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艺术先驱李铁夫的奇与逸

2019-01-07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0
1041次浏览
    广东人李铁夫是早期中国人研习西画的关键性人物。他于晚清时期赴海外,辗转于西方多国研习西画。部分学者认为,李铁夫不仅是中国赴海外学习油画的第一人,甚至是最早掌握纯正的油画技术的第一个中国人。时至今日,他的艺术成就虽然已为学界所认同,而李铁夫的困境在于,虽然在海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却迟至20世纪30年代初才返回国内,且因其独鹤离群的性情,在国内艺术圈的影响有限,未能如其艺术所取得的高度一样为公众所普遍接受,留下了诸多悬而不决的历史谜团,作品也难得一见。近日,“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全面涵盖了李铁夫创作的油画、水彩、国画、书法等各个艺术门类,共汇聚广东省三家艺术机构所珍藏的李铁夫艺术精品73件套,李铁夫艺术的整体面貌首次展现在首都观众面前。

李铁夫音乐家67.5×56cm布面油彩1918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谁是李铁夫

李铁夫,相信不少人都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而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李铁夫却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在他的身上笼罩着无数他人难以企及的光环。他被尊为“中国油画第一人”,孙中山先生曾称赞他是“东亚画坛第一巨擘”。李铁夫不但是迄今所知最早到海外学习西方艺术的中国人,还是同盟会的元老、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李铁夫曾言:“平生两大嗜好:一是革命,二是艺术。”这句话完美地阐释了李铁夫的人生。

李铁夫终身未娶,孑然一身,一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也给后人留下无数的谜团。他青年时期便赴北美谋生、求学,曾在海外生活40年之久;他曾追随美国艺术大师萨金特、威廉·切斯等人学习,在美国艺坛取得傲人成绩;他曾组织开办华侨电影公司,并自任导演为宣传民主革命进行募捐。

回国后的李铁夫经历多次辗转流离,宏图难展,唯有寄情于艺术创作。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经81岁高龄的李铁夫欣然从香港回到广州,为广东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最后的力量。李铁夫丰富而卓越的艺术成就,以及坎坷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堪称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人中奇逸”。

还原李铁夫

1952年,李铁夫在广州去世,早在生前他便表示要将自己身边的美术作品与遗物全部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部分作品由其生前供职的华南文学艺术学院保存,后来该学院并入广州美术学院,由此广州美术学院也成为当今集藏李铁夫作品最完善的艺术机构。这批完整的捐赠也成为我们后人认识李铁夫、还原李铁夫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次“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便是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所藏的李铁夫捐赠作品为基础,同时系统梳理国内官方机构所藏的李铁夫艺术精品,向公众全面讲述这位“中国油画之父”的艺术与传奇人生。

展览依据李铁夫的艺术创作和人生轨迹分为三大主题板块。第一板块“油画创作与革命时刻”,集中展示李铁夫在海外的革命经历与归国前后的油画创作,如《音乐家像》、《画家冯钢百像》等堪称中国油画史上的经典作品都将在展览中与公众见面。第二板块“水彩写生与动乱萍踪”重点梳理李铁夫归国后辗转多地的人生经历,以及根据自然写生所绘制的水彩作品。第三板块“书画言志与隐喻象征”则意在突出李铁夫于中国传统水墨领域所进行的探索,尤其是鹰、虎等题材的水墨作品,集中地反映了李铁夫的耿介性格与关心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在展览中尤为引人关注。

重识李铁夫

在此次展览中,还专门设置了两个独立的单元为公众讲述李铁夫暮年归国后的主要人生经历和艺术主张:“李铁夫与广州美术学院”为大家详细讲述李铁夫与广州美术学院的渊源关系,以及李铁夫对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教学的诸多影响与贡献。“李铁夫与齐白石”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铁夫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齐白石与李铁夫两位艺术大师虽然在生前并没有交集,但是李铁夫却对齐白石的艺术极为推崇,在艺术观念上两人也有颇多不谋而合之处。在早年的文献中,还曾出现过“北齐南李”的说法。齐白石是北京画院的首任名誉院长,北京画院也是世界上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艺术机构。今天李铁夫的作品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也算齐、李二人在艺术上的一次南北对话,堪称一段艺坛佳话。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李铁夫艺术的认识过于片面化、碎片化。尤其是在北京地区,美术界的同仁和广大的艺术爱好者都知道李铁夫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传奇,但是却没有多少机会欣赏到李铁夫的艺术原作,对于李铁夫的学术研究更是无从谈起。此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李铁夫作品首次集中走出广东省,在首都北京进行展览。这无疑会为业内学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一次全面认识、重识李铁夫艺术价值的绝佳机会。

