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特征与文化蕴意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特征与文化蕴意

中国艺术报   2021-12-16 16:00:42   浏览数:
我国美术艺术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其中,民间美术作为美术分支之一,专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根据其日常生活生产经验以及精神文化审美需求所创造出来,用于装饰环境、艺术欣赏、民俗艺术创作的美术形式。它具有通俗性、大众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与宫廷美术、宗教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不同,民间美术是我国各民族传统美术文化的重要基础,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信仰和艺术审美追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色彩是民间美术十分关键的构成元素,直接影响着民间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和精神情感表达,能够使得民间美术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观赏价值。同时,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美学还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意,可以说,民间美术的色彩美学扎根于民间美术文化沃土,又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并推动了民间美术文化生产和发展的进程。

  中国民间美术中的色彩选择

  色彩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范畴,经历了历史传承和发展创新的历程,我国民间美术在色彩的运用选择上早已形成了固定鲜明的风格特征,用以体现绘画特定的主题观念和情感。我国民间美术种类形式繁多,概括来讲可以分为娱教类、祭祀类、装饰类、游艺类、穿戴类、起居类、生产类等,具体表现为雕塑、绘画、刺绣染织、戏曲道具、家具器皿和编织品的美术设计。在色彩的选择方面,不同种类美术作品所用颜料材质不同。比如绘画往往使用矿物质颜料,而服装和编织的染织则常使用植物纤维颜料,这是民间美术色彩的材质选择。

  而在色彩搭配运用上,民间美术也具有独特显著的风格。一方面,民间美术色彩选择讲究纯粹明快和夸张极致。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民间美术一向注重色彩的高饱和度,也就是色彩的纯度。例如民间美术常用的矿物质颜料就具有色彩鲜明、性质稳定的特点。红、黄、绿、白等明艳纯粹的色彩更能体现民间美术作品的生活性和朴实无华。正如民间画口诀中所说的“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就是讲究色彩运用的鲜亮纯粹和明快豁朗。同时,民间美术的色彩运用还讲究简练,追求用色的简单巧妙,这种色彩搭配风格更能突出画作主题,使人眼前一亮。民间美术用色简单凝练且明快纯粹的风格清晰表现在年画的色彩运用上,其中门神画的用色就是典型代表。另一方面,民间美术色彩还基于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来表现不同的色相感,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比如农民画的色彩搭配,常常运用梦幻的补色来体现画作特有的张力和鲜活,看似夸张复杂无条理,实则又恰到好处自成体系。因此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在色彩的搭配选择上虽然追求夸张刺激、纯粹鲜亮,但也注重内在的色彩和谐与统一。

  中国民间美术中的色彩美学特征

  民间美术的色彩魅力不仅具有外观审美方面的价值,还具有更深层次的美学内涵。民间美术诞生于广大人民群众中,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活动以及风俗习惯、加之情感息息相关。因此长期以来,民间美术也在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发展而发展,在色彩运用方面不仅体现了美术艺术审美价值,同时还表现了一方水土人情、时代和社会风貌、传统文化内涵、精神信仰等。这些特征使得色彩成为了民间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核元素,同时也让民间美术的色彩同时兼具了精神和文化价值。

  民间美术的色彩美学是程式化的、系统化的。因为它是历经数千年历史发展和演化而沉淀下来的文化艺术成果,经过了漫长岁月的重重考验,带着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思想的烙印,形成了具有永恒性的美学规律和经典传统的色彩搭配法则,这些基本的类型化的色彩美学规律法则还会代代传承发展下去,指导着后世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和审美。民间美术的色彩美学是主观的。不同于西方美术色彩运用的理性原则,我国民间美术色彩运用主要目的是刺激人的感官。这种主观性的色彩美学更加自由烂漫,追随人的原始审美感觉,比如用红色来激发人对美好喜庆事物的主观感觉。民间美术的色彩美学具有象征性特点,不同色彩一般具有不同的符号象征意义,代表了不同性质的事物和观念态度。比如陕西社火脸谱中的“红色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就是用不同的色彩固定地代表一种态度和性质,进而使得民间美术作品具有了审美之外的深层内涵。民间美术的色彩美学具有地域性特征,具有乡土性、民族性,不同地区的地域风俗和传统文化观念会形成不同的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色彩审美喜好。就拿年画来说,北方的年画色彩选择较为简练大方,色彩形式更为淳朴粗放;而南方的年画色彩搭配就较为复杂细腻。民间美术色彩美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审美装饰性,劳动人民通过朴实原始的民间美术色彩能够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慰藉,比如从大红大绿的配色中感受节日的喜庆,这是一种简单而朴实的审美趣味,也正是民间美术色彩美学所具备的审美性特征。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蕴意

  民间美术的色彩美学同民间美术艺术本身一样,背后都潜含着深刻的文化蕴意。民间美术色彩美学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诞生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日常,是记录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习俗,记载并表现我国人民大众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所以说,对于民间美术色彩的认知要深入文化层次进一步去思考感受。

  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蕴意,首先表现为中国传统设色观念“五色观”对它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是自始至终、深入内里的。五色观是我国传统的色彩等差观念,是基于古人的宗教思想和伦理观念诞生的。主要内容就是将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同时以五行说为基础,将色彩分为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此为正五色,其余皆为间色,寓意不正之色。传统五色观赋予了色彩高低贵贱、吉凶祸福的内涵,这种色彩观念先入为主,深刻影响了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观念,使其从潜意识里始终遵循五色观的色彩原则。其次,民间美术的色调搭配和确定也深受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天人合一观”的影响。例如天人合一观要求我们立足整体看本质,因此民间美术在色调的确定上也会考虑画作的整体色彩效果而不拘泥于局部,画作中各个部分各有其特定色彩的同时,也与整体色调相统一。同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也体现在民间美术色彩的选择上,往往在抽象化和象征化的同时也会注意与自然客观规律的统一,比如鲜红的花、碧绿的雀、火红的凤……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搭配运用皆能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最后,我们还能够在民间美术的色彩美学中看到中国传统宗教观的痕迹。中国民间美术钟爱红色元素,红色之所以成为民间美术中“吉祥、热情、正义、生命”的象征,还要追溯到祖先对太阳、火和血液的宗教信仰和崇拜,对红色趋利避害功效的坚信不疑。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哲学思想对民间美术色彩美学的影响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这就决定了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美学毋庸置疑的文化价值。

  色彩作为民间美术创作和艺术审美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不仅具有程式化的、地域性的、审美性的、象征性的色彩美学特征和色彩表现功能,同时还具有表现和传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文化价值蕴意。因此在民间美术实践中,我们要着重把握色彩的双重内涵和价值,不仅要不断提升民间美术色彩的时代审美价值,更要关注民间美术色彩背后的文化内涵表达,使其兼具视觉美感和深厚文化意蕴。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621号

2021 甘肃新思维广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