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勇: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
2008年,北京荣宝拍卖(下简称荣宝)在前掌门人离任后陷入困境,当时正值金融危机,竞买人资金链的突然断裂,使得作为中介方的拍卖公司不能按时向委托人兑现。在一次次催款无果的情况下,一些失去耐心的委托方甚至要将荣宝告上法庭。“内忧外患”中,原荣宝副总经理刘尚勇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他是否真能扭转乾坤?
临危受命赢得市场
刘尚勇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仍不免带着感叹。“当时不仅董事会质疑我的能力,同事们也纷纷摇头。”一向以随和性格与人交往的刘尚勇,在令人感觉亲近的同时,仿佛缺少点儿管理者应有的威严。另一方面,刘尚勇当时在专业方面的知名度,也远远没有成为说服众人的理由。
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务危机,刘尚勇当时感到心里没底。“最困难的时候,连图录印制、人员工资等费用都要从荣宝集团借用。”他找到荣宝拍卖董事长马五一寻求帮助。后者只给了他一句话:“办法永远比困难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刘尚勇始终在琢磨这句话的深意,却不得其解:“看到的只有困难,没有办法。”突然有一天,刘尚勇读到一位哲学家的一句话,深受启发:“寻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打开公心。”言下之意,只有真正为企业、为员工考虑,别人才会把办法提供给你。
刘尚勇果断地实施起颇为有效的奖励机制。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段时间自己就好比《亮剑》中的李云龙,“无论员工用扁担、锅勺或者擀面杖往前冲,只要‘打死敌人’就奖励”。刘尚勇认为奖励机制是经济学中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确奏效,很快,荣宝的业务员如八仙过海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业绩大增,“在年底奖励的时候,有6名员工的奖金数额排在我的前面”。一年之后,荣宝走出低谷,并逐渐赢得了应有的市场份额。
如实兑现藏品价值
1983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刘尚勇被分配到北京市文物局,文物行业对于他来说是个需要重新学习的门类。“当时老师傅还是凭经验教授,比如今天拿着一个磁盘子对我说,小刘,记住这是康熙年代的。过几个月再拿出来问,这中间我已经看过不下几百件磁盘子了,哪还能记住这个盘子是哪个年代的?”刘尚勇认为,这种经验式的教授方式,没有系统的知识梳理,如果不是从小入门拜师,很难学习。恰好此时,北京市文物局组织一批大学生,为当时著名的各门类文物专家整理经验知识,刘尚勇便是参与者之一。“把这些老先生的经验用我们新式学习方法进行逻辑性的排列和归纳,从此有了断代、比对的依据,文物行业终于褪去了神秘的面纱,可以系统性学习了。”
做了快10年的编辑后,1992年,北京荣宝斋成立出版社,刘尚勇被作为人才挖来,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进行知识性梳理。1995年,国家开始重视艺术品拍卖,荣宝斋成立拍卖公司,一向具有经济头脑的刘尚勇如鱼得水,进入拍卖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自此,中国拍卖版图的风云变化,在刘尚勇眼中有了不一样的解读。
刘尚勇说,“文革”后一些退赔给个人的古董艺术品掀起了中国内地拍卖的第一波行情。当时这批东西的主人大多已去世,后人对藏品价值不甚了解,同时,在出国潮的涌动下,很多人需要现金兑换外币。在这种情况下,拍卖行提供了兑现价值的平台。“结果很多珍贵藏品被拍卖行卖出,而买家大多来自境外。”然而这波行情大约只延续了一年多时间就戛然而止,“差不多都让境外的人买光了”。刘尚勇说,在1999年到2000年的时段内,拍卖行几乎无物可拍。
没有想到,2003年的非典,却给予了拍卖市场第二次活力。“此前的中国人为了经济腾飞,不顾一切地往前冲,直到非典时,人们被迫留在家里,被迫反思自己的生活,忽然觉得,生活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珍爱享受生活?”刘尚勇说,一些人开始把自己积累的资本拿出一部分投向艺术品市场。“中国人开始将以前流落海外的东西买回来。”这波行情导致各大拍卖公司纷纷从海外征集拍品,有的拍卖场中,拍品60%都来自境外,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现象。
不过好景不长,2006年,随着各大拍卖公司的不断征集,海外资源逐渐枯竭,回流的拍品质量大不如前,市场再次回落。然而,和前一轮的沉寂不同,这次回落后,恰逢海外资本操纵中国当代艺术,使得该门类在各个拍卖公司大放异彩,直到2009年金融危机后,遭受重创的海外资本撤资离开中国艺术市场,致使中国当代艺术一蹶不振。
2009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领域各个投资环节的变化,一些基金、大机构开始瞄准艺术品市场,并在他们的注资下,将中国艺术品市场推向亿元时代。刘尚勇认为,这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一次颠覆性改变,它所带来的视听冲击不仅震撼了艺术品市场之外的旁观人群,而且也令拍卖公司一时间理不顺头绪。“一开始我们也羡慕一件作品怎么卖那么贵,也希望创造自己的奇迹,但很快,我们发现这不是荣宝的方向。”刘尚勇说,快速拉升一件拍品的价格,过早透支其未来的行情,不仅会对今天的买家造成伤害,而且还会为拍卖公司本身的征集带来麻烦。刘尚勇认为,亿元拍品可以是市场偶尔出现的个案,但不应该是常态。
明白了这个道理,刘尚勇说,荣宝的方向是兑现藏品的价值。拍卖行业中很多人还是比较冷静的,没有人天天想着发财,只要能帮他兑现价值就行,值100万的东西,能卖到120万,他就会很高兴。
如实地兑现价值,是荣宝的方向,当然也有可能成为未来拍卖行业的整体方向。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