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九寨沟》赏析

2018-12-13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0
1037次浏览
原标题:何海霞《九寨沟》赏析

  九寨沟(国画) 193.7×178.7厘米 1996年 中国美术馆藏

  何海霞(1908—1998)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北京人。早年从师张大千学画,1946年随张大千入川写生,1956年调入陕西美协从事专业创作,1983年任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为“长安画派”代表画家之一。

  提起何海霞,人们自然会想到“长安画派”。但我们今天看到的《九寨沟》这幅作品,却是他晚年变法,跳出“长安画派”界格之后的作品。

  1961年10月在北京等地举办的巡回展览中,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的主要成员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李梓盛、康师尧、方济众等人共有150余件作品展出,此次展览在美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长安画派”的名字一时间享誉全国,石鲁、赵望云、何海霞被称为“长安三杰”。“长安画派”重视当代生活与革命题材的表现,重视现实对象与现代人物的描绘,他们力求体现出绘画手法及审美情趣的时代风格与地域特色,认为中国画作为时代的产物必定能反映时代的风貌。这也正是何海霞在1949年告别老师张大千之后,在新社会、新环境、新创作理念下生发出的新面貌。围绕着全新的思路,何海霞在传统绘画形式上作了大胆突破,在不脱离传统运笔和水墨的前提下,以写生结合创作,大胆运用自己早先打下的色彩的表现功力,使画面体现出全新的风貌。

  1984年,何海霞被调往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年逾古稀的他刻有这样一方印章——“苍暮年大有所为”,表明自己要随着时代变迁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挑战自我、变法求新的勇气和信心。上世纪80年代后,他的山水画风格和表现形式开始有了显著变化,画面上呈现出笔墨与色彩交融、气势与意境交映生辉,讲究用笔用墨。到了90年代,何海霞的作品比之前更加自由挥洒,无论是辉煌的金碧山水还是逸气洒脱的泼墨泼彩,都能看到他已跳出“长安画派”的界格,走向更富时代气息的新的“自然”。此时的何海霞,已熔古今、东西于一炉,得百家之长而达到了“画自己”的自由表达境界——成功完成了衰年变法。《九寨沟》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一幅艺术精品。

  九寨美景

  纵观全画,满纸烟云,笔墨淋漓。远处,山峦层叠,连绵起伏,林深叶茂,郁郁葱葱,云绕山间;近处,山耸云端,河流纵横,溪水潺潺,古木参天,水溪云海相映成趣。真是山借水势而峻峭,树依山形而妩媚,水漫石而染色,云绕山而生彩,千奇百态,色彩斑斓,好一幅既壮观又秀美的九寨美景。

  “平远式”构图

  整幅作品采用了传统山水画中的“平远式”构图法。取景由近景的树木、石崖及中景的密林、山峰,再到远景的山峦,至更远处影影绰绰的群山剪影,山与山之间以烟云流水巧妙衔接,过渡自然。在“平远”的基础上,何海霞将胸中丘壑尽付其中,仿佛在高空上俯视群山,使得尺幅之间辽阔深远,气象万千。

  笔墨设色

  整幅作品笔墨苍润,技法娴熟,成功地把水墨、青绿和金碧重彩相结合,淡墨法、积墨法、泼彩法、重彩法相互交织,用笔上骨体坚凝又笔力雄健,达到了形神兼备、浑厚华滋的笔墨境界。

  款识

  何海霞先生在画右边题曰:“九寨沟,中南第一峰,密林深处四时云雾迷蒙。人文始祖,神农栖身于其中,人兽相居,尝百草,医生物,相传,亦为人类造福,传颂后世。是否属实,有待考。八十八叟寓居沪上,海霞并记。并签印三枚:何瀛(白文),海霞(朱文),沟坎一生(朱文)。

  回看何海霞艺术生涯,他一路从传统中走来,沧桑坎坷,饱经磨砺,终于形成自己雄奇奔放、浑厚壮丽的艺术风格,不愧是一座巍峨耸立的中国山水画“世纪末的丰碑”。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075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265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36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252热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作体现了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

 2件作品 357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5768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7566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3897热度

最新文章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

“朱兆森先生师承陇上人物画名家李宝峰先生,其画面人物取象上立足于西部高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真正的成功人,没有抱怨,只有实干,因为我们要拥抱明天!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做工作尤其是教育工作,仅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既定 目标,除满腔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从广义来说,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 她) 就注定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校新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

让我们携手并进,创新发展,不断壮大成功队伍,不断提升成功质量,不断发扬光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人生漫漫长河,要与许许多多的诱惑博弈搏斗。人生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大大小小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

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在兰州成功学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人,如果不做校长,就做名师。而校长和名师都需要在指导班主任岗位历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小学的孩子今天就要离校了,愉快的假期生活也拉开了序幕。相信 以“假期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2025-04-17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作品赏析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

 本网消息 甘肃成功书画艺术研究院、成功美术馆,联袂策划的书画作品宣传介

2025-04-16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浅识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

李胜彬先生花鸟画在坚守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同时,用没骨笔墨坚守着花鸟画形神兼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