李铁夫画家冯钢百像90.5×71.2cm布面油彩

1934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被遮蔽的艺术先驱

当我们回顾中国早期西画历史的时候,李铁夫必定是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他被美术界公认为中国近代油画艺术的先驱。19世纪末,在我国油画尚处于启蒙的时代,他即赴海外学习西方艺术,并师承萨金特与威廉·切斯,谦虚地自称是两门名匠的“追随者”,在探索纯粹的油画语言之路中树立了标杆。有部分论者称他为“中国油画第一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

在海外漂泊半生,1930年归国之后,李铁夫久居香港,20年后由人民政府派员接至广州,时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和华南文联主席。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不在内地,生平资料匮乏,使得他的艺术人生际遇众说纷纭。

“我平生有两大嗜好,第一是革命,第二是艺术”,这是李铁夫的座右铭,也成为了他人生的写照。除了艺术家的身份,李铁夫先生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不但是孙中山先生的挚友,还长期在同盟会纽约分会中担任要职。他将自己精心绘制的艺术画作捐献出来资助革命活动的发展,还用油画笔记录下革命先烈英勇就义的身影。这样一位传奇人物,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和自身独鹤离群的个性因素,在国内艺术圈的影响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中国美术界所遗忘,至今对他的研究也仅限于碎片化的了解,这与他的声望并不匹配。

今天,专家们普遍认为,李铁夫是真正掌握了最纯正西方古典油画技法的第一人,他透彻理解了西方绘画的艺术精髓和精神内质,将原汁原味的西方绘画带给国人,甚至与后一期留洋的中国画家相比,他的表现显得更为纯正。

李铁夫刘素微肖像102×77cm布面油彩

1942年广东美术馆藏

李铁夫的作品非常少见,这次能有几十张作品集中展示,实属不易。“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相传是陈抟老祖所写,其拓片曾悬于齐白石的画室之中。李铁夫先生也曾写过此联,本次展览的题目“人中奇逸”正源于此。从展示作品中可见,他的油画里面非常注重学习欧洲、美国,特别是欧洲传统古典油画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素描、造型、结构、色彩、色调,对此,邵大箴先生说,这对我们今天的艺术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油画一定要以欧洲的油画技巧为准则规范,当然不是说完全重复他们,但是要把这些东西学到手。李铁夫对当下艺术家的启发是:一,好好学习人家的东西,二,好好把人家的东西画成自己的东西。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迟轲在《李铁夫其人及其艺术》一文中谈及,油画创作中的“三维空间”的表达,造型、明暗、色彩等表达能力,一直都是来自东方的中国学子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李铁夫的杰出就在于,他通过对萨金特和切斯的学习,掌握了这样的技巧。有评论家认为,李铁夫所掌握的西画的精神与内质,是稍晚的几位留学西方的名画家“所没有触及的”,大约主要也是指的这些方面。李铁夫的肖像艺术,与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状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比如《音乐家》轻快的小笔触就增加了抒情气氛;《斗牛士》圆浑的造型强调了人物的健壮有力;《大学生》与《蓝眼青年》用薄涂轻揉的笔触,使人物更觉潇洒;与之相反,《老教师》和《灰髯的教授》则多用厚涂和方硬的线条,去突出人物的庄重与深思。

李铁夫瓜蔬与坛盘71.5×90.5cm布面油彩

1938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归国以后,李铁夫在油画上显然还在追求新的突破,《画家冯钢百》与《瓜蔬与坛盘》即是明显的例子。在为冯钢百画像时,作者改变了过去把人物身体与背景融在一起的传统手法,而使浅亮的灰衣服和握笔的前臂突现在黑背景前,加强了人物的动势和力量感,同时,还借鉴了印象派的光色处理,以及使笔法更为奔放。

