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1979湘西行 吴冠中是一位艺术的苦行僧

2018-12-21

文章来源:雅昌艺术网|0
1062次浏览
  进入湖南省博物馆的展厅,看到恩师的晚年之作和大量写生,艺术家刘巨德又陷入回忆。吴冠中,这位绘画道路上的一座明灯,在刘巨德看来,就是一位艺术的苦行僧。先生生前踏遍祖国大地,从南到北,无论高山、瀑布、密林、旷野,还是沙漠,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他的脚印。一位又黑又瘦的老人,经常被误认为是修伞匠,也被误认是叫花子,却用自己特殊的视角和发现美的眼睛,为这个世界留下关于“美”的启示。

  就如,湖南张家界得以名扬四海,就缘于40年前,艺术家吴冠中的一次意外之旅。

  1979年,60岁的吴冠中接到了一项任务,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绘制一幅《韶山》画稿,这一趟湖南之行,怎能少了写生。当地美协派了一辆车和两个青年,陪同吴冠中前往美丽的湘西,因为那里有好友黄永玉推荐的好地方。

  两个陪同的青年人中,有一位就是如今人们熟悉的批评家邓平祥先生,他回忆,本来归心似箭的吴先生,被人安利了一个“像桂林”的地方——张家界。即使也是湖南人,年轻的邓平祥也只是第二次听说这个地名,他翻开地图,发现离所住地仅一个小时车程。“要不去看看吧?”两位年轻人和吴先生商议,就这样,两三句话就改变了一个地方的未来命运。

  汽车行进了一个多小时,窗外风景依旧没有什么变化。一路平平的吴冠中开始面带愠色。直到又翻过一个山头,峰回路转,林场的奇异山色像帷幕被拉开,张家界映入眼帘。

  邓平祥还记得当时吴冠中激动的样子。他拉开车门冲了出去,疾步顺着山道向前走去,一路放眼四顾,还不迭地说:“这怎么像桂林,比桂林更奇特、更富野性!”吴冠中借来了林场工人们擀面的厚重大案,请了几个人帮忙抬入山间,泼墨挥毫。

  住了3个晚上,画了3个白天。在离开前一天的晚饭之后,吴冠中在邓平祥的陪伴下,在山间小道散步,吴冠中很动情:“我要为张家界写一篇散文游记,名字就起唐诗‘养在深山人未识’,今晚就写。”

吴冠中《张家界马鬃岭》镜心 设色纸本 104×200cm吴冠中《张家界马鬃岭》镜心 设色纸本 104×200cm

  后来,一篇《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发表在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报上,真正改变了这座小镇的命运。文中,吴冠中描述:“我先不知有虎有豹……一进山急匆匆就往石林和树林深处钻,是被景色美入迷了。石峰石壁直线林立,横断线曲折有致,相互交错成文章,不,可以说是‘画章’吧。人们习惯于以‘猴子望太平’、‘童子拜观音’等等形象的联想来歌颂自然界形式之美,还往往要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其酷似,其实许多石头本身就很美,美就美在似与不似之间。”

  从张家界回来后,吴冠中将大约30余件大型会没写生画在湖南省展览馆北面展厅专题展出。据介绍,这批作品的尺幅非常大,是拆下当地村民的门板画成的。余立新对这个展览印象非常深刻:“我参观了这个展览,因为震憾,又赶回去取回照相机翻拍了大部分作品。记得那个时间段,他还在湖南省展览馆做了一次专题讲座。1979年,当时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这样的艺术创作思维和创新形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1979年是个很重要的年份,1979年以后中国美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说机场壁画和星星美展等等。”杨卫从时间线上做梳理,“那一年发生的事情奠定了后来美术发展的基础。吴冠中先生明确提出形式美就是在1979年,也是这一年他到了张家界,这里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些巧合,可能也有一些必然的一些因素。”

  油画民族化与中国画现代化

  吴冠中展览结束后又发生了很多事,包括张家界因此广为人知,吴冠中提出“形式美”引发全国大讨论。在刘巨德看来,老师有一种发现美的能力,他对中华大地每一个地方他都想去画,不管在任何地方,他都能发现其独特的美。“他眼里的美是无边的,能把所有都看美。在新疆写生,看到老乡的土坯房激动不已,在流淌的小河看到浪花起伏的节奏美。他是用道的视野,一般叫它形式美,或者说用形式美、图像美的眼光去看。实际上他是作为真正的艺术家,用艺术形而上的道的视野来看所有的生命,所有的镜像,所以他看的到处都是美。”刘巨德回忆。

《瀑》 22x58cm 1985年 纸本《瀑》 22x58cm 1985年 纸本

  在接受邀请来湖南作画期间,吴冠中其时正从画油画转向画国画,并希望在国画方面有所造诣。在湖南省博物馆书画研究员刘刚看来,张家界之行对吴冠中后来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张家界有一种诗情画意,那种意境的韵味很浓厚。而吴冠中就是想通过用油画的那种色彩块面、光感来跟中国传统那种绘画的意境相结合,他的墨彩画既有新意感又有传统的诗情画意在里面,所以我觉得他后来表现艺术的手法方面,在中西结合方面,可能与张家界带给他的灵感还是有关系。”

《紫禁城》 45x48cm 2006年 纸本《紫禁城》 45x48cm 2006年 纸本
《岸》 70x60cm 2002年 油画、布面《岸》 70x60cm 2002年 油画、布面
《纵横》 62x41cm 2008年 纸本《纵横》 62x41cm 2008年 纸本

