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江南唯“静”美——姑苏徐贤访谈

2013-06-17

文章来源:
1022次浏览

 

徐贤近照

 

    他是一个安安静静作的人,不急不躁。他的画如他的人、如他的脾性单纯安静。观他的画,你会情不自禁想到两个成语——“心无旁骛、物我两忘”,那宁静、纯粹的画面如江南太湖水,闭上眼就可以泛舟荡漾于其间。湖山微翠、野渡舟横,暮雨淅沥、波光潋滟……霎时间,我竟觉得词穷,用多少优美的语言都已无法形容,他的画带给内心的那种纯粹的自然之美。君若为此乃何人?答曰:姑苏徐贤。

     记者:明代绘画大家唐寅曾有言曰:“暇日辄意所记,图为一册,共得一十余帧。不知古人胜我,我胜前人?”即使是摹古,也把自己放在古人之上,决不肯走酷肖的形似旧路,其独创精神可见一斑。相形之下现代的许多画家很少有这样执着于绘画的精神。对此您如何看待?
 

 

徐贤作品“湖山幽翠”


    徐贤:唐寅是“吴门四家”之一,是明朝杰出的文人画家,自明朝至今的400余年里,唐寅个性鲜明的绘画作品,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备受人们关注,街头巷尾传说不息。就你提出的问题而言,我认为鲜明的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这不仅是区别于他人的标志,更是一个艺术家艺术高度的标志。

    当然,每个中国画家习画时都有临摹的阶段,从一点一画的精准到心领神会的意临,需要时间的积累。画家绘画语言独特似自然而然又是画家实践加领悟的结果。艺术风格的完善,是画家逐步的、长期的探求,它是个渐变的过程。

    就我个人的绘画创作而言,绘画作品的独创性、对自我艺术风格的追求,当时时与我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相伴,既不能刻意求之,又不可当眼高手低,只能不断研进,积极完善个人风格,寻求绘画作品语言之强烈个性。
 

 

徐贤作品“太行秋歌”


    记者:徐老师,近年来您的山水画作,多以表现家乡太湖风情为主,在半工半写中将太湖景致呈献给观众。您能谈谈以江南太湖为绘画表现对象的实践感触吗?

    徐贤:我把太湖作为我近年来绘画的表现对象,是因为它自身的地貌个性吸引了我,更是因为找到了一个与我心境相契合的客观物象。太湖以湖光山色见长,深具吴越文化传统和江南水乡特色。太湖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童年的记忆,昔日的印象,都使我沉醉其间,流连忘返。每一次的感受,都会激发我的创作激情。而创作的过程又是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体验,使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得以升华。

    具体的绘画实践中,在静观自然的基础上,努力以娴熟的笔墨技法,相对独特的绘画语言,阐释自己对生命、自然的感悟,这是由客观观照走向主观体验的一种必然结果,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审美升华。

    我画太湖风情,只是努力寻找一种完全属于自我的绘画语言,以最直接有效地画面语言表达自我心灵的感悟;我画太湖风情,也只是努力寻找一片喧嚣中的净土,尽情享受画中之宁静,体悟与风景的对话。
 

 

徐贤作品“微雨”


    记者:观您的画总能让心灵归于寂静,可以抛却城市生活的喧嚣,找到自然和谐的韵律,如评论家徐恩存所言“分明是喧嚣时代中令人神往的一块净土”。如此安静的画境要给人们带给怎样的精神守望?

    徐贤:绘画语言单纯性的追求,内心心境的平静,让很多艺评家、收藏家、画家感受到了我作品中对画面“静”的追求,对意境“静”的向往。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努力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如此良好的心态对画家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求艺之“精”,先得求心之“静”。以平和的心态“澄怀味象”,渐入创作之妙境。我虽不具备“下笔泣鬼神”的大师风范,但具备优于常人的平静如水的心理素质,它使我兢兢业业,锲而不舍,也让我能够抓住自己最真诚的生命体验,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来耕耘那片属于自我的艺术天地。

    庄子云:“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 我想通过绘画创作这个媒介表达自己对太湖的独特品味与文化感受,寻求自己精神之家园。
 
    记者:徐老师,你曾在《漆画语言初探》的学术论文中,对漆画的艺术语言做了全面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了“漆画”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多样化的技法以及广阔的包容性。在您的看来漆画对您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那些影响?

    徐贤:漆画的语言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是丰富多彩的。漆画语言的鲜明性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过程中表视角度的独特性,二是体现在效果上画面语言的单纯性。漆画发展到现代,在吸收传统漆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绘画的一般规律,又有了新的面貌。漆画这一画种因其材料运用的特殊性,使漆画作者更注重内容的提炼、概括,物象的取舍、变形。在单纯中求丰富,于平淡中见隽永,也成了漆画的特长。

    现代艺术与漆画的一个重要的共同语言是简练(不是简单)和单纯(不是单调),这正是我中国画创作一直在追求的。我的中国画创作更注重绘画语言的单纯与精炼。画面或纯水墨或以一色调为主,注重色彩的单纯,画面构成注重对形式感自然融入。这些可以说是漆画艺术对我产生的一些影响吧。(文/成功书画家网记者 冯宜玉)

    徐贤(少言),江苏苏州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苏州东吴画院副院长,吴门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香港大中华文化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华夏美术》杂志主编,苏州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吴作人艺术馆专业画家。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488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2353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2309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5291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352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3344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4177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7367热度

最新文章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

清代大画家龚贤论画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从绘画的创作角

2025-05-22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起步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承认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创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保守经营,审慎投资。创新进取,志存高远。众志成城,志在成功!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彩更持久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

成功事业是成功人的事业。成功高层领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人、培养人、激励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没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就没有行动的坚定和持久。我们的教育、文化和酒店事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华为企业文化解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我们要鼓励员工及各级干部讲真话 ,真话有正确的、不正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成功人18年实践的结晶,是成功学校正常运转的

2025-05-21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了解崔景哲先生及其绘画,始于他的“中国红”系列工笔人物绘画。那一个个身着

2025-05-20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

神会以观、体味以察,而见笔墨“肇自然之性”,绘画“成造化之功”也。用墨

2025-05-19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丹丹花,即卷丹、天盖百合、虎皮百合之别名也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