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潮转换,一线城市艺术消费勃兴

2021-09-15

文章来源:美术报|0
1311次浏览
我国艺术品消费市场发展,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消费升级,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品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线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呈现的国际化、都市化和时尚化风格比较契合艺术消费的特征。中产和年轻人是艺术品消费主力军。生长在改革开放时代的80后、90后与正在成长的00后们,对浪漫和情感消费的需求较为刚性,年轻的潮流艺术、潮流玩具用户的个性表达和自我愉悦偏好正在影响艺术品市场的风尚。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掘创新,加之与科技的融合,国潮经济展现出的强大动能也正在释放。泛艺术品消费呈现出多元风尚。

/ 艺术品消费趋向多层次 /

最近10年,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跨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6000-10000美元这个阶段时,艺术品消费应该出现井喷,然而在中国,艺术品消费的爆发并没有如期而至。虽然针对高净值人群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曾经高歌猛进,过亿元的艺术品屡见不鲜,但是面向大众的艺术品消费市场则较平淡。无论是艺术品生产者,还是画廊、画店、艺术品电商等经营机构,很多艺术品消费市场仍感到经营增长较慢,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具有潜力,但远未启动。消费需求结构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变动也直接影响一国的产业、流通及分配结构。艺术品消费需求需要有好产品的刺激,其增长有助于艺术产业均衡发展。近两年兴起的国潮设计,艺术跨界不同产业进行合作,对产业品牌赋予文化内涵,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很值得关注。

艺术品消费市场有以下特征与规律。从宏观上来看,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和预期乐观是艺术品消费的前提。文化艺术类消费对宏观环境的反应较为敏感。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外蔓延,中国消费市场短期内受到严重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032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6%,同比下降19.1%,远高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下降幅度。在所有统计的消费支出类别中,这一项下降幅度是最大的。

从微观上看,首先,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消费水平的高低。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消费需求的分析,艺术品消费属于成长性、高层级需求。作为个性化的精神产品,人们对文化艺术品要求会比物质消费更高。其次,艺术品消费具有生活情调、文化品位和社交潮流等炫耀性特征,社会认同感的“示范效应”及“棘轮效应”(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难以可逆,即向上调整容易,而向下调整较难)也起着重要作用。第三,艺术品消费除了与收入财富有关外,还与教育程度、美育水平、生活背景等习惯性因素有关,而这些养成需要素质培养和时间积累,目前国人对于奢侈品品牌及价格的认可度要高于艺术品。

中国目前存在多层次的收入结构,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的收入结构决定了高中低档消费并行,消费呈现多元化和多层化态势。

艺术品的需求群体和需求量不确定性较强,大多数的艺术品消费是偶发的,频次不高,习惯性消费占比较低。总体来说,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总量缺口较大,增长预期较高,目前人均消费水平仍较低。

/ 多角度观察艺术品消费市场

发展的动能 /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艺术品消费单纯地理解为居民购买艺术品或者设计品,需要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待和认识市场。仔细观察最近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艺术品消费市场正在孕育着新动能,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艺术品的影响力远远超出许多人的认知。具体表现为:

第一,人们观展热度持续提升。

最近10年,艺术博览会从一线城市快速扩展到二线城市,“艺术成都”、“艺术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艺术品博览会逐渐形成了特色,呈现出竞争效应。以上海和香港为中心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博览会生态圈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凸显。不少艺术博览会已经形成品牌效应,门口排起了长队,交易情况也较为乐观,人们对文物艺术品的关注和喜欢明显提升。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5535家,比上年增加181家;2019年,博物馆举办展览2.86万个,教育活动33.46万场,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亿多人次。

科技进步触发了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快速发展。2020年新冠疫情加速了博物馆的线上展示力度,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系统推出2000多个线上展览,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国内很多重要博物馆、美术馆打造直播季,让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与人类璀璨的文化艺术相遇,直接与艺术家、策展人和馆长对话。技术进步使艺术展示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几何式地放大文物艺术品的文化魅力和传播维度,大幅度提升了人们线下走进博物馆的兴趣。

第二,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

最近10年,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步伐在加快,艺术与设计具有润物细无声式浸入的特征,艺术品的外溢效应远远超过艺术品销售本身。产业对艺术的需求明显上升,艺术走进乡野、地产、工业品、科技等,通过差异化、创意性的设计,提升商业的品质和价值。美术馆往往是一个城市亮丽的风景线,独特的地域文化往往是最能感染人的软实力,美术馆的建立增加了城市的文化气质。

举例来说,桐庐大地艺术节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在广袤的乡野上,基于当地人文和自然环境来进行艺术创造。当代艺术与生俱来的创造性、体验性、生态性和观赏性,对保护保留传统乡村环境,助力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文化和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北京金宝汇购物中心推出202Q艺术节,汇集艺术家、艺术工作室、画廊、品牌等,演绎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的创新与魅力。艺术节提升了商业的看点和品质。

第三,实用的艺术品或设计品受到青睐。

大众对实用性、轻奢的艺术品和设计品更容易接受,艺术灯具、艺术沙发、餐具或者茶具、书画或者小型雕塑走入家庭和工作环境。

艺术与设计不同,艺术品是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感受,个性化较强,理解艺术品需要专业知识的门槛和积累。大多数设计与实用相结合,是建立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优质的设计创新创意、巧夺天工,让人们感觉到世界和生活的美好。

/ 多因素促艺术品消费市场发展 /

综上所述,中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已经起步,当然,达到社会普遍参与性的增长还需要时间积累和力量积蓄。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发展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持续提升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稳定增长的收入预期对于品质消费非常重要。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稳定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创业者提供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保护企业家的权益,鼓励和尊重创新和创业。

其次,重视美育教育。消费艺术品不仅仅是金钱的问题,而更多的是理念和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美育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感知幸福,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品消费与美育教育、生活态度等诸多因素相关,而这些综合素质需要时间积累和持续培育,艺术消费习惯的养成需要循序渐进。

第三,利用高科技手段精准对接需求。一方面,很多的画廊、艺术品商店和电商的商品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有钱而找不到心仪的、物有所值的艺术品。新冠疫情后触发的艺术家或者艺术品专家直播带货模式加深了百姓对艺术品的理解,对于普及艺术和刺激消费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高科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艺术品个性化和定制化供给。借助科技手段深度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构建与消费者互动的接口,精准寻求艺术与生活工作的对接场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双聘教授。)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018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463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60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850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084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371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642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536热度

    最新文章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

    速写,作为一种绘画的语言表现形式,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随着“西学东渐”

    2025-07-11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健先生作品赏析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

    譬如《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来刊载的这幅《大吉大利》,画家鲜红用彩抟笔

    2025-07-10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潘天寿先生论画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所以画家反

    2025-07-09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

    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是一个被屡屡提及的问题;明心见性,简言

    2025-07-08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江先生画作赏析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显出种种色相

    2025-07-07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