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真性情 方得形式美

2019-05-05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0
1288次浏览
作者  王建南

原标题:胸有真性情 方得形式美

  《双燕》

  《狮子林》

  《大昭寺》

  时值吴冠中诞辰100周年,已步入尾声的“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收藏大展”携40余件吴冠中水墨及油画佳作,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静候热爱艺术的人们。

  在吴冠中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不但有力地推动了油画本土化的进程,而且在中国现代水墨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本次展览除绘画外,亦展出吴冠中部分手札,从文字到绘画,或可更好地了解其艺术思想脉络。

  找寻具象与抽象的关联点

  “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一句名言。他曾说,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风筝不断线,不断线才能把握观者与作品的交流。

  在他创作于1988年的《狮子林》中,画面五分之四以上的空间被太湖石所占据,游走的线穿插迂回,极尽线的表现韵味,与散布其间的彩色斑点,构成了纯粹抽象的表达。当观众陷入不知所措之际,右上部假山之上露出的亭榭与游廊一角,画下方一泓池水,倒影涟涟,浮萍与游鱼,点缀其上,把观众从抽象的意味中一下子拉回到具象的意境。这出其不意的抽象之美如同飘荡在高空的风筝,自由而奔放;而小桥、亭榭与游廊,就是联结风筝与大地的那根线。吴冠中总能在具象与抽象之中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

  展品《双燕》同样将西方的构成与东方的情致包容其中。在江南的黑瓦白墙上,吴冠中发现了平面分割的奥秘,通过巨大的白墙与黑色门洞的组合,横向的长线与纵向的短线,形成强烈对比,达成了画面的协调与均衡。毫无疑问,他借助《双燕》系列,巧妙地回应了荷兰抽象大师蒙德里安对于几何形式感的极致追求。尽管在创作上受惠于蒙德里安,但吴冠中认为,蒙氏的作品欠缺情意的表达,而自己的《双燕》“明确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固然引人注目,而盘旋在屋檐之上的两只燕子的身影,更表达了游子对于故乡无限的眷恋。这一条传情达意的线,将画家的心绪与观者连在一起。

  写生与传统是其绘画之源

  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吴冠中最重视写生,一生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他像那个风筝,写生是他保持与大地联络的那条线。

  他常常背着画架到处选景,移山填海般地重新组织画面,如何在画布上串起最美的景致,是吴冠中固定不变的追求。他曾经冒着新疆高达四十多摄氏度的气温,挥汗在高昌和交河两座故城的泥墙之间寻寻觅觅。他曾经摸黑起床,背着笨重的画具、雨具和干粮,在井冈山中爬数十里山路,只为找寻一个最佳取景点。在长达四十多年的写生岁月中,他引发过很多当地人诧异的目光:这人是干什么的?背着小木箱和小包袱,脚步时快时慢,走走停停。时而失望地摇头,时而激动得面露笑容。于是有人猜他是勘测队员,有人说他是修伞的,有人认定他是收购鸡蛋的。鲜少有人将又黑又瘦的他看作是画者。吴冠中曾多次谈到写生情结源自创作对情感的需求,只有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创作灵感才会源源不竭。

  学习传统是吴冠中另一条保持艺术活力的生命线。一幅创作于1977年的《虚谷是师》充分体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视与深入挖掘。他曾言,虽然相隔100年,生活在清末的画僧虚谷却是他特别想见面的人。虚谷的画在整个晚清的花鸟画作品中独树一帜。他特别注重线条的韵律美,常常将传统绘画中已成为固定表现方式的线条一分为二,以其特有的顿挫韵律赋予了物象崭新的美感。在杭州国立艺专上学期间,吴冠中在潘天寿先生引领下初识虚谷之画,此后岁月中,他曾多次临摹其画作。这幅名为《虚谷是师》的临摹作品上,有一只甲鱼绕着一块顽石在悠游,壳盖上呈现出来的多块六边形,组合成一种别样的形式美,被独具慧眼的虚谷发现并绘入图中。同样钟情于形式美的吴冠中体会到虚谷利用几何图形探索绘画形式中的趣味性,此后多有借鉴。

