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为民生 艺当传情——“喜迎十八大书画精品展•首

2012-10-29

文章来源:
881次浏览
 
本网记者 冯宜玉

      人近中年,毅然赴艺术的殿堂--中国美术学院深造,像青年学生一样,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他将民生绘画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他就是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振廷先生。在成功美术馆举办的“喜迎十八大书画精品展•首场互动展”的采访中,记者和在场的书画观众被这位美术教授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精益求精和对于平凡百姓的关注所折服,他的画着眼于社会的底层,绘画为表现民生而作,艺术为探讨中国写意水墨人物的新思路而走。在访谈中记者带你走近这位“民生”画家杨振廷。
 

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记者:您的水墨人物画作的题材给众多的书画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您的画作的主题也更多的着眼于“民生”。您这样的题材和主题的绘画风是如何形成的?

      杨振廷:我的画是写意人物水墨画,中国的写意人物画是中国人物画一种比较新的表达方式。在中国的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中,汉唐重工笔,到了宋代以文人画为代表的“水墨写意人物画”才逐渐形成。
      解放以后,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人物画也逐渐形成代表新社会面貌和题材的画派——“新浙派”,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现代生活不断丰富,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和革新的难度也不断加深,形成新的研究课题,给创作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我认为越难越新的绘画课题,才是当代的画家更应关注和探索的。
      人物画比花鸟、山水更能深刻的记录历史。我的写意水墨人物画在继承解放以后的“新浙派”画风的同时,又吸收了新的一些方法和思想(比如西画中的表现方法),在加上我祖籍在北方,对北方的人物风情又有很深的感情和认识。所以我的绘画的题材以及主题,是沿袭了“新浙派”传统,再引进的新的绘画方法理念,加上我个人对北方的厚重、大气的文化的理解,将这三方面融入一炉,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渐形成大家称之谓“新现实主义”的画风。
 

做客成功美术馆


      记者:看过您的《黄河古道民生图》感触很深,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您“民生”系列画作的代表作品。您将创作的方向转向于此并创作了大量的代表性的作品,您的初衷是什么?

      杨振廷:我一直在徐州工作,徐州地处南北之间中原地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又有很深的历史文化积淀。在长期的观察以及写生当中,我发现这个地方的老百姓的形象有很强的表现力,我就以这特定地区、特定人群作为我的画作创作直面关注的对象,真实地将当前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出来,将绘画创作的思想探入到了社会的“基本层面”,通过生动的艺术语言反映我所眼见得社会现状。
      后来,中央提出了关注“民生”的一系列指导精神,使我创作这个题材的作品有了更大的信心和精神鼓舞。在创作实践和思考中我也意识到,真正的艺术,特别是表现性的艺术,都应有广义的社会批判功能,通过揭露现实的不完善,促使人们思考,呼唤公平正义,以尽可能地减少罪恶与不义发生的可能性。我认为这是作为艺术家的担当和社会责任也是我创作的初衷。

     记者:为了专业上的精益求精,您在艺术的殿堂--中国美术学院深造,像青年学生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之中,这种求知精神令我们后辈实感动。您觉得作为画家在专业的训练上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杨振廷:“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作为艺术家我们也不能“偷懒”,不断地追求艺术的高峰是每一位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愿望,另外作为老师我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传道、授业。
      我认为作为画家在专业上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写生的能力,画家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有了大量的写生稿才能为创作打好基础,这是一个画家的艺术人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锻炼的能力;第二、创作的能力,在写生的基础上,画家融汇传统和自己的认识理解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个性,才是属于自己的;第三是画小品的能力,这样才会把自己不断闪现的灵感,将绘画艺术的火花记录下来,同时有利于特定笔墨技法的锻炼。一个画家只有具备了这三种能力,绘画创作的路子才不会越走越窄,作茧自缚,也不会因缺少笔墨锻炼和扎实的功底,缺乏表现力成了只有思想,没有造型、笔墨的空架子。只有兼具这三种能力再加上艺术家高尚的道德修养,就达到了“人与艺”的完美结合。

      记者:近年来,美术事业发展不断产业化、市场化,许多画家为顺应新形势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书画市场的打拼上,“耍噱头”和“玩时尚”的现象凭出。您对这样的一些“耍噱头”和“玩时尚”的现象如何看待?

      杨振廷:在当前的水墨人物画创作领域,也存在着为市场而“耍噱头”和“玩时尚”的现象,并且愈演愈烈。剖析其画,在创作心态、审美眼光、绘画功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目前画国画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对传统的热情也是数十年来最高的。但在大潮之下沉渣泛起,高雅的东西被庸俗化,而庸俗的东西最易被推广、被传播,从而导致国画创作的质量在下降。扭转时弊,首先需要画家们端正心态,其次需要批评家进一步重视学术良知,而更重要的是,美术馆、博物馆等收藏机构需要建立规范的、有学术意义的收藏机制。如果不重视这三个重要环节的建设而只靠少数几个学者、画家奔走呼吁,那么,健康的中国画发展机制很难建立起来。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489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2357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2310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5291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352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3345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4177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7367热度

最新文章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

清代大画家龚贤论画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从绘画的创作角

2025-05-22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起步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承认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创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保守经营,审慎投资。创新进取,志存高远。众志成城,志在成功!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彩更持久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

成功事业是成功人的事业。成功高层领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人、培养人、激励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没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就没有行动的坚定和持久。我们的教育、文化和酒店事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华为企业文化解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我们要鼓励员工及各级干部讲真话 ,真话有正确的、不正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成功人18年实践的结晶,是成功学校正常运转的

2025-05-21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了解崔景哲先生及其绘画,始于他的“中国红”系列工笔人物绘画。那一个个身着

2025-05-20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

神会以观、体味以察,而见笔墨“肇自然之性”,绘画“成造化之功”也。用墨

2025-05-19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丹丹花,即卷丹、天盖百合、虎皮百合之别名也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