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30
本报讯(记者 冯宜玉) 这是一位篆刻艺术的“苦苦吟诵者”,这是一位传统艺术的忠实继承者,他的书法擅行草篆隶各体,雄强雅健,洒脱自然。篆刻出入秦汉,奇倔古茂。他是宁夏篆刻艺术的奠基者,又是一位谦虚而平易近人的老者。本报记者带你走进宁夏书画院原副院长、宁夏书协名誉主席、贺兰印社创始人、中国书协二届理事、西泠印社社员、99中国百杰书法家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书法艺术家柴建方。
柴建方书法作品
记者:柴老师,启功老先生,曾为题书评赞您的印章“急就奇觚与众异”,您能谈谈你在篆刻艺术方面的创作情况吗?
柴建方:篆刻方面,之前没有讲过,这次借助这个机会,讲一讲。1958年春,我随父母“支宁”携带笔墨纸砚到了宁夏的宁朔县(现青铜峡市),来到黄河之滨。
1959年国庆节,胡公石先生与上海的一批画家“支宁”来到宁朔县,在宁朔县文化馆举办“国庆十周年书画展”。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写了一副作品交上了去,结果没想到竟然入展了。通过这件事一是让我认识到书画作品题字落款后,盖印章的必要性,二是深深的体会到篆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魅力,从此在我的思想中种下了学习篆刻的种子。
但是学习的路也是相当艰辛。1964年,我考入宁夏大学中文系,这才开始对书法、篆刻有了一些了解。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贺兰山拉练听说,贺兰石可以拿来刻章,于是回来的时候就捡了许多的贺兰石,但是贺兰石特别硬,很难打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宁大”图书馆有一本《说文解字》,后来为了方便我干脆就抄了一遍。
72年,正值“毛泽东延安文艺讲话”30周年,我进入宁夏 “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工作,有一次我去美协办的一位老师家中见到了篆刻入门的书。后来结识了当地一位很有名的篆刻老师傅罗雪樵,又拜访了胡公石先生。这两位老师分别在我学习篆刻和书法给了我很多的知道和帮助。
总体上说,我在篆刻方面,起步早,学篆刻的路比较艰辛,主要是缺乏条件,没有老师的指导,进步晚,后来在启老的鼓励与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全国的刊物上也发表过一些作品,94年加入西泠印社。举办过几次个人书法篆刻展览,到日本、新加坡讲学和艺术交流,担任过几次全国的、国际性书法篆刻大赛评委、在全国的刊物上发表过一些书法篆刻作品。
03年退休之后,我本来有一个计划,利用这个时间,下点功夫,好好出点作品。一个是想刻《三十六计》,另一个是想刻《水浒传》。但是我发现我的视力不行了,由于之前用眼过度,医生多次劝我,真是壮志未酬啊!
柴建方书法作品
记者:在您的艺术生涯中,致力于篆刻艺术很长时间,有6000余方印章。您能谈谈现在的青少年学习篆刻艺术,要注重什么?我国篆刻艺术的发展怎么样?
柴建方:教育部现在中学小学开始开设书法课,我非常高兴。我的想法是,在小学开设书法课、中学不但开设书法课,还要开设篆刻课,大中专院校开设书法篆刻小组。这样对篆刻这门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才能做好。其次是做好专业老师的指导,我一直对有篆刻爱好的青少年都是特别鼓励的,篆刻“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它包含了书法、美学、篆刻中的刀法有很多的学问。现在的青少年学习篆刻,要加以引导、鼓励支持。
我认为现在是书法篆刻艺术的兴世,是历史以来最好的时期。现在的硬件条件特备好,各种资料、教材、石头、刀都有了,各种媒体的宣传、交流都很好,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但是我们的队伍还太小,在继承上、学习上、宣传上都有欠缺。比较看来,在这一点我们要比国外差一些,尤其是日本、韩国、新加坡还有东南亚。比如91年我到日本访问交流时,就看到他们对篆刻的重视。日本有一所篆刻博物馆,这个在我们国内目前还没有。所以我们在篆刻的发展和继承上都有一些迟滞,江浙沪比较好一些,但西北就薄弱一些。我们在纵向的联系上比较多,但是横向比较少,缺少相互交流。这里提一下,1979年,西北五省第一届篆刻联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但是至今也没有在举行过。我在宁夏也做过一些努力,组建过“贺兰印社”,西泠印社在这方面这几年做的比较多,尤其是2003年,在“西泠印社成立100周年”时候,做了很大的宣传。在这里我也希望“神州诗书画报社”在立足西北,面向全国的条件下,对篆刻艺术做一些宣传,做一些呼吁,能开辟一些栏目介绍一些篆刻方面的知识、工具书,刊登介绍一些古今优秀的书家、篆刻家、优秀作品。
记者:您曾被应邀出访日本、新加坡讲学、交流,在国内外多家书法篆刻团体担任艺术顾问、评议员,您能谈谈中国当代书法在世界艺术界的影响吗?
柴建方:我们中国的书法在国际上是独树一帜的,从最早的日本、韩国都是对我们的学习,中国是书法的发源地,是母国。现在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国学热,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的影响是与日俱增,这一点我们是引以为自豪的。在日本、在韩国、在新加波、东南亚在欧洲国家,中国书法都有很深远的影响,这也使得我们在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上更有紧迫感。作为书法的母国,我们在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上有更重大的责任,我们要借助当前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把我们的书法国粹发扬光大。
记者:您将行书之流落、草书之纵逸、隶书之朴拙熔冶一炉,并大胆汲纳国画的用墨技法,施以浓淡冲皱赋予“草篆”一派淋漓变幻的姿彩。您能谈谈在技法创新中的思想吗?
柴建方:我的书法篆刻是由业余变成专业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自己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的。这些年在书法的发展与革新中,对技法上的注重的比较多,对墨法上注重的比较少。我更注重墨法,我尝试着将传统国画中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的墨法引入到书法中。经过一番尝试后我发现,这样的一个融合,使书法意味、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还有一个就是方笔与圆笔的糅合。在中国的书法中,在圆笔的运用与发展比较多,比如大篆、小篆都是圆笔。方笔在现代比较有成就的当属“齐派方笔”。方笔和圆笔都是甲骨文发展的流派。我主要是将方笔与圆笔糅合,再加入了一些“汉简”的东西。将行、草、隶糅合,使得书法在视觉上更加丰富。目前在全国书法界,技法、笔法的发展与突破上很好,但在墨法的研究上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书家去探索。
柴建方书法作品
记者:任何艺术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您觉得当前中国的篆刻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是否做一些革新和突破呢?
柴建方:在篆刻的发展与革新上,我的态度是需要谨慎,尤其是对年轻的篆刻学习者来说。因为前面我提到我们在继承上还做得不够好、不够多。历代碑刻,尤其是秦汉碑刻的高孤值得年轻一代的篆刻家下功夫学习、继承。只有继承好了,对各种流派,各个名家学习好了、掌握了革新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