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天地间 写真笔墨中——浅析著名山水画家程振国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的艺术创构

取象天地间 写真笔墨中——浅析著名山水画家程振国先生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的艺术创构

   2023-02-23 08:44:46   浏览数:


程振国先生作品《
雨激峡江云起图

    笔者题中所谓“艺术创构”何也?即为它的创作过程与构成要素,其本质上可谓涵盖内容极广极丰,实非三言两语能说的明白。近日笔者见《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数幅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程振国先生,不同时期的山水佳作,对其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略有所悟,对其创作过程亦稍有体会,故不惴浅陋之思、粗疏文笔,以“创构”为提要,试做一些极为浅显的分析。或有不当之处,但请方家批评!
 
    一、鸠集诸元、深彻繁复的画图创作过程


    近现代绘画艺术大家张大千先生说:“游历不但是绘画资料的源泉,并且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可见画家于自然生活中细细观察,而储大千于胸壑的“体物”,对其之后的创作过程及一幅作品的最终呈现,是多么的重要。如此次刊载程振国先生早期的《忆写湘西路上所见》《湘西小景》,及近年所作《玉江峡关图》等作品,仅从题跋可知这些或大或小的山水画图,俱是画家以悠游于祖国大好河山间所见自然美景,统摄入其画图的艺术性表现,亦深蕴着画家取象天地的“感物”获得、“感兴”触发、“神会”蕴造、“凝虑”取舍、“虚静”之造及“理法”运用等创作的脉络过程。




程振国先生作品《忆写湘西路上所见》

    譬如《忆写湘西路上所见》《湘西小景》两幅,从“心师造化”的感物来说,即为以湖南“湘西”山河风光和人文风情入画的图构呈现。画中枝干纵横、浓荫繁密的草木荫庇分割下,伴于溪涧水岸的山石筑基、土木混建的湘西民居,阡陌纵横的一块块水田,水流奔涌的激荡山瀑,以及河畔石阶上的浆洗村妇,悠游于河水上的蚱蜢小舟等等,错落有致而气象俨然。这些出现在画家作品中具有鲜明湘西地貌风情特征的物象,俱是收入画家眼底的“湘西路上所见”现实之景,亦是这自然之象触发画家创作冲动的“得妙物于神会”(唐·李嗣真语)的“兴会”所致。

    当然画面上的山水“艺象”表现,有了“师造化”“心会神融”的外物激发和主观体验之外,更需要画家以基于画理技法要求的删拨增减,及进入“澄澈”“虚静”之心境等的创作实践。故而如前作对“湘西路上”所谓“忆写”,实则是物象进入画家视野、存于画家心乡,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酝酿、思想加工的主观表达。其间溪瀑之远近高低,草木之疏密稀繁,舟舸之或泊或行,乃至笔墨之或纤或粗,色彩之或浓或淡,又都见画家主观神思观照客观山水景象的获得表现,也内蕴着画家的学养积淀、审美主张等。既为其“湘西山川”与之“神遇而迹化”的心物熔冶反映,亦见代这迥异于常“山川语”的写意传情抒发。




程振国先生作品《湘西小景

    程振国先生对外物自然的感物体验和传情写真,于其近年来所作画图中,愈加精微神妙。如绘于辛丑年的这幅《雨激峡江云起图》,画面所构写的显然是雨中峡江景致。大雨滂沱之下,水岸村落山谷的溪涧水量猛涨,挂于近景崖壁上的三两瀑布声势愈发雄壮,风雨激荡的长江峡谷水势愈发汹涌,往来于江面上的舟船赶忙收起风帆、降下桅杆,纷纷涌入江岸村镇港口躲雨避险。画家不仅通过瀑布、溪谷、帆船、江水等这些物象的侧面描绘烘托,达到了其画面对“雨”的艺术构想和“激”的神思表达,而见峡江之中往来舟船、居住百姓,突遇暴雨的真实生活情状,及这种降雨天气所带来的紧急险峻情势凸显。同时也还以画面中愈加清空的山色,越显苍翠的草木,以及对面远山间蒸腾而起的烟云等景物的造写布置,表达了画家主观上对这峡江绮丽景象咏叹之情和赞美之思。

    而在对画作题跋里“旧游印象”的记述遐想中,我们依然还可觅得画家将其早年悠游于奇山秀水间,采风写生所得天地之象,蕴化为画图具象的鸠集呈现。这蓄储于他胸壑间的大千奇景,历经岁月的酝酿,通过神思的运构,继以学养的加持和审美的导引,于主观意识与客体景物交融间,呈现在画面“迁想妙得”的运思构想上。画家将其对风雨中生民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及对山川自然情貌的赞颂,寄寓予这抓住“峡江”雨景之象的着意强调中,融注于笔墨、图示画语的情志彰显上,继而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由自然现实的澄澈观照,到意象蕴构的凝虑增剔,再到画面表现的具体绘写,等等一系列错综复杂又精妙幽微的绘画创作过程反映。再有如《玉江峡关图》中的“意写旧游印象”,《忆写湘西路上所见》中的“忆写”等,俱是如此、妙用无穷。