李铁夫掌握了西方油画最基本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发挥、创造,但是作为中国人,他自身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画面中自然表现出中国艺术的特点。他不仅擅长油画、水彩、雕塑等西方艺术形式,同时对中国传统的国画、书法乃至诗歌领域也颇有建树。李铁夫致友人信中曾认为当代国内真正的画家“只有齐白石、吴昌硕二人而已。”可见他对中国传统笔法的向往。李铁夫1930年回国后,三四十年代的绘画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除了肖像画,还有水彩、水墨,当中出现了一些画鹄、鹰、燕的题材,接着比如画鱼,农家的食品、蒜、农作物等等。有专家指出,他的肖像画明暗造型强烈,但是后来的建筑物和风景上阴影不断被清洗掉,很多留洋画家,油画家们回国以后探讨的是油画或西洋画在中国发展的路向问题,可能他的作品也受到时代的影响。他暮年随意所画的一些油画静物中,也可看出他仍在试探那种带有装饰风、近于传统国画的方法。

李铁夫山坡下的小溪63.2×78.5cm布面油彩

1930-1940年代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铁夫到过包括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学习,后期的研究与探讨则主要在美国。目前对他的艺术高度,参加革命事业、执着于艺术事业的精神大家相对了解,但是对他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屡次参展得奖的记载等等,也只是传闻,迄今未有直接史料证实,甚至到今天还无法确认他的生平年份,但是,这也给未来的研究带来了更多可能。李铁夫个案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和广东美术史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19世纪、20世纪初中国绘画发展和当时艺术生态的整个脉络梳理。作为当今典藏李铁夫艺术作品最为丰富的机构广州美术学院,也是李铁夫富有传奇的生命旅途中最后供职的机构(华南文艺学院为广州美术学院前身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李铁夫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了筚路蓝缕的开拓性工作。通过此次展览以及相关研讨,美术界更多细致的研究工作已经在展开。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859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2925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157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042热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作体现了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

 2件作品 348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5486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7228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3791热度

最新文章

山川墨韵 万象葱茏——当代著名画家程大利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川墨韵 万象葱茏——当代著名画家程大利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在《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

2025-04-11

秋色满目 棋乐怡然——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秋色满目 棋乐怡然——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出生于北

2025-04-10

天机流动 音韵叠出——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马兴瑞先生花鸟画有感

天机流动 音韵叠出——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马兴瑞先生花鸟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看十几年前,年过五旬的马兴瑞先生小品花鸟画,体会

2025-04-09

因水造境 襟怀家山——贵州美协原主席杨长槐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析

因水造境 襟怀家山——贵州美协原主席杨长槐先生作品(《西部成

宾虹翁《虹庐画谈》中说:“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从真山水面目中写

2025-04-09

老健古朴 静谧天真——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家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老健古朴 静谧天真——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家安先生作品(《西部

“宁丑勿媚,宁拙毋巧,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 每每看到何家

2025-04-07

徐悲鸿《负伤之狮》背后的故事

徐悲鸿《负伤之狮》背后的故事

徐悲鸿喜欢狮子,也喜欢画狮子,积稿颇多。他认为狮虽为猛兽,然性情和易,他

2025-04-03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

综观展厅可以看到,参展艺术家大都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他们既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楼管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政教老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楼管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政教老师

“四严”管理,即严格管理、严而有度、严中有爱和严盯紧抠。这四个“严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素质教育树标杆定标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素质教育树标杆定标准

成功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也有人离去。在迎来送往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主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寄语成功新学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寄语成功新学年

成功学校创建18年来,全体成功人励精图治,创新拼搏,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近年来 ,成功学校蓬勃发展 ,优秀的老师特别紧缺 。而这时候 ,政府又

2025-04-03

笔凝岭雄 烘染云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山水画家史伟作品赏析

笔凝岭雄 烘染云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山水画家史伟

史伟先生的这幅六尺整张《晴岭归云》,纵横朴茂、凝涩古拙的皴笔造景,而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