  希望把西洋油画的语言注入中国文化的灵魂,是一代人都在做的事,包括林风眠和庞薰琹这些老先生,而吴冠中这方面强调地格外强烈。吴冠中曾经将《石涛话语录》重读抄写,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艺术之父,与西方现代艺术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在研究画论的同时,吴冠中也曾提出的很多关于艺术的言论,比如说笔墨等于零。言论一出,颇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争议无数。

  刘巨德回忆,他曾经向吴冠中请教,中国艺术的精神最宝贵的在哪里:“他就说了一个字,‘韵’,气韵生动的韵,气韵生动。他第一强调的是生命的韵律,生命的节奏,第二个就是骨法用笔。人们说他没有笔墨。其实他有笔,笔非常锐利,把墨化为了彩。每个艺术家都可以有自己的语言和方法。吴先生在这一方面不保守,就是他对传统看的更大、更概括了。你看他的油画你就知道他的色彩都是用的墨法。至于他的国画,用文人画的笔墨来要求他,你就会觉得他离的很远,这正是他的独到之处。”

《羊圈》 50x61cm 1998年 油画、布面《羊圈》 50x61cm 1998年 油画、布面
《岸》 70x60cm 2002年 油画、布面《岸》 70x60cm 2002年 油画、布面

  “艺术有无数高峰,你只能取几峰,不能面面俱到,要把直觉、感觉到的要先拿出来。”老师教过的话,刘巨德记在心上,他还记得当年上课的情景。面对一个青年女模特裸体躺在那里时,吴冠中对学生第一句话就说,这是五百里大道,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不能长也不能短。“他看见的是这一条曲线的韵律。他没有像一般上课说解剖、透视、形体、色彩、冷暖、光影,完全是启发式的,想象式的教学。他对物象要提的是先把直觉、感觉到的拿出来,对语言也是如此。他要把绘画语言里最本质的拿出来。把美术史翻开,你就会发现他这些画太有传统了。如何理解笔墨是每一个画家应该思考的话题,而吴先生给我们开启了另一扇门。”

《窗外无月》 49x48cm 2007年 纸本《窗外无月》 49x48cm 2007年 纸本
《窗外无月》 49x48cm 2007年 纸本《窗外无月》 49x48cm 2007年 纸本
《深宫二十年》 45x63cm 2006年 纸本《深宫二十年》 45x63cm 2006年 纸本

  杨卫将吴冠中视为承前启后的人物,终结了油画民族化的探讨,开启了形式美的话题。吴冠中的重要性,在于他把政治性的术语给剔除掉,艺术重新回到本体,回到艺术家的个人创造力,这是吴冠中先生的意义。

  事实上,对于吴冠中的关注和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

  2018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与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风筝不断线—走进吴冠中的绘画世界”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这是近些年来吴冠中作品首次大规模展出,共展出浙江美术馆珍藏的吴冠中绘画作品80件,包括速写《云南行》等41件,油画《羊圈》、《眼》、《江南旧梦》等10件,墨彩画《紫禁城》、《竹林》、《老屋》等29件,均源自吴冠中极其长子给浙江美术馆的捐赠。

  吴冠中走了,他留下的话仍是振聋发聩。在刘巨德看来,这并不是本意:“我感觉他并不是一定要震撼这个时代所说的惊人的话语,他不是这么想。他主要是对艺术的一种真诚、狂热、迷恋,好像他是一个艺术的宗教徒一样。他要为艺术而亡。”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859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2925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157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042热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作体现了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

 2件作品 348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5486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7227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3791热度

最新文章

山川墨韵 万象葱茏——当代著名画家程大利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山川墨韵 万象葱茏——当代著名画家程大利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在《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

2025-04-11

秋色满目 棋乐怡然——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秋色满目 棋乐怡然——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作品(《西部成功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当代人物画家马海方先生,出生于北

2025-04-10

天机流动 音韵叠出——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马兴瑞先生花鸟画有感

天机流动 音韵叠出——读《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马兴瑞先生花鸟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看十几年前,年过五旬的马兴瑞先生小品花鸟画,体会

2025-04-09

因水造境 襟怀家山——贵州美协原主席杨长槐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浅析

因水造境 襟怀家山——贵州美协原主席杨长槐先生作品(《西部成

宾虹翁《虹庐画谈》中说:“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从真山水面目中写

2025-04-09

老健古朴 静谧天真——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家安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老健古朴 静谧天真——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家安先生作品(《西部

“宁丑勿媚,宁拙毋巧,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 每每看到何家

2025-04-07

徐悲鸿《负伤之狮》背后的故事

徐悲鸿《负伤之狮》背后的故事

徐悲鸿喜欢狮子,也喜欢画狮子,积稿颇多。他认为狮虽为猛兽,然性情和易,他

2025-04-03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

在影像洪流中重构艺术史诗——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

综观展厅可以看到,参展艺术家大都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他们既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楼管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政教老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楼管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政教老师

“四严”管理,即严格管理、严而有度、严中有爱和严盯紧抠。这四个“严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素质教育树标杆定标准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为素质教育树标杆定标准

成功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也有人离去。在迎来送往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主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寄语成功新学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寄语成功新学年

成功学校创建18年来,全体成功人励精图治,创新拼搏,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2025-04-03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近年来 ,成功学校蓬勃发展 ,优秀的老师特别紧缺 。而这时候 ,政府又

2025-04-03

笔凝岭雄 烘染云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山水画家史伟作品赏析

笔凝岭雄 烘染云生——《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陕西山水画家史伟

史伟先生的这幅六尺整张《晴岭归云》,纵横朴茂、凝涩古拙的皴笔造景,而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