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术馆馆藏刘岳琥画作《怡境》
对于刘岳琥先生的画作,笔者三年前初接触时就很喜欢,也曾反复赏读,揣摩其笔墨艺术、图式构成以及情感、审美之上的深层蕴含和画面呈现。细细的咂摸品读,身心自然获益良多,当然也从他的画作中,笔者也产生了诸多的感悟:题材选取上以湘南农村山水、人文景观为出发点;对传统的继承与学习上,则打破“南北”画派界限,兼而取之;同时又在中西绘画之长中融合提炼,作品有师古根源可寻觅,却也不照搬古人,观照自然山水倾吐浓浓乡情,彰显神秘独特的湘楚文化。

成功美术馆馆藏刘岳琥画作《深山访幽泉》
刘岳琥先生早年从事油画和水彩的创作,曾在剧团做过美工,还画过连环画。后在已逝湖南国画名家钟增亚影响下,开始国画山水的创作。过往的创作经历和艺术元素的积淀,为他后来在国画山水上的创作,在图式、造型、笔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譬如油画、水彩在形的整体把握和色彩感受训练的影响,连环画对其虚实的理解和空间、构图领悟的影响。这些在其日后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起到了丰富和完善作品的作用。

成功美术馆馆藏刘岳琥画作《秋雨还山净》
对于传统的吸收和继承上,刘先生学习古人和现当代的前辈,但不沉湎于其中。远者,承唐之雄厚、宋之优美。从南北宗而言,又以北宗山水为形布陈构图,契合大气雄壮之气,以南派山水为其质淡墨轻岚,以小写意思量琢磨,同时也与湘楚山水文化相彰。近者,宗宾虹老人“意远在能静,境深尤贵曲”山水理论,创作遵循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提倡的“主客观高度统一”的思想。他的画师古,贵在能化。能在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中找到平衡点,因此技法上不落俗套窠臼。

成功美术馆馆藏刘岳琥画作《山月随人归》
因而,读其画作画面韵味浓厚却又新颖,亲切却也神秘,画面注重对秀拔之美、生机盎然之境的营造。究其原因,是他长期游历于湘江之滨,跋涉于衡山之境,是他超强的观察能力与写生能力使然,是画家不受客观束缚,“自然”与“心源”并重的缘故。所以他的画是纯感情的流露,是纯现实的写照。在他的画中,山是那样的朗阔,水是那样的清澈,植被那样的滋润,田原是那样的亲切。墨色沉厚而笔触轻盈,画面饱满而意境高远。尤其是近几年在北方的大山与南方的植被之间作一点嫁接的尝试中,带给我们全新的审美感受。
刘岳琥先生画画中呈现的是他自幼就熟悉的湘南山间郁郁葱葱、莽莽苍苍的丛林,画的是他至今都留恋忘返的山林小溪,是他打小生活的村庄。所以在他笔下无论是山川、原野、树木,还是房舍、湖泊、舟船,都寄托了他对故乡的真挚情感。
因此其画作,对于所绘题材内容,对于家乡山水的情感和赞叹。诚如画家个人所言:“在乡下写生,行走在湘南的山林中,常遇有细细的小山泉不知从哪儿悄无声息地淌在你脚下,你还在倾听微风拂动小树叶的‘沙沙’声时,小山泉就变成了一条小溪,在石缝中迂回,在灌木中穿行,流过田野、村庄,渐渐汇成一条小河。这些石头、灌木、田野、村庄,构成一幅幅宁静祥和、充满生命气息的图画,我只是如实描绘,稍加剪裁,便创作成一幅《溪谷幽居图》的山水画(该作品参加了‘第二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其画作对于湖湘文化内质的关照也更是如此,如前不久成功书画家网“山河墨韵——2015年成功美术馆馆藏最受欢迎老中青山水画家作品双线联展”的展出作品《山月随人归》《怡境》《深山访幽泉》《秋雨还山净》等,画面中层峦叠嶂、曲径幽深的山林,层次错杂的草木,逶迤蜿蜒的山路,村寨边的石桥,古旧的茅屋,以及牧归、渔火、炊烟。这些湘南的山水、人文风情,在带给观者湘南农村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地特色的同时,更将苍茫山林间的如诗如幻的田园风情,将湖湘神秘苍凉的“巫”文化悄无声息地呈献给我们。
也正如他在画集自序中写得那样:“湘南的山水初看也许很平淡,但这种平淡中却蕴含着一种神秘、苍凉、朦胧、幽静的诗一样的韵味。感怀故土、爱恋家乡,你才能‘偶然’地发现它那‘细细的幽香’”。字里行间,挥之不去的故土乡情的流溢于其中。我也仿佛从湘南楚地画家刘岳琥先生的画作中,读到了屈原《招魂》曲中神秘的东西,也看到了其画作,在古老神秘、苍凉湘楚“巫”文化的 注入中,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倾向。(文/成功书画家网 《当代书画家》记者 冯宜玉)
画家简历:刘岳琥,1952年生于湖南省衡阳市,祖籍浙江杭州。1987年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漆画艺委会委员,衡阳市美协第七、八届副主席,衡阳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