程振国先生作品《玉江峡关图》


    二、臻于化境、与道同机的画面构成

    再从画家呈现给观者的作品具象反映,赏析程振国先生“取象天地外,写真笔墨中”画图的“构成要素”,又见其承古写今、熔冶物我的艺象特征。以及其笔墨承载、章法布排、色彩赋神上,涵盖“辩证统一”哲学审美之旨,跃动着音韵律动情致,流溢着诗性神韵内质,而臻于化境的丰饶画语艺象外显。唐人张彦远认为“经营位置”乃“画之总要”,我们以程振国先生的《玉江峡关图》一作为例剖解其画面构成要素,也不妨以此为切入口试做赏读。

    就构成画面的章法要素角度来看,远景左狭右阔的纵向峰岭耸峙相对,影影绰绰的三五点点帆影,及水墨滃晕烘托和留白对比的朦胧烟云,带来了江水支流由远及近的汤汤之势。近景墨色浓重、皴写鲜明的错落峰头,还有横向陈置于江水之滨而屋舍点缀、舟船暂歇的水岸江村,以及由水岸浅滩延伸入江心如壁如垣的横亘礁石。诸般山水物象主宾呼应、纵横交错、藏露相映,不仅造构出山势岿巍、峡江险峻的自然山水之象,屋舍鳞次而熙熙攘攘的峡江村落生活场景,“舳舻相继,络绎不绝”的江面水港繁盛之象;也还于突显辩证意味的组构中,极大的丰富了画面空间,赋予了画面“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诗意画境。




程振国先生作品《溪山有居图》

    从画面的色彩、笔墨而言,这幅《玉江峡关图》整体设色浅淡,呈现出峡江烟云的雾霭朦胧荫翳的韵致;山石亦多用掺杂入淡墨的冷色调敷染,而极见其潮湿润泽的自然情状。同时也还于近景草木的绿色点染中,强调提升了葳蕤丰茂、生机勃勃的神采。线之勾勒皴擦,墨之渲染晕淡的笔墨运用上,近处山之肌理构写鲜明而斑斓层叠,远山少皴多染又枯润交错恍然一片。江水之象造写,更是曲线婉转、盘桓缠绕而见水流迅疾之貌。从诸多笔象可见,画家在继承“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的传统笔墨意趣,之于客观物象形廓构造和精神塑写基础上,又充分考量了客观山水的自然情态表达。于是在求取其“真意”的笔墨造写中,蕴化出质朴而灵动、鲜活而得意的个性风采来;其间因景物的形象差异、远近不同,而表现于画面中的不同线墨之构,不仅展现出徐疾快慢、浓淡枯湿的节奏律动,也还在物象衔接变幻上又见如诗句格律一般的“起承转合”的婉转趣韵,更加丰富了画家笔墨驾驭的艺术内涵。

    再如程振国先生的另一幅作品《溪山有居图》亦见如此生动的笔态,笔墨练达而不失其精神,布构丰富而主旨鲜明。其中或淡墨滃晕造形而远山连绵起伏,或线勒大要形廓、色彩分染填充体积而傲然雄踞,远景绵亘不绝、天地相接而一望无际,近景山村静谧、瀑涧潺湲而幽静恬淡,近实远虚对比鲜明又统构于一体。整个作品不仅在开合聚散、藏露显隐的位置经营中,充分运用到了国画章法“三远”、“散点”等诸般法则,也于动与静、虚与实及现实与联想的各种画面元素统筹构想中,极大的阐发出具象的笔墨媒材、章法之布,与天地自然同律同节的“道”之相契来。于是乎!霞岚起于天际而与之精神同彩,林泉相伴于山野而其心悠然……



 
程振国先生画作《乌江》

    清代思想家王船山论诗曰:“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此论为“中国艺术的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以“创构”之脉络,赏读程振国先生几幅作品,而行文至此,笔者脑海里不禁闪现出先贤前辈这句经典的论断来。倘若将此论置于绘画的“创构”上,其“笔”能“追光蹑影”、尽得其真,而不可谓不妙也;其寄予画中的“情怀”能沟通天人、联系物我,亦不可谓不神矣。想来以此论为文章作结,来概括程先生的山水艺术创作过程及画面所蕴之要,亦能稍稍填补笔者思想浅陋、文笔粗疏,所带来的遗憾不足和错漏谬误吧!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画家简介:程振国,1946年生,山东临朐人。师从梁树年、郭北峦、白雪石先生专攻山水。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文联理事,《美术家》杂志顾问,中国水墨研究院名誉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曾在北京当代美术馆、荣宝斋、兰州秋田美术馆、美国洛杉矶、旧金山、新加坡、日本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数十部画集。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多家艺术馆、博物馆收藏。


程振国先生画作 山村小景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621号

2021 甘肃新思维广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