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东林先生作品《月光曲》
“艺术之来源有二:一曰造化,一曰生活。”(徐悲鸿语)。中国山水绘画的“天人合一”审美内质强调,又往往使得或爱慕临泉的隐士,或耕种田园的乡民,置身于其所栖居悠游、生活劳作的自然天地中,故而取象既有自然万象的统摄,也见生活百态的撷取,继而主客交融的创构又带来心物熔冶的画境映照。譬如《西部成功书画家》进来刊载,当代密林山水画家张东林先生的这幅《月光曲》,以傍晚时分东北群山密林映衬的雪乡山野村屯,及那乡民于村头悠然归来、老少相聚、闲逸而会,这独特地域里的田园生活场景为之写照,水墨勾皴、渍染、泼破而黑白相彰,群山、密林、村居布陈还错落谐和,越加反映出雪乡天地空明澄澈、静谧悠然,村居生活闲逸散淡、陶然自乐的意境蕴造来。
古人十六家皴法,实为十六种山石形态之名也。故画家要表现不同的客体对象,亦需“搜寻生石,按形求法”于其现实相态中“触目会心”,提炼凝滤获得与之契合统一的表现笔墨语言,继而语言形式与对象内容相统一来建构典型的艺术形象。张东林先生的以密林雪景山水为之客体表现的山水创构,亦需在传统山水皴法语言程式与实相真景的交融体合中,取舍选择、着意强化进而彰显雪落林木、万籁俱寂的形神之征。如这幅《月光曲》一幅的创作,其墨色浓淡随形勾皴、黑白渍染造景,笔迹应物映衬、虚实相彰赋形建构,而呈现于画面当中的密密匝匝、纵横繁密,又短续有序、黑白井然、虚实辉映的丫丫叉叉、层层幽寂林木雾凇之象;以墨赋形、以水行气,亦泼染抟然、氤氲生发、墨色分明的偃仰起伏、连绵不绝暮色蔼然远山;宿墨含水旁渖、笔痕犹存,还笔迹寥落、疏朗续断、虚白大片的斑斑迹迹、以实映虚的屋顶薄雪之貌;再如那宿墨线勒、淡墨敷染,又藏锋起落、线迹丰润、纵横阵列的质朴粗犷、扎实厚拙东北木屋居舍……
这些或自然的或生活的画面物象表现,既有画家师法古人而于之基本笔法、墨法乃至水法上获得的经验传承。而其语言形式的组合构建上,更多的则是画家随类赋形、应物取象,而由其所面对的山川、生活创作客体的自然朴茂、安闲自适、超然忘外等形貌神韵特征中,获得启示、提炼新象的“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反映,及“不似之似间”得其真境的东北冬季漫长、窝冬闲逸、安然自洽生活写照。
当然画家这幅《月光曲》中,由笔墨营构造景、造境的体道黑白审美蕴含,悠闲安逸生活写真,在其典型的自然生活环境景象表现之外,亦还见于画家那恰到好处又极为关键处,三两典型而又简括的人物点睛布构上。如那线迹枯渴顿挫勾勒、浓墨没骨随宜赋像、鲜明红色因形填染的村口老少——左边肩背箩筐装着柴火的少年,一手紧握背带、一手自然下垂,又回首侧目远眺好似在回望其捡拾枯枝的莽莽雪野山林;右侧身着红衣年龄稍幼者,双手竭力抱着填满了磊磊落落果子的怀中箩筐,与那坐在竹椅上目光投向远方又悠悠然抽着旱烟袋的老者斜向错列、相伴而立。三人疏密安置、正侧错落、或坐或立还对立相布而饶有意趣,同时又视线投向一处,继而统一于这月光清晖的雪野村屯天地间。如此之景,既见其画面造像墨色语言因之不同人物、不同情态而“赋比兴”一般的诗意表现,所带来的形式与内容体合的契道熔冶和音韵情致反映;亦还见这鲜活生动又契合雪乡田园景致的典型写意人物画面点景,所寄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般悠然自得、寂静淡远情景交融的画境,及“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似的季节轮替运转、万物各得其所的自然哲思蕴含。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成功美术馆馆藏张东林先生作品《王维诗意图》
画家简介:张东林,河南省郸城人,定居北京,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特聘教授,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特聘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获得者。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北京国际双年展、国际造型艺术展、法国卢浮宫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多次举办个展和联展,在国内外获得好评。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新加坡艺术博物馆、江苏美术馆、中央党校、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千画廊、荣宝斋美术馆、厦门美术馆、洛阳美术馆、高剑父纪念馆、陈树人纪念馆、广东南方美术馆、福建博林艺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