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器上的仕女图: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2019-01-17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0
1007次浏览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仕女画,或称“美人画”,画家在画中对“美”进行定义和寄托,在画中塑造心仪的“美”。若要讨论起美人图来,中国历代绘画作品中不乏经典,如唐代周昉的《挥扇仕女图》,明代唐寅的《吹箫图》《画班姬团扇图》,清代焦秉贞、冷枚的仕女图册等等。

明代唐寅《吹箫图》

明代唐寅《画班姬团扇图》

但是从纸墨上跳脱到瓷器绘画上的美人,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盛行,且世人皆称康熙时期为最美。清末《陶雅》称:“瓷器最重画工,雍正以花卉最工,人物则不及康熙远甚,尤以画美人之瓶罐,不能见重于后世。”

明末清初版画的盛行对康熙五彩仕女瓷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业发展相伴的世俗文化在明末清初达到顶峰,加上成熟的印刷业,各类小说、戏曲等书籍极普及。为了增加书籍的趣味性,以及有助于书籍内容的市场营销和推广,当时的版画和插图几乎涵盖了所有书籍内容。不少名画家也参与雕版绘画的创作,如唐寅为《西厢记》作插图,陈洪绶为《离骚》《水浒传》插图,可以想象,原本已经很盛行的版画书籍加上名画家的加持之后,备受欢迎的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爱情故事向来比例很重,这些故事主人公往往以士人为中心,与佳人展开浪漫叙说,因此版画插图中,表现女性仕女生活的比例相对的也很大。而这些版画和插图,拓展了康熙瓷器上绘画的题材,为景德镇画工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来源。

当异彩纷呈的版画被引入瓷器绘画后,景德镇画匠偏于一隅的视野被完全打开,临摹故事插图到瓷器上更加用心。他们并不是原封不动的照葫芦画瓢,而是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为画片增加细节,渲染上各种颜色,使故事人物和画面更加形象。当把表现情节的插图画上瓷器后,原先在书中需要翻页才能“偶遇”的故事场景,变成了经常性的举目可见的立体瓷面的展示,那么原先的人物也从仅可平面欣赏中的书中走出,独立的来到了生活空间中。

清康熙五彩《昭君出塞》故事图碗2016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拍品

当那些细腻的描写香闺动静的版画被用于康熙五彩瓷器之中,纸墨的黑白被颜色填补,配上了淡雅柔和的五彩色调,才子佳人故事更加动人。

清康熙五彩《鸳鸯绦》故事图棒槌瓶2017年度佳趣雅集特展《雄奇昳丽——17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特展》展品

这件清康熙五彩《鸳鸯绦》故事图棒槌瓶,瓶身通景绘五彩仕女胡舞图,画面正中身着红衣碧带之仕女于云纹方毯上翩翩起舞,似舞腾跃于云气之中,正对着画屏前的紫衣贵妇则乐在其中,执手称绝;画屏一侧设有圆脚方桌,上呈文房酒盅,另有8位仕女各执乐器伴奏四周,姿态各异,刻画入微。颈部又绘五彩山水高士,闲云野逸,刚柔并举,文气十足,充分反映了明末清初士人之情节与品味。

此故事典出晚明阳羡海林道人著传奇《鸳鸯绦》中的一个场景,胡平接圣旨出任兵马元帅前往塞北征伐,胡府义女张淑儿为胡氏夫妇舞蹈送行,譬如今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年间刻本《鸳鸯绦》,刻中版画二十二副,张淑儿画堂起舞即为其之一,构图相近可兹参证。此故事流传甚广,虽不过是秀才落难,美人相救,私订终身,一举成名,姻缘相合的老套,但叙情紧凑,扣人心弦,杨、张二人坚贞不二、用情致深,观者无不动容赞叹。张淑儿于方毯上旋舞,是这组《鸳鸯绦》画意作品的最显著特征,然毯上旋舞的形式源于西域传来之胡旋舞,中原本无,张淑儿在此作胡舞当是庆送男主人应征边疆之佐证。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今宵剩把银釭照,相逢犹恐是梦中。”这首淡淡的鹧鸪天,正好配上这出《鸳鸯绦》中彩袖翩跹的张淑儿。康熙绘笔被誉为独步本朝,其精彩之处不只是在著名的刀马人之间,在这幅声色并茂的家宴图里,充分体现了康熙五彩刚柔并重的艺术魅力。细致入微,层次分明的衣袍,敷染精致准确,需细心体会观察。艺术的讲究,在于无微不至的细节当中。

