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法展掀观展热潮 众国宝联袂登场展雄风

2019-01-14

文章来源:华艺网|0
866次浏览

  欧阳修秋声赋(书法·局部) 赵孟頫

  书翰文稿卷(书法·局部) 朱熹

  论书帖(书法·局部) 怀素

  东坡记游(书法·局部) 祝允明

  万岁通天贴(书法·局部)

  【艺海撷英】

  近日,中国古代书法展第二期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与第一期相比,更多久负盛名的国宝级珍品联袂登场,再次掀起观展热潮。去年8月17日,辽宁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时推出“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古代绘画展”“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三大展览,众多难得一见的国宝级佳作集中展出,甫一亮相就引发广泛关注。开展之后,慕名而来的国内外观众近30万人次,成为2018年度国内文化热点之一。接踵而至的第二期展览,展品更令人翘首向往,精心选取的41件/组馆藏珍品,从先秦至清代,以时间为轴渐次展开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长卷。其中,国宝《万岁通天帖》、唐代狂草书法代表怀素《论书帖》、宋代儒学集大成者朱熹《书翰文稿卷》、“赵体”书风创立者赵孟頫《欧阳修秋声赋》等珍贵藏品悉数亮相,尽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

  历经千年岁月

  《万岁通天帖》承载中华书法精髓

  我国魏晋六朝时期书法“诸体咸备”,名家辈出,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作为入驻故宫“国家宝藏特展”的国宝——《万岁通天帖》,曾于2018年年初在辽博短暂展出过三周,一度成为春节期间热议的文化话题。本次展览中珍品再次现身,观众可近距离一览“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等七人十帖的风格,机会十分难得。

  备受青睐的《万岁通天帖》有怎样的价值?对中华书法史有什么样的影响?“历经千年岁月,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其承载的历史信息独一无二,其艺术价值无可替代。”辽博艺术部主任董宝厚告诉记者,《万岁通天帖》虽然不是王羲之真迹,但这件珍品却最为接近原作真貌,为后人研究东晋书法提供了可靠依据,从中能看出自晋以下南朝书风的衔接延续,以及在王氏门中书法传承的紧密关系。

  展览现场可见,《万岁通天帖》卷幅上有火焚痕迹,尚存王羲之《姨母帖》《初月帖》、王徽之《新月帖》、王献之《廿九日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等七人十通书翰。董宝厚说,宋代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七著录,称这残存的七人十帖连尾款的一卷为《万岁通天帖》,而《万岁通天帖》中首推王羲之的《姨母帖》与《初月帖》。其实,《万岁通天帖》不是展现王羲之一人的书法,而是书法世家琅琊王氏一门之精髓。王羲之的祖父王正,父亲王旷,伯父王导、王敦,岳父郗鉴均以书法见长。王羲之早年师从卫夫人学书,其母即卫氏,因此世人怀疑这位卫夫人可能是王羲之母亲的姊妹,乃其姨母。姨母去世时,王羲之悲痛欲绝,留书传世。

  今天我们有幸得见“书圣”王羲之的风采,这源于武则天对书法的喜爱。武则天精通文史尤崇书法,曾遍寻王羲之真迹。苦求王羲之真迹的武则天,遇凤阁侍郎王方庆上奏称自己是王羲之的十世孙,愿意献上真迹后喜出望外。为此她特别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共赏王氏书法真迹,并且命中书令崔融作《宝章集》记录此事。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武则天命内府弘文馆善于摹搨之人,以王方庆呈现的真迹为底本,用上等的黄蜡纸双钩填墨,复制了摹本,并将王方庆进呈的原件加以装裱锦褙,重新赐还给王方庆。她还嘱咐王方庆,这是祖先的手迹,后代子孙应当善加守护。然而,之后王羲之真迹却下落不明,反而是武则天命弘文馆复制的摹本保存至今。

  虽然现今留存的《万岁通天帖》为摹本,但钩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帖风貌,堪称一绝。《万岁通天帖》是双钩廓填本,即以细线描边再于内部填充墨迹。作品钩摹精妙至极,规避摹的缺点,并创造性地吸取了临的优点,对于原作飞白和牵丝的处理极度细致,在字形准确的基础上,保留书写风貌,为世人留下中华文化瑰宝。启功曾在《唐摹万岁通天帖考》中说,《万岁通天帖》不但没有误摹之笔,原迹纸边破损处也都钩出,这在《初月帖》中最为明显,如此忠实,更增加了我们对这个摹本的信赖之心。书画鉴定家杨仁恺也曾在《国宝沉浮录》中对《万岁通天帖》给出了至高的评价——“下真迹一等”。

