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真性情 方得形式美

2019-05-05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0
1033次浏览
作者  王建南

原标题:胸有真性情 方得形式美

  《双燕》

  《狮子林》

  《大昭寺》

  时值吴冠中诞辰100周年,已步入尾声的“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携40余件吴冠中水墨及油画佳作,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静候热爱艺术的人们。

  在吴冠中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不但有力地推动了油画本土化的进程,而且在中国现代水墨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本次展览除绘画外,亦展出吴冠中部分手札,从文字到绘画,或可更好地了解其艺术思想脉络。

  找寻具象与抽象的关联点

  “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一句名言。他曾说,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风筝不断线,不断线才能把握观者与作品的交流。

  在他创作于1988年的《狮子林》中,画面五分之四以上的空间被太湖石所占据,游走的线穿插迂回,极尽线的表现韵味,与散布其间的彩色斑点,构成了纯粹抽象的表达。当观众陷入不知所措之际,右上部假山之上露出的亭榭与游廊一角,画下方一泓池水,倒影涟涟,浮萍与游鱼,点缀其上,把观众从抽象的意味中一下子拉回到具象的意境。这出其不意的抽象之美如同飘荡在高空的风筝,自由而奔放;而小桥、亭榭与游廊,就是联结风筝与大地的那根线。吴冠中总能在具象与抽象之中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

  展品《双燕》同样将西方的构成与东方的情致包容其中。在江南的黑瓦白墙上,吴冠中发现了平面分割的奥秘,通过巨大的白墙与黑色门洞的组合,横向的长线与纵向的短线,形成强烈对比,达成了画面的协调与均衡。毫无疑问,他借助《双燕》系列,巧妙地回应了荷兰抽象大师蒙德里安对于几何形式感的极致追求。尽管在创作上受惠于蒙德里安,但吴冠中认为,蒙氏的作品欠缺情意的表达,而自己的《双燕》“明确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固然引人注目,而盘旋在屋檐之上的两只燕子的身影,更表达了游子对于故乡无限的眷恋。这一条传情达意的线,将画家的心绪与观者连在一起。

  写生与传统是其绘画之源

  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吴冠中最重视写生,一生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他像那个风筝,写生是他保持与大地联络的那条线。

  他常常背着画架到处选景,移山填海般地重新组织画面,如何在画布上串起最美的景致,是吴冠中固定不变的追求。他曾经冒着新疆高达四十多摄氏度的气温,挥汗在高昌和交河两座故城的泥墙之间寻寻觅觅。他曾经摸黑起床,背着笨重的画具、雨具和干粮,在井冈山中爬数十里山路,只为找寻一个最佳取景点。在长达四十多年的写生岁月中,他引发过很多当地人诧异的目光:这人是干什么的?背着小木箱和小包袱,脚步时快时慢,走走停停。时而失望地摇头,时而激动得面露笑容。于是有人猜他是勘测队员,有人说他是修伞的,有人认定他是收购鸡蛋的。鲜少有人将又黑又瘦的他看作是画者。吴冠中曾多次谈到写生情结源自创作对情感的需求,只有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创作灵感才会源源不竭。

  学习传统是吴冠中另一条保持艺术活力的生命线。一幅创作于1977年的《虚谷是师》充分体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视与深入挖掘。他曾言,虽然相隔100年,生活在清末的画僧虚谷却是他特别想见面的人。虚谷的画在整个晚清的花鸟画作品中独树一帜。他特别注重线条的韵律美,常常将传统绘画中已成为固定表现方式的线条一分为二,以其特有的顿挫韵律赋予了物象崭新的美感。在杭州国立艺专上学期间,吴冠中在潘天寿先生引领下初识虚谷之画,此后岁月中,他曾多次临摹其画作。这幅名为《虚谷是师》的临摹作品上,有一只甲鱼绕着一块顽石在悠游,壳盖上呈现出来的多块六边形,组合成一种别样的形式美,被独具慧眼的虚谷发现并绘入图中。同样钟情于形式美的吴冠中体会到虚谷利用几何图形探索绘画形式中的趣味性,此后多有借鉴。

