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4
展览现场
当代青年艺术家“主动出击”
触摸市场脉搏
当代青年艺术家是艺术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深圳城市艺博会现场,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青年艺术家对市场的渴望,“主动出击”是他们面对市场的态度。
本届深圳城市艺博会参展艺术家,就出生年代而言,80、90后新锐艺术家成为绝对的主力,占所有参展艺术家的60%以上。这批青年艺术家在创作上不再拘泥于专业的划分,油画专业毕业的从事装置的创作,版画毕业的从事影像的创作,并不鲜见,而且敢于尝试通过多种媒介表达观念,从传统架上到装置、媒介与方式、综合材料的运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最年轻艺术创作群体,呈现出的极具活力、极其丰富、视野开阔的群体特性。?此外,今年还开辟了影像展示专区,并藉此鼓励青年艺术家的影视创作。在深圳城市艺博会组委会负责人看来,新锐艺术家的创作,不论是观念的表达,还是媒介的运用,都充满实验与挑战,这种特质对于这个年代的青年艺术家来说,是“属性”的自然表达。而这种表达最能与深圳的年轻艺术消费群体产生共鸣。
首次参展的厦门O空间在开展第2日作品基本售罄。当代油画艺术家吴肖峰是他们此次展会活动的主推艺术家之一。在吴肖峰看来,艺博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的饕餮盛会,更是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让他能够站在国际视野中与不同的艺术交流、对话。
来自Art&Harmony Gallery的艺术家小野池草介自小生活在俄罗斯,此次参加深圳城市艺博会正是借着这个平台触摸市场温度。“大家对我的认可,是对我艺术创作的支持,会鼓舞我继续前行。”小野池草介说到。由此可见,艺术家在博览会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视野、收获了信心,对他们而言,很可能是一次艺术的升华和蜕变的契机。
来自唐朝文化的青年艺术家沈愚作品如其人,丰富而细腻,深受深圳年轻藏家群体的青睐。在她看来:“这是个很纯粹的当代性艺博会,是一个多样性的平台,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展场中会有碰撞和交流。”也正是由于沈愚作品的独特内涵和趣味,观众与她的互动和交流非常频繁,更有不少人询问其工作室,表明拜访意向。
深圳当代艺术市场潜力巨大
专业藏家群体正在迅速构建
与习惯消费岭南画派的广州和消费浙派艺术的杭州不同,都是中产阶级人群丰富的城市,深圳并没有传统艺术品的消费习惯。“深圳是国内唯一没有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一线城市,年轻的消费主力并没有过多传统理念的束缚,对新的事物更具备学习能力。且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其强大的设计师影响阵容也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带动力量。”深圳城市艺博会负责人对深圳当代艺术市场信心十足。
本届中创艺博—深圳城市艺博会参展单位中,传统书画艺术仅占比不足40%,当代水墨、油画、雕塑、影像作品独占鳌头。从金融行业转至艺术行业的马来西亚艺术机构Aureo Gallery负责人蔡先生说到:“我个人非常看好深圳的当代艺术市场。这个城市的企业家、创业者更积极务实,善于学习,这给了当代艺术发展极大的空间。因此,我们选择在深圳开设了分支机构,并迅速累积起数量可观的藏家。”
台湾潮时艺术这次带来了青年艺术家蔡芙郡的“锦兔”和崔永嬿的“马戏团”系列作品,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里是培养青年艺术的沃土,希望这个博览会能越办越好。”潮时艺术负责人说到。
现场买家合影
“有一句话叫做‘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深圳这座城市强大包容心的体现。对本土艺术家的推广成为这个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深圳本土艺术家认识并带动本土藏家,是艺术机构、艺术家踏足深圳市场的有力保障。”深圳城市艺博会负责人如是说。“当更多的艺术家投身到当代艺术的领域来,这对中国的艺术来说就是一个进步和发展,当代艺术所强调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是理念的创新和表达。每个当代艺术家都应该有一个独特的思想窗口,而不是之前的千篇一律,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看到不同的艺术世界。”
家庭及时尚人群成消费主力
作品学术水准仍是关键元素
目前,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迅速崛起,开始成为新一代主流消费人群。在展会现场,80、90后的年轻观展团体占比70%以上,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盛会,也是时尚生活的一个部分。而在周末两天,父母推着婴儿车拖家带口观展的情况不在少数,艺博会仿佛已经会变成一种生活场景。在最后的消费统计中,恰恰是这些家庭观展团,年轻的时尚人士,为本届艺博会带来很高的成交量。