  呈现书法轨迹

  领悟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魅力

  唐代书法是继晋代以后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在行、草、篆、隶各书体中都出现了有着深远影响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中国书法史上素有“颠张狂素”的美谈,之前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上曾展出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本次展览呈现的则是怀素的《论书帖》。相对怀素标志性的狂草,《论书帖》展现出怀素草书的另一面目。纵观全篇结体严谨、章法整饬、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而细寻其渊源,却不越魏晋法度。此外,在本次展览中,爱国诗人陆游,儒学集大成者、理学家朱熹,政治家、爱国诗人文天祥等宋元名臣的书法作品集中亮相,陆游行书《自书诗》、朱熹行书《书翰文稿卷》、文天祥行草书《木鸡集序》、赵孟頫行书《欧阳修秋声赋》均令观众在欣赏书法之时,同享妙笔文章之美。

  不同于宋元书法注重抒发个人性情,明代书法继宋元帖学而发展,初期沿袭元代传统,明中期江南地区人文荟萃,文人书法重新抬头,直到明晚期才颇具创新精神。展览中,祝允明楷书《东坡记游》极为引人关注。众所周知,祝允明以草书见长,其楷书墨宝非常少见,而《东坡记游》展现了作者楷书的深厚造诣,实属难得。此外,展览选取的文徵明行书《西苑诗》是作者87岁高龄所作,可见当时作者的精神面貌以及深厚书法功力;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并自书诗卷》新笔旧墨,用笔纯熟,使转灵活,有一泻而下之势;唐寅的《和沈周落花诗卷》信笔出之,流畅自如,妩媚多姿。

  清代书法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篆书、隶书和碑体书法成就卓著,书坛兴盛,流派纷呈。康熙推崇董其昌,乾隆推崇赵孟頫,书风皆为之一变。董宝厚告诉记者,乾隆时《三希堂法帖》刻成,标志着帖学达到极盛,涌现出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等大家。乾嘉以后,金石学兴起,帖学已入穷途,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法创作的经验和理论。此后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完成了变革创新,碑学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近代。展览中,明末清初书坛的代表人物王铎的《飞人诗》纵横恣肆,引人称赞;扬州八家之首的金农隶书《相鹤经》用笔端正,结体偏长,是金农书风的典型代表。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于志学
于志学

菜根谭有云:“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于志学先

 4件作品 489热度

张江舟
张江舟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的画……是一个线条的组织。”,线条不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2356热度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2310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5291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352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3345热度

李翔
李翔

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譬如魏晋南北朝谢赫的“应物象

 3件作品 4177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7367热度

最新文章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自然养清气 诗画多逸格——安徽美协副主席周逢俊先生画作(《西

清代大画家龚贤论画说:“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从绘画的创作角

2025-05-22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创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起步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承认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的分量都是很重的。但是创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在万茗堂体育场的思考

保守经营,审慎投资。创新进取,志存高远。众志成城,志在成功!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彩更持久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 如何让成功集团活得更健康更精

成功事业是成功人的事业。成功高层领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人、培养人、激励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如何让成功大家庭更快乐更幸福

没有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就没有行动的坚定和持久。我们的教育、文化和酒店事业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华为企业文化解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反对弄虚作假 鼓励实事求是——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我们要鼓励员工及各级干部讲真话 ,真话有正确的、不正

2025-05-21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吸纳优秀教师加盟成功刻不容缓

成功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成功人18年实践的结晶,是成功学校正常运转的

2025-05-21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彩绘青春 笔写诗境——中国美协理事崔景哲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了解崔景哲先生及其绘画,始于他的“中国红”系列工笔人物绘画。那一个个身着

2025-05-20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有感

得自然之烂漫 写花鸟之真趣——读当代花鸟画家郑瑰玺先生作品(

神会以观、体味以察,而见笔墨“肇自然之性”,绘画“成造化之功”也。用墨

2025-05-19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一劳动节”馆藏名家作品展)赏读

老辣而野逸 劲挺且坚韧——甘肃美协原主席陈伯希先生作品(“五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丹丹花,即卷丹、天盖百合、虎皮百合之别名也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