  拒绝纸上的笔墨游戏

  除了虚谷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师之外,在吴冠中的艺术生涯中,还幸运地遇到了20世纪极具创新能力的前辈师长,如林风眠、潘天寿、吴大羽等。他曾多次撰文纪念这三位导师,本次展览特设专柜陈列其悼念林风眠的文章手稿。

  展柜中有一篇文稿引发了上世纪80年代整个艺术圈关于“笔墨”的大讨论,它就是《笔墨等于零》。吴冠中一再强调形式美,然而他批评一味追求笔墨趣味的风气,明确主张内容才是笔墨形式的指挥棒。以最具吴氏风格的江南水乡题材为例,乡情与故园,是他一生难忘的记忆。展厅里有他的写生作品《李村院落》与《渔船》,表面上是粗线与细线的勾勒,实际上在背后隐含着画家历经过的艰苦岁月。1970年,吴冠中被下放到河北省的李村劳动,在被剥夺画画权利的环境里,他只能目识心记所见美景。而《渔船》更是勾起了他对父亲的深沉回忆。当年的父亲正是划着借来的小船,送他到无锡去参加师范入学考试;待考中之后,又是划着同一艘小船送他到学校报名入学。因此,吴冠中一生最爱画小渔船,无论笔墨的深浅,都寄托着他的深情。他十分反感那些纸上的笔墨游戏。

  当笔墨被艺术家赋予了情感之后,多变的笔墨技巧应成为所有画家努力磨砺的目标。其1961年创作的油画《大昭寺》中,大昭寺的墙面、砖瓦、帐篷、地面与天空,通过准确到位的简练平涂,既交代了物象的形体,又突出概括了质感,把视野中的具象之物转化为自己的一整套艺术表达语言,进而步入随心所欲的形式美境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859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2925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157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042热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作体现了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

 2件作品 348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5486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7228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3791热度

最新文章

山川墨韵 万象葱茏——当代著名画家程大利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川墨韵 万象葱茏——当代著名画家程大利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在《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

2025-04-11

秋色满目 棋乐怡然——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秋色满目 棋乐怡然——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出生于北

2025-04-10

天机流动 音韵叠出——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马兴瑞先生花鸟画有感

天机流动 音韵叠出——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马兴瑞先生花鸟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看十几年前,年过五旬的马兴瑞先生小品花鸟画,体会

2025-04-09

因水造境 襟怀家山——贵州美协原主席杨长槐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析

因水造境 襟怀家山——贵州美协原主席杨长槐先生作品(《西部成

宾虹翁《虹庐画谈》中说:“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从真山水面目中写

2025-04-09

老健古朴 静谧天真——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家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老健古朴 静谧天真——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家安先生作品(《西部

“宁丑勿媚,宁拙毋巧,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 每每看到何家

2025-04-07

徐悲鸿《负伤之狮》背后的故事

徐悲鸿《负伤之狮》背后的故事

徐悲鸿喜欢狮子,也喜欢画狮子,积稿颇多。他认为狮虽为猛兽,然性情和易,他

2025-04-03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

综观展厅可以看到,参展艺术家大都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他们既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楼管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政教老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楼管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政教老师

“四严”管理,即严格管理、严而有度、严中有爱和严盯紧抠。这四个“严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素质教育树标杆定标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素质教育树标杆定标准

成功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也有人离去。在迎来送往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主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寄语成功新学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寄语成功新学年

成功学校创建18年来,全体成功人励精图治,创新拼搏,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近年来 ,成功学校蓬勃发展 ,优秀的老师特别紧缺 。而这时候 ,政府又

2025-04-03

笔凝岭雄 烘染云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山水画家史伟作品赏析

笔凝岭雄 烘染云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山水画家史伟

史伟先生的这幅六尺整张《晴岭归云》,纵横朴茂、凝涩古拙的皴笔造景,而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