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术馆馆藏徐晋平画作《荷塘清趣》
文/成功书画家网 《当代书画家》记者 冯宜玉
品读徐晋平先生的写意花鸟,犹其要探究其所传承的中国写意画笔墨精神和寄予情怀。中国的写意花鸟画实则由来已久,如五代徐熙的野逸,北宋文人水墨梅竹的“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再如元代赵孟頫的“以书入画”、倪瓒的“逸笔草草”等等。然其根本意义上的突破,直到明代中期的陈淳、徐渭,尤其是徐渭在写意花鸟画上的革命性变革。

成功美术馆馆藏徐晋平画作《玉树临风》
徐青藤将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将笔墨的控制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将写意花鸟的发展推向高潮。以至,后来的八大、石涛、扬州八怪,近现代的海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都延续了这样的笔墨道路和情感生发,乃至当代的中国写意花鸟画,也大都继承了“白阳青藤”这样的传统。徐晋平先生正是基于这样的笔墨传统和情感抒发、寓兴精神,在师传统诸法中,又舍弃固有形质、程式的束缚,在走进自然、走进文化、走进传统之中。汲取笔墨、色彩、形质等艺术元素,奠定了其“笔墨承写意精神、色彩扬时代豪情”的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

成功美术馆馆藏徐晋平画作《秋韵图》
徐晋平先生的写意花鸟画,在笔墨方法和形质造像上介乎于大写与小写之间。除去了大写的丑怪朴野,笔墨间总有一种清新洒脱的线条变化和笔墨律动;又少了些小写花鸟画的拘束内敛,花卉的造型、枝叶的勾折又显遒劲蓬勃之气。如此次“水墨妙趣•晋鲁两省实力画家20人双线联展”展出作品《荷塘清趣》,画中变形夸张的荷花,墨色铺陈的叶子,以及那只意欲立上莲蓬的蜻蜓,都体现了画家对于“不似之似”、“熟后生”、“法无定法”等精神性继承。所用笔墨既融入了前人法式,然又使之不露痕迹,同时也呈现出了鲜明的个人手法与风格。
再如《秋趣图》《双栖图》《玉树临风》等作品,无论是画中玉兰、菊花、兰草、八哥亦或者作为背景衬托物的石头、芭蕉,无不气韵绵绵不绝,贯通于整个画面。其中笔法婉转有致,顿挫转折、疏密跌岩,而墨与色交互晕染的辅助,使花鸟意象臻于形神兼备,在无拘束与无限制中自由生发,进而抵达妙境。正如徐晋平先生自己所说:“我作画最大的特色是不受任何传统约束,因而显得无门无派”,而这种师古不泥古,随性而为、顺势而为的笔墨特征,尤其在他常做的荷花作品中表现的醒目突出。如成功美术馆馆藏作品《荷塘清趣》《香远益清》《荷塘秋趣》等作品,可谓日臻上乘一派孤高超逸气象。花型线勾者,姿态随意、任情绽放;着色者,薄施脂粉、轻点花蕊;而其茎叶更是无形无相,随图式而为。盛开之荷,如玉树凌风、洒脱不羁翩翩贵公子;秋日残荷,似披发行吟、清癯嶙峋的落拓书生,而如此图式,也可谓是达到了蔚然天成的境界。
概而言之,徐先生的花鸟画作,于笔墨上脱陈出新,其所得者尽是随意挥洒的笔墨精神和寄寓精神。而于其色彩而言,他又得益于画家早期在油画创作上的经验,他把西画追求主体与环境丰富而统一的色彩关系用于国画花鸟中,又剥离了油画色彩固有外壳,只取其色彩之余画面的辅助、点缀以及光影的作用。使西画中惯用的色彩都传统国画的水墨结合,两者间相辅相成,归融于画面的形质和花鸟寄寓的需求表达中。
因而徐先生的写意花鸟画,在色彩上取舍得当、取长补短,展现了他艺术学习实践上的独到之处。既张扬了花卉本身的自然特质,又不是国画写意的笔墨精神。更进一步讲,则依然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完成了他写意国画花鸟的色彩运用哲学实践,彰显了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时代豪情。
数十年的写意花鸟创作中,徐晋平先生不断探索具有现代中国花鸟笔墨语言,笔墨形式、色彩辅助、寄寓比兴上,都注重创新意识、时代精神、笔墨感受以及内心抒写的结合。他将传统和创新的矛盾调和并融入作品的题材、笔墨之中,使其绘画创作不受传统和时代的矛盾约束,在研究和学习传统中恰当地把握,在赋予作品时代特色中又找到合适的方向,在用墨挥洒中随心所欲地打造出了属于他的绘画风格。同时,他又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并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寻找美的景象,丰富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在笔者看来,其所撷取美源于是自然,形质、笔墨源于传统精神与时代气息的个人理解,所以徐晋平先生的写意花鸟乃是“笔墨承写意精神 、色彩扬时代豪情”的寄寓之作,无形无相之作。
画家简历: 徐晋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董寿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大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秘书长。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