康熙时期的景德镇瓷器生产真正做到了“官搭民烧”,这为瓷器画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创作环境。这一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将御器委托好的民窑烧造,同时烧造经费、原料成本却都按项提供。彼时的陶工是按工计价,官方可以凭借自身的特权,以优惠的待遇争取技术更好的匠人,这样一来,御窑与民窑彼此合作与竞争,同时又共享技术和原料,对彼此的设计式样来源也产生了互惠效应。总体来说,在当时御窑的生产中,一定程度上吸收民间艺术自由活泼的风气,瓷器上也开始大量出现一些生活气息浓厚的画面;另一方面,官搭民烧使官窑技术配方几乎完全公开,优质的制瓷原料、精湛的制瓷工艺都毫无障碍的进入民窑,极大地提高了瓷器绘画的艺术表现力。

▌我见汝亦怜的康熙“大头女”

传统认为,中国绘画通常以“山水为上,人物小者次之,花鸟竹石又次之,走兽虫鱼又其下也。”但对于瓷器绘画,人物题材却是最难表现的,因而又有“瓷品之画,以绘人为上,绘兽次之,花卉山水又次之。”

在瓷器上装饰绘画,首要的难题是线条。

为了追求细劲有力的笔墨线条效果,景德镇陶工费尽心机:明初时候利用矾红细线勾勒龙纹,成化斗彩用釉下青花勾勒线条,再用釉上彩填补颜色……

丰富的色彩也很重要。早在成化时就出现了黄、绿、红、紫等诸多釉上色。黑色釉上彩较晚,是直至嘉靖隆庆之后才出现的,技术却不成熟,烧成后极易脱落。康熙时期的釉上彩经过技术改良,把调和珠明料的胶水换成了乳香油之后,釉上黑彩线条完全能达到绘画中的黑白分明,如纸上勾勒一样的效果。至此,因釉上蓝彩和釉上黑彩的加入,康熙瓷器的笔墨线条表现技艺才臻于完备。

清康熙五彩仕女图盘一对大英博物馆

纯洁无瑕的洁白釉面上,黑色釉上彩的线条勾勒加强了人物的刻画。在康熙五彩仕女图装饰的瓷器上,常见黑彩勾勒眉目,使面目清晰,而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赭,更加妩媚,颇为妖娆。人物衣纹的线条有了黑彩的勾勒,衣褶更加清晰流畅,飘逸婉转的线条突出了女性的阴柔之美,曲线感十足,亭亭玉立,同时也展现了女性的高贵气质。

除了用来勾勒人物,景德镇窑工还擅长运用坚韧均匀的线条来表述故事画面,屋舍栏杆的线条刚挺笔直,人物衣衫流畅圆转,山石树干的轮廓,又有锐利的方折线角,线条随着物体或短或长,或粗或细,顿挫变化也很明显。大量密集的短线则用于表现山石、树木的明暗层次,古树的蜿蜒曲折、参差不齐的树干。

釉上蓝彩的加入使仕女人物的填色更加多样丰富。这种带翠的湛蓝色,与传统的古朴色泽不同,更加透亮雅致,相对的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视觉张力,在图案设计中稍加应用,整幅画面即刻显得俏皮可爱。

在仕女图中,往往以蓝彩对衣着裙袂着色,使人物更加年轻绚丽烂漫。树木中点的聚集,花草茎脉和枝条的填充,山石纹理的平涂等等细节之中,均可看到釉上蓝彩的表现。釉上蓝彩的烧成温度远低于釉下彩,减少了高温窑火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控制色料的色彩表现,从而使画工对画面有了更多的掌控。釉上蓝彩的加入使得康熙五彩色系增加,其成色变化比起釉下青花的色彩要丰富得多,并且画面的色调也因釉上蓝彩而显得更为和谐。大英博物馆藏一对题材手法一致的五彩仕女图盘,描绘的就是小园洞石中悠然自得的单身仕女。

表达仕女生活主题的康熙五彩瓷器,尤其动人的是传达的情感、趣味和自由的氛围。她们的引人注目,不是在于她们的衣裳和首饰,却是每个个体自由自在的个性和风采。不论单个仕女为主的瓷器,还是多个仕女,都不作写实性的描摹,而是抓住其主要特征,大胆的提炼概括,舍弃烦琐部分,简洁、明确,概括,夸张。由于色料的平涂,使得五彩人物装饰效果更具对比性,情绪张力也更饱满,比起版画或者书画里,瓷器上的仕女更具有生命力。如同样是表现仕女的深闺幽怨和柔弱之美,故宫博物院藏焦秉贞作的《历代贤后图册》,其线条工整,设色精美,画中女子也是一律削肩,弱不禁风。但一与瓷器上的同样题材的仕女对比,却稍显逊色。

