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相关阅读:[雅昌专稿]拍场教父张宗宪
齐白石《福祚繁华》立轴设色纸本178×49cm×4
1920年作估价:8000万-1.2亿元
钤印:阿芝、齐木人、老苹辛苦、木居士、齐房
题识:
(一)庚申五月初十日起,至十三日止,此四日为南湖弟画此四幅。兄房白石翁。
(二)余生平所作之画最稠密,以此四幅为最。阿芝。
(三)余画此幅成,得诗一首,惜无空处,不能写上。萍翁。
(四)濒生。
鉴藏印:云海阁珍藏印(四次)
胡鄂公(1884-1951)
原名荣铭,字新三,号南湖,湖北江陵(现公安县)人,革命家、政治家。
由齐白石的题跋可知,此画是送给“南湖弟”即胡鄂公(1874-1951),字新三,号南湖,湖北江陵人。曾参加辛亥革命,创办《大中华日报》,历任第一届国会众议员、湖北省政务厅长、教育局次长、上海《时事新报》总经理等,抗战前后曾任孔祥熙私人秘书;同样是中共元老,胡鄂公在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两广事变”、“西安事变”和抗战初期,均有重要意义。
民国时期,胡鄂公往往担任要职,活跃于政坛,与各方人员多有接触,以至交游满天下。其与程潜、张群等政界人物,林纾、吴昌硕等文化名流等都有或深或浅的情谊,与齐白石的往来更为一段著名的艺苑佳话。胡鄂公是齐白石的贵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是齐白石的媒人,1919年7月,58岁的齐白石能娶到18岁的胡宝珠当偏房,他功不可没。
1917年五月,年近六十的齐白石为避家乡兵匪之乱,只身赴京,鬻画、治印为活。1919年,齐白石与胡鄂公相识,并迅速成为知己,胡鄂公在琉璃厂清秘阁买下齐白石仿八大六条屏《秋声》,并大为称赏,白石“感南湖知画”而作了郑重的题记。并有了后来胡南湖“报公以婢”的故事传为美谈。
1920年
齐白石画了这幅《水草、虾》,画面题有南湖先生劝白石一定要留在北京发展,不要返回湖南故里
齐白石初至北京时,甚少有人赏识,胡鄂公对其百般鼓励,堪为伯乐。齐白石为胡作了大量画作如《南湖庄屋图》、《不倒翁》、《紫丁香馆图》等,著名者有《芦草游虾册》(1924年)戏题:“南湖弟多儿女,余戏赠画册各一帧已得九数,尚余三帧留待他日添完补款也。”直至四十年代中期,均有为南湖而作的绘画,山水、人物不一而足。每逢胡氏生日,齐白石往往将贺寿图提前画好奉上,而胡鄂公则一边购买齐白石画作,一边为其揄扬,时而会在齐白石画作上一题再题。
齐、胡二人的交情因齐白石向胡家女佣胡宝珠提亲而更为亲密。胡宝珠“为四川人,五六岁时,为匪人辗转贩卖。民国六年众议院议员陈君汉传(名国疆)之夫人,由蜀入平,经重庆时买为婢”。张勋复辟时,陈汉传避祸南下,将其送给胡家。后齐白石欲纳为妾,请姚石倩提亲,得胡南湖许配,宝珠本人同意而结婚,齐白石80岁时扶她作正室。胡宝珠颇有艺术天赋,临摹起齐白石的画作,竟然老头子都难以分辨。后来为避免外人非议,胡宝珠不再画画,专心照顾齐白石起居。
齐白石和胡宝珠
齐白石的生命力旺盛,胡宝珠前后为他生了4男3女,到78岁时还得了小儿子齐良末。老头子对小娇妻也宠爱得紧,还专门写了一个告示,告诫弟子们不要对师母乱献殷勤:“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
回到作品,二十年代,年富力强的齐白石在构思和技巧上已经完全成熟,亦在北京获识陈师曾,经后者的指导开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向个人独特的“红花墨叶”风格大力发展。此件创作于1920年的四屏大费“四日”之功,于六尺长幅上绘制四时花果,枇杷、荔枝,豆荚、老少年、芍药、芙蓉、桂树、金菊等吉祥花果一一入画,枝干蔓延,花叶满铺,敷色秾丽绚烂,茂密厚实。
1920年
庚申年白石画给梅兰芳的成扇,构图也是画得满满密不通风,说明白石画给最尊敬的挚友,都极其用心的把整个画面画满,以示诚心之意。
大家都知道,齐白石卖画不论交情,按润格来,不兴多画的。但齐白石画给最尊敬的挚友,都极其用心,著意营造,布满整个画面,以示诚心之意。连老头子自己都感慨:余生平所作之画,最稠密以此四幅为最!画完之后,老头子的激情仍然遏制不住,又开始吟诗。齐白石自己号称“诗第一”,书画印都是余事,画得这么密不透风,题诗都显得很尴尬,老头子只好自嘲:“余画此幅成,得诗一首,惜无空处不能写上。”
齐白石有别号“齐房”,间或见于早年作品上,如本幅署款“兄房”即是。另有钤印“齐房”、“老苹辛苦”均是早年难得一见的钤印。白石花卉一屏难得,四屏更是颇费周章,非得意之作,难以如此完美保留。“云海阁”主人四钤珍藏印,足见其精湛珍贵。另外,波士顿美术馆现存一套大总统曹锟上款的齐白石《花果四屏》,创作年代相仿,尺寸相若,由民国著名油画家方君璧女士与其家属于1980年捐赠。
齐白石花果四屏1920年作
波士顿美术馆藏
说明:
1。大总统曹锟上款
2。由方君璧女士与其家属于1980年为纪念曾仲鸣而捐赠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