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生活的画者”——写实油画家张伟时访谈

2012-09-28

文章来源:
886次浏览
 
本报记者 冯宜玉

      在与他的的交谈中,那浓浓的东北腔调让你感到无比亲切,他的油画,实录了东北黑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画面没有过多夸张的表现,只是将现实生活原原本本的呈献给观众。但就是在这种现实生活的描绘中,用油彩画出了他对这片热土的眷恋,对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劳动人民的无比赞美;就是在他那单纯、肃穆的画面中,画出了无限的生命力。记者带你走近现实主义写实油画家张伟时。

张伟时油画作品


       记者:张老师,您的作品都是写实的,而且是切切实实的用画笔记录生活。比如《一年到头》、《头一网》、《冬捕》等作品都是在反应东北地区人民生活场景的。在这些画作中,您要表达怎样的人文关怀?

      张伟时:我们常说的人文关怀是指对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进行关注。包括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进行关注,总之与人相关的一切。我画《冬捕》系列作品这是我熟悉的生活,也是我感觉兴趣的生活,它打动了我,使自己能投入能尽情地表现我身边正在进行着的实实在在的一切。

      我出生在北方,北方广阔的黑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们,东北做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块黑土地造就了这里的人民吃苦耐劳的品格,他们在这里生生不息,有着坚韧不拨的生命精神和独有的生命状态。北方农民黑里透红的脸,粗糙的手,质朴的衣着以及忧郁又充满渴望的眼神,为绘画提供了原生素材。

      艺术作品不能只表达艺术家自己的情趣,它同时还要承载的是对社会发展的一份责任,艺术家的价值在社会中得到体现。

      查干湖冬捕是一种传统的渔猎文化,世世代代遵循着传统的捕鱼方式,就是一种传承,他们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认为艺术应该是人性的,属于人的艺术,艺术家是一个生活在历史和传统中的一分子,对于人性的关怀是我们能否在这个城市化时代有意义生存的关键。

       记者: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类维顺教授在给你写的评论中说:“在他的作品《冷冬》中我们可以体悟到,他的油画作品是在写实的基础上注重油画表现性语言的运用。”您能具体谈谈您的油画中表现性语言的运用的情况吗?

      张伟时:语言是心灵的符号,是为内心情感服务的,东北人的文化来自于这块黒土地,东北人性格与这里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要表现这方水土这方人不动情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创作中我选择了表现性油画语言来诉说我心中之意,用奔放的笔触和厚重的油画颜料来塑造我所敬畏的这些生灵。

      记者:对于中国画与油画的联姻,在中国画界一直有很多的争论,观点不一。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您能对此谈谈您的看法吗?

      张伟时:我觉得用中国画与油画联姻的这个词不妥,这是有一种强制性,不大自然。中国人画油画只是在借用这一西方媒介,是中国人在画画,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心灵感受,这是我们的文化与审美自然在这一过程中表达。

      应该说中西方艺术的交融。中西融合是西画进入中国本土发展的一个趋势。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人学习西画,不应仅仅是模仿,它必须包含中国民族的思想、风俗、历史文化在里,用中国人的思想来表述中国的文化。吴冠中先生创造了中国特色的油画,他融合了中西,有我们民族特色。

      中国油画毕竟有我们自己的生活状况,有我们本民族的艺术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认为,我们的油画艺术应是接续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观物取象,将主体情思导向客观世界,向自然吸取艺术养料和精华,我相信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会越来越广泛。

      记者:我们知道你在长春大学担任美术系的教学工作,我也在网上了解到,学生对您的课也是相当满意。您能谈谈在绘画的教学中,绘画技法和人文的关系吗?

      张伟时:在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必要的技术,要给学生更多样的知识与技法,供学生选择,就像吃自助餐一样,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品味和不同的身体状况所需的不同营养物质去选择,这样在人才培养上可以避免工业批量生产所带来的后果,体现了人的个性差异,把传统的教育变成尊重的教育,也是人文关怀在教育中的体现。

      记者:您的油画作品的题材,多是选取东北黑土地上生活的人,表现他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艺术品反应时代特征,在这些作品中您更多的是要表现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张伟时:利用油画语言来表现我们身边让我们感动的事儿,表现那些质朴、善良、可爱的人们,表现他们坚定不移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顽强不屈战胜困难的精神意志,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生活构成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艺术家作为社会一员,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不能仅仅表现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艺术家是整个人类文明审美特征的引领者,它当然要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现实。

      东北地区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北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又称关东文化,形成了东北人独特的人格特质,勇敢与鲁莽共生,开放与保守共存,粗犷,野性、质朴、豪放,他反映出当代东北人在改革进程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科技特征。

      当今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条件和机遇,我们只有充分的感悟生活,体会真谛立足于当代,才能获得艺术精神的生华,才能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精品。(校对:金石开)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489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2356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2310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5291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352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3345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4177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7367热度

最新文章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

清代大画家龚贤论画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从绘画的创作角

2025-05-22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起步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承认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创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保守经营,审慎投资。创新进取,志存高远。众志成城,志在成功!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彩更持久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

成功事业是成功人的事业。成功高层领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人、培养人、激励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没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就没有行动的坚定和持久。我们的教育、文化和酒店事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华为企业文化解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我们要鼓励员工及各级干部讲真话 ,真话有正确的、不正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成功人18年实践的结晶,是成功学校正常运转的

2025-05-21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了解崔景哲先生及其绘画,始于他的“中国红”系列工笔人物绘画。那一个个身着

2025-05-20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

神会以观、体味以察,而见笔墨“肇自然之性”,绘画“成造化之功”也。用墨

2025-05-19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丹丹花,即卷丹、天盖百合、虎皮百合之别名也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