清焦秉贞绘《历朝贤后故事图》册

清康熙五彩美人带子图盘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康熙瓷器上的仕女虽没有画家那样工整严谨,但窑工笔下的她们显然更楚楚可怜。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中一件清康熙五彩美人带子图盘,盘中一女子清瘦削肩,衣裙随风摇曳,眉目清秀间流露着丝丝闺怨之情,体态轻盈中显露出病弱之身,头上高高的发髻,越发显得摇摇欲坠,完全一副“倚风娇无力”的样子,惹人怜爱,你似乎就要冲过去扶住她了。

康熙瓷器上单个仕女形象姿态或行,或坐,神态或者苦闷愁怨,或者若有所思,或眉眼含笑,尤其是她们夸张不准确的身体比例,都体现了一种特殊的趣味。

她们的头部都明显比身子更大,违反常规,有些甚至头部占了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一,但这却丝毫不减少她们的文雅恬静、天真烂漫。清康熙五彩仕女图浅盘,画匠用轻淡细秀的线条,描绘出一个可爱天真的大家闺秀,她蓝褂黄裙,腰间配一绿色腰带和轻软围裙,正在慵懒地伸着懒腰,桌上摆着或许已经读完的一摞书卷,她衣裳朴素,首饰更是简单随性,少女放松的身体形态和眉眼之间的浅笑,都让人不自觉地跟着她,体会苦读之后的愉悦。

清康熙五彩仕女图浅盘口径:17.2厘米2017年度佳趣雅集特展《雄奇昳丽——17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特展》展品

违反常规的身体比例也是康熙瓷器仕女独有的特点。

康熙时期的五彩仕女人物素有“顶天立地”之说,她们的头往往画的很大,明显比身子大,比例失调,几乎占据整个画面,但夸张不准确的身体比例,反而更添活泼洒脱、淳朴可爱之意,毫无矫揉造作,更无柔弱无力之感。

欧美博物馆中藏有许多康熙时期的“大头女”作品,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法国集美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美国等各大博物馆皆由此类藏品。17世纪荷兰与中国的瓷器贸易随着景德镇制瓷业的恢复而进入黄金时期,故康熙五彩瓷器在荷兰的收藏也相对最为丰富,更衍生出专有的名词用来形容康熙瓷器上的仕女:lange lijs(荷兰语,意为苗条女子)。

纵观康熙瓷器的仕女纹饰,不难发现所绘人物都呈动态感,以不同的精神、动作、肢体语言来反映仕女个性,非常具有生活情态。

清康熙五彩琴棋书画图棒槌瓶2017年度佳趣雅集特展《雄奇昳丽——17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特展》展品

康熙五彩仕女图瓶,描绘一群闺阁女子,在进行文人雅集式的聚会,吟咏诗文、谈论学问、赏玩书画、对弈消遣。此瓶画面人物众多,主要通过分组描绘不同的雅集内容。欣赏卷轴山水的三个仕女为一组,左右二人拉开卷轴,中间那位正细细认真的鉴赏,似乎正要吐露她的独到见解。对弈的也是三人一组,两仕女正跃跃欲试,马上开盘,中间的仕女则是一副事不关己,欲看好戏开场的淡定神情;庭院里另一角落,两仕女正准备研墨作诗或画,一仕女若有所思,正在揣摩如何下笔,另一仕女笑吟吟的搬来一摞藏书赶来救场;微风袭来,暗香浮动,仕女在轻轻抚弄琴弦,一旁另有佳人轻轻打着节奏。虽说画面人物众多,但颜色搭配上追求色泽上的纯粹,淡而能深沉,浓而能古厚,色泽上的纯粹,不需要绘料之间相互调配,不允许画面上有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色彩。色彩呈现出来的纯粹的美,对比强烈又晴朗单纯,有强烈的节奏却不失和谐,刻画的人物虽多,但却能多而不乱,艳却不燥,呈现出一种静谧的清韵。

清康熙五彩人物图大盘一对2017年度佳趣雅集特展《雄奇昳丽——17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特展》展品

