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农历己亥新年到来,上海博物馆首次以生肖为主题,举办“猪丰卣满迎新春”新年特别展,一件馆藏商代晚期青铜猪形卣(读音为yǒu)即日起亮相一楼大厅。卣为盛酒器,以猪为造型的卣非常少见,该文物于上世纪60年代从冶炼厂征集所得,近年由上博团队完成修复,是一件非常珍贵的青铜器。
这件猪卣高14.1厘米,口径9.1厘米,由两个相背的猪首合为丰满的器身,器盖在发现时就已经缺失,据口部非直立而与器身为同一弧度的样式推测,器盖与器身扣合后当浑然一体。猪首双耳向上竖起,鼻子向下略卷起,还有两个鼻孔,嘴部狭长,两边角上咧。腹下设有四个蹄足,蹄端各朝前方。颈部两侧置如意头形桥钮,提梁亦缺失。腹部满饰精丽的云纹,并由婉转流畅的羽状纹勾勒,这种纹饰结构在青铜器装饰上并不常见,甘肃灵台白草坡1号墓出土的父丁角也装饰了此类纹饰。卣身两侧的纹饰基本对称,在腹部下端的纹饰连接处装饰有蝉纹。
青铜卣是比较重要的商周青铜礼器,出土于规格比较高的墓葬中。卣作为器名常见于殷墟甲骨卜辞、西周金文以及先秦文献,卣虽然为先秦酒器名,但青铜器中从没有发现过自名为卣的器物,即卣是没有自名的。现在称为“卣”的青铜器的定名,始于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但此“卣”是否为先秦所称之卣,至今并无确证,只是由于沿用千年而约定俗成。
卣常见的造型为敛口,鼓腹,下接圈足,颈部两侧有提梁,设盖,盖上置钮。另有一类不太常见的鸟兽形卣,此类器物是否为卣,尚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还是把它归入卣形器中。鸮卣是鸟兽形卣中的主要造型,鸮卣形制近似椭圆形,一般器身的两侧各为一只猫头鹰的形象,犹如两鸮相背。盖多为两只鸮首相合,四足亦设计为鸮足。鸟兽形卣中的虎形卣数量极少,只发现了两件,但造型颇为奇特,虎为雄踞状,前爪攫一人。猪卣的造型结构与鸮卣相同,为两猪首相背,迄今仅发现此例,因此这是一件稀有珍贵的青铜器。
除猪卣之外,还有几件青铜器,其造型题材亦为猪的形象。如1981年湖南湘潭九华船形山出土的商代晚期猪尊,装饰有圆目深凹的圆形瞳孔,长嘴微张,獠牙尖长。背脊鬃毛挺拔,四肢刚健,臀腹浑圆,腹后侧下部还有显示性别特征的凸起。盖面设有一小立鸟。猪首饰有云雷纹,盖面、颈部、腹部以及臀下部均饰有鳞片纹,这是长江流域青铜文化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四肢部分装饰龙纹,前腱龙首朝上,长尾上卷,在龙首与卷尾之间还置一小龙;后腱龙首朝下,龙角作比较少见的分歧状样式。四蹄侧后方均有小乳突。腹部前后横穿一对圆管,可作穿绳或棍用于抬举。2000年山西侯马晋侯墓地113号墓也出土了一件猪尊,猪体硕壮,吻部略上翘,嘴角出獠牙,双耳斜耸,背脊有鬃一道,尾上卷。猪背上有圆形口,上有盖,盖有圈形捉手。器腹中空,在颈部与猪首相隔。盖沿有目雷纹一周,器腹两侧饰圆突的火纹,外有平凸的变形兽纹一周。此外,《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中著录了一件春秋晚期的青铜猪形器,器身饰镂空的蟠龙纹。
展览将持续至2月24日。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透露,今后每年都将展示与农历新年相对应的馆藏生肖文物。
青铜猪形卣在上海博物馆一楼大厅展出,吸引许多参观者驻足。
推荐理由:
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到来的农历己亥新年,所对应的生肖是“猪”。猪在中国有近万年的驯化历史,既是传统的六畜之一,又是十二生肖最后一个动物,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境内最早的家猪骨骼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500年至8000年。考古出土的家猪骨骼表明,距今4000年左右,家猪已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
上海博物馆此次展出的商代晚期青铜猪形卣,是难得一见的青铜器,此前从未展出过。以猪为造型的盛酒器较为少见,从器型上看,这只猪卣造型丰润,颇有圆滚滚的态势,象征着物质上的富足安康、五谷丰登,与春节的团圆年景十分契合。农历猪年到来之际,不妨去博物馆寻访这只猪卣,看看几千年前的人,是如何以家猪为造型,创造出如此精美的青铜礼器。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