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成功美术馆张寿庠《渔归图》 68cmx68cm
山水画的整体感是作品的命脉,而无笔墨处恰恰是画面的重要组成,精妙的留白往往能体现出画家的功力,也最能吸引书画欣赏者的眼球。张寿庠先生的山水画便是将这通透的水墨与线条在画面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一山一水皆线条劲秀,笔触中透出一种严谨与一丝不苟。张寿庠先生用心感悟自然灵气,他从多方面对江南的山山水水进行了深入的体会,所以师法自然。
此外,对山水画的赋色认识也是欣赏国画所不可缺少的,很多画家强调水墨无色为上品,其实不然。中国画又称丹青,本身就包含了颜色。山水画按色彩细分也有“浅绛”、“青绿”、“金碧”等等。关键在于用色得当,力求“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昔年,天津八老之一赵松涛先生,就曾以大青绿、金碧山水享誉全国。只是这种画法繁复,研习者日渐稀少,张寿庠先生作为赵松涛老先生的弟子亦会“青出于蓝”。张寿庠先生先后师从津门名家穆仲芹、赵松涛、孙克纲诸先生,痴迷丹青四十余载,他的山水画笔融南北,彩赋造化,苍秀俊逸,境新意远。
观张寿庠先生的山水画作,大到丈二,小到斗方,每一幅作品无不精工之极,质而精趣,有北方山水恢宏沧桑之气,亦有南方山水的秀美精奇之韵。作品中点、线、块映衬顾盼,画面色彩与墨色、留白相融分明,带给欣赏者更多的视觉感受;张寿庠先生在创作中精神内涵和文化品格于一体,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
在张寿庠先生的山水《渔归图》这一作品中线强劲有力,动与静贯穿于所有作品之中;在《渔归图》一画中尤其是对山石、树木、房屋的用笔,笔笔遒劲,细腻却不乏粗狂之力;再用墨去体现一种意境,加强山水的清远气氛,用大块的色彩与留白增加画面的量感,与点、线之间构成一个相得益彰的整体,使得凝结在笔墨之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有一种灵透的气韵。张寿庠先生在悠闲自在清幽隐逸的世界中将笔墨情怀与自然之气完美的融合,为观赏者塑造出清丽秀美的风景。
张寿庠,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文/成功书画家网 神州诗书画报记者 汪利利)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