女性穿戎装、骑马战斗等形象也频频出现在康熙瓷器绘画中。康熙五彩仕女骑马图对盘,正展现了这个时期女性刚柔并济的形象特征。图中描绘了一群充满朝气、英姿飒爽的年轻女子,身披战袍,手持弓箭,在空旷的庭院内策马扬鞭、互相追逐、相互较量的阵型。从构图上来说,景色的大小,主次相衬增加了视觉的新鲜感,空间分布极其紧凑,在密不透风处再来一个密不透风,紧之又紧,密之又密,挤之又挤,似乎你也被带着,随着姑娘们一起奔腾,院子里再也容不下另一匹马,但在门口的地方突然又空了起来,空间的留白给了霎时间的停顿,吸引着台上台下和观者的视线,扣人心弦。笔线均匀有力地勾画纹饰的人物的线条轮廓、裙衫的衣褶,而五彩更是不分浓淡的敷以各种色调,从笔线到色彩,整体统一在一个基调之中,美人飘飘然有凌云之气,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幅画面似乎带有音乐节奏,奔跑的马蹄、姑娘间的喝叫、观众的喝彩,饱满喧闹,身为观者,却可以透过画面进入他们的时空,感受康熙朝的某个狂欢的一刻。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许之衡在评论清朝瓷器绘画时,认为“清康熙,专以名工制瓷器,名工绘画,殆纯属于美术范围,而高穆浑雅之气,犹未尽掩入。雍正则专以佚丽胜矣,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而古朴浑厚之致,荡然无存……”。陈浏曾评价:“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熙瓷器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不仅仅是指此时制瓷技术的造诣,更是康熙瓷器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自由社会环境下,使窑工的创造更加自信,也使得图案更加有精神。大量出现的图片素材和完善的釉上彩技术,使瓷器画匠能够充分地发挥,刚劲有力的长短线结合,平涂的设色,使画面比书本里的插图更为引人入胜。而且,五彩的表现手法和风格都极有利于仕女图的绘制,既可以将版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的再现,又可以赋予画工自己想象的色彩,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雍正时期,清廷加强了对景德镇御窑厂的控制,强调“内廷恭造之式”,从选料到画样设计都参与的雍正皇帝,使景德镇的画工渐渐失去了创作的活力,瓷器虽然绘制得极为文雅工整,但却失去了康熙一朝绘画的刚健奔放自由的气度。

在宫廷的影响和皇权控制之下,康熙以后的仕女瓷器大头比例的仕女已经不复存在。《活计清档》中记载,雍正四年(1726)正月二十六日,太监杜寿交来美人画一张,雍正看过后评论:“美人头大了,另改画,下颏、肩膀俱要衬合着头画。”后期随着西洋画师的加入和西洋画法的传播,人物比例是越来越准确,各种阴影透视技巧,随着珐琅彩、粉彩技术的发展,瓷器上也更多采用更为柔和的粉彩来绘色,但对比其康熙朝的美人瓷器来,却少了些味道。雍正的女人们确实柔美,但却不再活泼明朗。

康熙瓷器上那些美人,与那些纸墨上的美人不同,与古往今来的仕女都不同,夸张提炼的情绪和身体姿态使得她们比书本和绘画更加有活力,她们的美不是画家刻画下的多么细腻写实的形象,不是身着多么华丽无比的首饰衣裳,而是在窑工笔下,她们更真实,更夸张的情绪表达。原本的幽怨情绪,瓷器上的仕女更幽怨,原本的追逐打闹,瓷器上更加疯狂和真实。带着时代背景,有自由奔放的气质,康熙瓷器上的美人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她们抗拒了时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几乎就要天长地久。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859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2925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157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042热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作体现了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

 2件作品 348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5486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7227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3791热度

最新文章

山川墨韵 万象葱茏——当代著名画家程大利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川墨韵 万象葱茏——当代著名画家程大利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在《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

2025-04-11

秋色满目 棋乐怡然——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秋色满目 棋乐怡然——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出生于北

2025-04-10

天机流动 音韵叠出——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马兴瑞先生花鸟画有感

天机流动 音韵叠出——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马兴瑞先生花鸟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看十几年前,年过五旬的马兴瑞先生小品花鸟画,体会

2025-04-09

因水造境 襟怀家山——贵州美协原主席杨长槐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析

因水造境 襟怀家山——贵州美协原主席杨长槐先生作品(《西部成

宾虹翁《虹庐画谈》中说:“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从真山水面目中写

2025-04-09

老健古朴 静谧天真——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家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老健古朴 静谧天真——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家安先生作品(《西部

“宁丑勿媚,宁拙毋巧,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 每每看到何家

2025-04-07

徐悲鸿《负伤之狮》背后的故事

徐悲鸿《负伤之狮》背后的故事

徐悲鸿喜欢狮子,也喜欢画狮子,积稿颇多。他认为狮虽为猛兽,然性情和易,他

2025-04-03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

综观展厅可以看到,参展艺术家大都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他们既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楼管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政教老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楼管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政教老师

“四严”管理,即严格管理、严而有度、严中有爱和严盯紧抠。这四个“严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素质教育树标杆定标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素质教育树标杆定标准

成功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也有人离去。在迎来送往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主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寄语成功新学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寄语成功新学年

成功学校创建18年来,全体成功人励精图治,创新拼搏,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近年来 ,成功学校蓬勃发展 ,优秀的老师特别紧缺 。而这时候 ,政府又

2025-04-03

笔凝岭雄 烘染云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山水画家史伟作品赏析

笔凝岭雄 烘染云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山水画家史伟

史伟先生的这幅六尺整张《晴岭归云》,纵横朴茂、凝涩古拙的皴笔造景,而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