、音乐都是一样的。所以只能说,延续别人的路是为了找到自己,当然这个路很长,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找不着,永远是别人的面貌。但是找自己的心,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


     记者:李老师,去年我随你们20多位艺术家一道去青海湖、夏河拉卜楞寺采风时,只知您善长写意花鸟画;近日详阅材料,才知您的绘画题材丰富多样;前卫的红绿灯、汽车、电线杆子,传统的荷花、水仙、石榴、牡丹、芭蕉等,且工写兼擅。您是在涉及如此丰富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中,进行某种艺术的实验吗?可否具体谈谈?


    李晓军:从艺之道本身就是不断的摸索之道,在摸索过程中就难免有探索的成分。一路走来,首先是从传统入手。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些中西合璧的想法,把西画的色彩关系、构图方式,一些有视觉冲击力的元素等等运用到中国绘画中来。我是在北京长大的,一直生活在城市中,所以我也曾有一段时间热衷于把社会中的、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如红绿灯、汽车、电线杆子,甚至是建筑中的砖头、瓦块,家里的桌椅板凳等等与自己的花鸟画结合起来。那一段时间的绘画作品在展览会上很新颖,有些作品获奖并被收藏,还参加了中国美协的第八届“新人新作展”。


    但后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不断丰富,对中国画内在精神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慢慢感受到中国绘画应该是修身、修性物我互修的一个载体。中国绘画要与本人的心性结合.如果说西方的绘画比较注重外在形式的反应描绘,那么中国绘画则注重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一个是向外,一个是向内,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绘画理念。


     我认为一个从事中国绘画研究的画家,因该坚守中国文化的理念。从文化的积淀来看,我们的中国文化延续积淀了数千年,从厚度上来说是非常强悍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经济、军事等等综合实力不够强大,中国文化没有机会被世界认知。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一定会以一种强盛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告诉我们中国绘画本身就是一流的艺术。我们中国画人如果能够坚守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文脉,随着国力的强盛,东方的太阳一定会再次升起.优秀的传统中国绘画也一定能够大放异彩。


    记者:李老师,花鸟画历来是文人雅士托物言志的载体,但古人所言多为“孤芳自赏”或者郁郁不得其志的感叹。那么您通过花鸟画的创作,要表达怎样内心感慨呢?


    李晓军:其实所谓的“孤芳自赏”、“自我玩味”都是中国比较经典的文人情怀,比如中国的诗词写的壮怀激烈的很少,清婉内敛的比较多,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征。“逸笔草草”的这些情愫主要体现在文人绘画中,其实中国宫廷绘画中恢宏巨制的也不少。


    随着文人绘画的发展,逐渐成为占据中国绘画主流地位的流派,这说明中国绘画的本质特征主要是和自己发生关系。比如喜欢绘画,就要把绘画和自己修炼为一体;喜欢书法,就要把书法和自己修炼为一体;喜欢音乐,就要把音乐和自己修炼为一体;喜欢武术,就要把武术和自己修炼为一体。当然也能影响到别人,这就有一个知音的问题,但知音难觅、曲高和寡!越是把自己与个人的兴趣修炼到了一起,个性色彩就越强,个性越强,大众性就削弱了,别人就越不容易理解你,这是一个即快乐又痛苦的过程。


    我的花鸟画创作首先还是要将自己的心境、内在的性格与中国花鸟画发展的本质精神结合起来,第二是把自己所接受到的当代社会影响、精神气息融入到花鸟画的创作中。比如我近年来的创作,在色彩上做了一些强调,荷花、芭蕉,以前都是纯水墨的,现在加入了一些颜色。做这样一些改变的目的,还是想要在形式上将社会的蓬勃之气、向上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赋予中国文脉的花鸟画表现出来。


    结语:在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中,李晓军也曾进行过一些具有现代美术色彩的实验,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舍弃、不断地前进。我在这里且不论这些实验的必要性,只看而今他绘画的风格以及所体现出的精神气质,就可知这些实验探索的意义。正如他所讲的那样,“有时候即使走错了路,也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只有通过尝试,才能找到新的、正确的道路。”谈起创作,李晓军永远是这样直言不讳。这正如他的坦诚、豁达的性格,也一如他植根于传统,寻求内心倾诉的大写意花鸟画作一样,彰显他内心的澄澈和灵魂的空明。(文/成功书画家网 神州诗书画报记者 冯宜玉)

    李晓军: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488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2353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2309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5291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352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3344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4177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7367热度

最新文章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

清代大画家龚贤论画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从绘画的创作角

2025-05-22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起步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承认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创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保守经营,审慎投资。创新进取,志存高远。众志成城,志在成功!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彩更持久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

成功事业是成功人的事业。成功高层领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人、培养人、激励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没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就没有行动的坚定和持久。我们的教育、文化和酒店事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华为企业文化解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我们要鼓励员工及各级干部讲真话 ,真话有正确的、不正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成功人18年实践的结晶,是成功学校正常运转的

2025-05-21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了解崔景哲先生及其绘画,始于他的“中国红”系列工笔人物绘画。那一个个身着

2025-05-20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

神会以观、体味以察,而见笔墨“肇自然之性”,绘画“成造化之功”也。用墨

2025-05-19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丹丹花,即卷丹、天盖百合、虎皮百合之别名也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