由此可见,作为艺术市场的细分领域,大众艺术消费正在高效的转化为新动能,持续推动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然而,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没有完整的甄别系统,评判标准也比较混乱,使得很多不具备甄别高低能力的艺术收藏者或者消费者面临着选择的困境。
本届深圳城市艺博会由此出发,以“一站式收藏服务”为出发点,为藏家精心挑选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兼备的艺术品。
“要推动城市转型,就是让艺术更多地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让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艺术、接触艺术、消费艺术,且这些艺术皆需是精品。本届深圳城市艺博会参展单位近40家,每一家参展单位都是经过组委会审核组的审核。我们不仅要为藏家提供符合其审美需要和消费额度的作品,还要保证其学术水准,确保其收藏和投资价值。”深圳城市艺博会负责人说到。“这是深圳城市艺博会的担当,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能够参与到艺术行业中来,从一个旁观者转变为消费者,由消费者转变为参与者,再由参与者变为收藏者乃至投资者,从而促进文化艺术品产业供给和改革。”
平台功能发挥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随着湾区概念的日渐升温,“同声同气”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呼唤着更紧密的交流合作。深圳城市艺博会发挥平台功能,积极回应,主动作为。于展会期间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画廊及艺术机构发展高峰论坛。
此次论坛活动共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42家知名艺术机构代表人参与。以大湾区艺术建设为契机,涵盖“粤港澳三区政策解读”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条件、发展方案、发展目标探讨”两大板块。此次论坛活动着眼大时代、大湾区、大战略、大视野和大未来,充分发挥广东与港澳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同的优势,通过行业交流、政策分享、专业市场解读等多维度、多方向,展现湾区发展机遇,思考艺术与与湾区、城市、经济、生活的关系,全面回应历史赋予的责任和机会,努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在艺术创作、市场共享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促进粤港澳三区文化艺术交流、交融,促进大湾区文化艺术融合发展和价值观认同。
深圳城市艺博会甘露先生发言
会上,参与人员就如何打破合作壁垒,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十一城画廊和艺术机构高效合作交流?如何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机遇,探索新型的、有效的合作模式,寻求更多领域的合作机会?跨区联合发展将会面临何种问题?如何通过社会力量推动湾区合作进程?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激烈探讨。
在深圳城市艺博会负责人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有近7000万人口,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为彼此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大湾区城市同根同源,未来必将实现共同发展。
香港画廊协会代表人提出:“在税务、抵押金、审批程序等方面真正做到一个经济体的实践,建立类似于INVASTHK的香港窗口帮画廊解决相关问题,降低市场开发的难度和风险,共创湾区艺术圈。”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士芳提出:“要促进形成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共同艺术品市场,破除搞市场壁垒,解除行政分割。”
深圳版权服务中心主任李江宁则认为,“当前,我们最重要的是应思考如何通过艺术这一渠道,真正实现‘三区联动’,做好发展定位,利用联合的力量,抱团改革,集群创新。”
讨论环节中,小组希望大湾区画廊能建立定期交流平台,增强三地画廊之间、藏家之间、从业人员之间的国内外交流,将国内与国际艺术资源整合在一起,完善政策。
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中创艺博—深圳城市艺博会初心不变,一直在路上。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