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艺)陈玉圃:文人画的现实意义

2018-11-29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0
812次浏览

  晓风漫卷岭头云(中国画)
  陈玉圃

  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传至当代,不断开创写意新境。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之赵孟頫,作为“吴兴八俊”之一,不仅书画兼擅,还是元代文人画领袖人物,其在文人画理论上的重要建树,于中国美术史更是影响深远,从其书画作品、理论,可以管窥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以及精神内涵,泽被当下中国画的发展。

  赵孟頫晚年曾作诗一首:“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字里行间流露着许多人生尴尬无奈之情,但却明确表达了画家以真性情付之绘画的精神寄托。绘画的灵魂不是创新,而是真诚。卖弄、作假,或为金钱创作,无以出艺术精品。一个人的品德、学养,都在作品中有所展现。从赵孟頫的传世名作《鹊华秋色图》来看,整体感觉淡雅,行笔非常从容。明代董其昌在《鹊华秋色图》上曾跋文曰:“吴兴此图,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故曰师法舍短,亦如书家以肖似古人不能变体为书奴也”。董其昌将赵孟頫及《鹊华秋色图》置于中国书画的历史长河中,以美术史家的眼光,得出了准确、公允的评价。

  “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赵孟頫主张绘画师法唐代,学唐人的古朴简易。因为南宋院体画之末流往往圭角毕露,赵孟頫从中看到了南宋院体的衰微,故提出“作画贵有古意”以及“书画同源”说。正如赵孟頫在《自题秀石疏林图》中所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提出“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以突出绘画的书写性,不仅身体力行,更泽流后世。

  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说,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那么,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差异何在?南宋院体画为什么会向文人画过渡?赵孟頫又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他说,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

  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尊道而行。所以,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那么“道”又该如何追求?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损即减,减到无可再减,便接近了那个生生不已的道源,也就是万物之母。虽现无为,而无不为也。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

  诗者文之极,画者诗之极。在中国文化中,画、诗、文,其实都是一体的。作为绘画,求道就要从两个方面去追求,一个方面是形而下,一个方面是形而上。绘画作为造型艺术属于形而下。形而上就是文化精神,是审美。画家如果画不好画,往往是因为不懂得审美,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丑。所以,不学习传统文化,想要画好中国画是不可能的。

  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审美的根源是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的根本利益。文化是本着众生的利益而创造的。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

  《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化种子、尚朴的种子。我们不是不重视经济,但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不是没有竞争,我们的竞争是争之以理的君子之争。《淮南子》的“君子之国”比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还要高。老子的理念是独善其身,是出世的,《淮南子》讲的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却可以适用于整个世界。就像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国与国之间携手共商未来,这样还会有战争吗?这岂不是人民的福祉?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是在道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这就是东方人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我们要尊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陈玉圃,1946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先后任教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广西艺术学院、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擅山水兼作花鸟及简笔人物,格致简淡。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陈玉圃》等多种个人画集,编著有《山水画理》《国画写意四君子》《荣宝斋画谱》《陈玉圃解析唐寅》《南田画跋解读》《樗斋诗丛》等著作。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5日 12 版)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书画家网
杜滋龄
杜滋龄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画界风格鲜明而成绩卓著的艺术家,其笔下人物汲取技法丰富,

 5件作品 1075热度

师恩钊
师恩钊

师恩钊先生的山水画,着力表现北方山水的奇峻风光,构图恢弘大气,笔墨雄浑苍

 6件作品 3265热度

张捷
张捷

传统和生活,是绘画创作的两大重要源泉。前者,不仅以古人浩如烟海的经验总结

 7件作品 2368热度

裘缉木
裘缉木

孙过庭《书谱》中,对古与今、旧与新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对比批评主张,

 5件作品 2252热度

李翔
李翔

李翔先生的古典人物画作体现了关于中国画的“形神”之论,历代以来多有阐述。

 2件作品 3570热度

张松
张松

“张松先生的山水绘画,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乡芜湖的山水风光、湖中烟

 5件作品 5768热度

王梦湖
王梦湖

中国山水画是以“畅神”为主要宗旨,画家在对传统画技法和现代创新技法的理解

 9件作品 7566热度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

尼玛泽仁的绘画体现了藏、汉族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整体风格,充满了玄

 4件作品 3897热度

最新文章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析

线墨有致 高原风情——兰州美协副主席朱兆森先生作品(《西部成

“朱兆森先生师承陇上人物画名家李宝峰先生,其画面人物取象上立足于西部高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感恩昨天 珍惜今天 拥抱明天

真正的成功人,没有抱怨,只有实干,因为我们要拥抱明天!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弘扬成功文化 建设一流名校

做工作尤其是教育工作,仅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既定 目标,除满腔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从广义来说,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 她) 就注定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校新的思考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关于创办社会尊重的 优质品牌学

让我们携手并进,创新发展,不断壮大成功队伍,不断提升成功质量,不断发扬光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戒“ 贪 ”是大智慧

人生漫漫长河,要与许许多多的诱惑博弈搏斗。人生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大大小小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

加强成功文化建设 积淀深厚文化底蕴 —在兰州成功学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不做校长 ,就做名师

成功人,如果不做校长,就做名师。而校长和名师都需要在指导班主任岗位历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布置好寒假教育作业

成功小学的孩子今天就要离校了,愉快的假期生活也拉开了序幕。相信 以“假期

2025-04-17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节选):小学的突破口在教育

2025-04-17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作品赏析

笔墨浑肆 写意寓兴——《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当代女书画家任冉

 本网消息 甘肃成功书画艺术研究院、成功美术馆,联袂策划的书画作品宣传介

2025-04-16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浅识

删繁就简 形神兼备——《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李胜彬先生花鸟画

李胜彬先生花鸟画在坚守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同时,用没骨笔墨坚守着花鸟画形神兼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