  拒绝纸上的笔墨游戏

  除了虚谷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师之外,在吴冠中的艺术生涯中,还幸运地遇到了20世纪极具创新能力的前辈师长,如林风眠、潘天寿、吴大羽等。他曾多次撰文纪念这三位导师,本次展览特设专柜陈列其悼念林风眠的文章手稿。

  展柜中有一篇文稿引发了上世纪80年代整个艺术圈关于“笔墨”的大讨论,它就是《笔墨等于零》。吴冠中一再强调形式美,然而他批评一味追求笔墨趣味的风气,明确主张内容才是笔墨形式的指挥棒。以最具吴氏风格的江南水乡题材为例,乡情与故园,是他一生难忘的记忆。展厅里有他的写生作品《李村院落》与《渔船》,表面上是粗线与细线的勾勒,实际上在背后隐含着画家历经过的艰苦岁月。1970年,吴冠中被下放到河北省的李村劳动,在被剥夺画画权利的环境里,他只能目识心记所见美景。而《渔船》更是勾起了他对父亲的深沉回忆。当年的父亲正是划着借来的小船,送他到无锡去参加师范入学考试;待考中之后,又是划着同一艘小船送他到学校报名入学。因此,吴冠中一生最爱画小渔船,无论笔墨的深浅,都寄托着他的深情。他十分反感那些纸上的笔墨游戏。

  当笔墨被艺术家赋予了情感之后,多变的笔墨技巧应成为所有画家努力磨砺的目标。其1961年创作的油画《大昭寺》中,大昭寺的墙面、砖瓦、帐篷、地面与天空,通过准确到位的简练平涂,既交代了物象的形体,又突出概括了质感,把视野中的具象之物转化为自己的一整套艺术表达语言,进而步入随心所欲的形式美境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邓子芳
邓子芳

明代海南才子丘浚《题五指山》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

 6件作品 1018热度

张改琴
张改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于一个人

 7件作品 1463热度

冯大中
冯大中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

 8件作品 2602热度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2851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6084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4372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8642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5536热度

最新文章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速写简括 赋象率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先生作品(《西

速写,作为一种绘画的语言表现形式,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随着“西学东渐”

2025-07-11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健先生作品赏析

写意寄思 大象传神——《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花鸟画家刁呈

譬如《西部成功书画家》近来刊载的这幅《大吉大利》,画家鲜红用彩抟笔

2025-07-10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墨彩恣意 三秦乡情——陕西美协副主席谢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潘天寿先生论画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所以画家反

2025-07-09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风动人定 明心见性——读任焕斌先生的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

心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是一个被屡屡提及的问题;明心见性,简言

2025-07-08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江先生画作赏析

墨染烟云 笔皴江峡——《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美协理事刘长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的境界,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显出种种色相

2025-07-07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质朴天真 乡情满目——陕西美协顾问梁耘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

一看到梁耘先生的画作,不用查阅资料就能料定他是陕北黄土高原走出来的

2025-07-04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笔墨翻新样 冰雪寄暖意——当代著名画家于志学先生画作(《西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从何处寻》一文中,引用诗人艾里略的话说:“一个造

2025-07-02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

市井生活 趣味盎然——读榆林美协名誉主席惠升碧先生的一幅画(

人物画中,有背景不着一笔,令人浮想联翩者;也有配以山水,令画中人旨在林泉

2025-07-01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随彩赋韵 山水铸魂——当代山水画家向中林先生作品(《西部成

向中林先生深晓中国传统山水画“随类赋彩”的精髓,又有现代审美视角的色彩

2025-06-30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写真传神 奇崛高致——西安美院耿建教授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是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奇,文奇,书画尤

2025-06-30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生作品赏析

工写相兼 雀鸣春醒——《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浙江画家方立行先

方立航先生的这幅《山雀一噪醒江南》以实取象、工写相兼、笔墨周到,又布构寄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