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6
赵无极《22.07.64》1964年作
油彩画布161.5×199.5cm
1959年,赵无极在巴黎买下一座仓库改建成为一个工作室,1963年改建工程完毕。工作室的设计旨在与外界完全隔绝,没有通向外面的窗户,只有一个玻璃屋顶用来采光,这个空间被认定是一个孤立的工作场所,尽力避免任何与相邻的真实世界的接触。画室成了某类冥想的密室,不受干扰。赵无极这样的设计,就是希望脱离尘世间,甚至大自然的各种物象的限制,让心灵释放在画布上,开创一种新的可能性。
在1950年末的数次纽约之旅中,赵无极领略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以及行动绘画理论,并评论到:“他们的画作充满着自由、狂暴以及清新。我喜欢他们狂暴的一面,以及他们将颜料播撒在画布的形态,彷佛他们既不背负任何过去,也不传承任何传统。”另一方面,195年代中期,日本前卫书法的蓬勃发展,也令赵无极与前卫书法的方向不谋而合,同样以籍由古老的形式,去探索新的创造力的现代精神气质。赵无极在晚年回忆起60年代的历程,曾说“我那十年时间全速前进,像驾驶跑车一样”。
新的工作室的大型空间有足够的空间移动画架,也让他对大尺寸作品得心应手。当时在巴黎能买得到的最大尺幅的常规画布是120号(195x130公分),超出常规的尺寸画布则需定制。本幅完成于1964年盛夏的作品《22.07.64》,则是赵无极在搬入新的工作室后,以特别定制的超大画布(161.5x199.5cm)完成的震撼之作。他曾说:“绘画就是与画布之搏,肉身之搏,尤其在大尺寸画布上,得以施展更多身体动态,真正投射到作品中。”
《22.07.64》的画面色彩以明黄、墨黑及纯白三色为主基调,再由三色相加成不同的多个色阶及色调交相重迭,挥洒出一个色彩千回万转的空间,和化现出或浓或淡、若轻若重的视觉层次,完美诠释“少既是多”美学内涵,当中亦蕴含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墨即是色”的技法及观念背后高度的单纯性与象征性。所以,赵无极在作画时并非简单地选择同色系的颜色,而是通过同色系油彩的不同处理手段,以及千变万化的运笔,将较少的色彩组合成丰富而清透的空间结构,力图打造出无限深远的山水意境。
在画面的左侧方,赵无极以大刀阔斧地以笔刷沾以赭黑色颜料,倏忽刷写出笔力劲健的墨黑线条,充满了苍劲的运腕力道,以一种震慑的气势,由画面左下方呈“Z”形在画面中蜿蜒攀升,呈现腾跃云雾的飞龙在天的形象,这成就了画面的主题,也为整体视觉的动态与架构布下了主干。值得一提的是,赵无极的家族背景显赫,族谱可追溯至中国宋朝皇室。他自幼跟随祖父学习中国文化,对龙的寓意绝不陌生。他曾在1954年创作画作《龙》,以象形文字为符号来源,以细笔刻画的方式将中国上古文化中龙的造型呈现。而在《22.07.64》中,他灵活运用了宋元美学传统的形式表现气势、立体感、空间变化的美学原则,超脱于“形似”、“具象”、“模拟自然”的表现方式,以更为抽象的方式去展示自然与灵物的动势、生机、气韵。
另外,此作曾于2011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中以3538万港币成交。而与本拍品创作于同一年的,构图、风格类似的、尺寸较大的一件赵无极油画《29.09.64》(230×345cm)于2017年5月佳士得春拍上拍,最终以1.5286亿港币成交。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