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身影遍布世界 每一件都是国运兴衰的历史

故宫文物身影遍布世界 每一件都是国运兴衰的历史

澎湃新闻   2019-01-21 11:12:36   浏览数:
  公元1924年 11 月 5 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而这一天对已经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来说却极不普通,他完全没有料到这是自己在紫禁城里度过的最后一天。退位 13 年来,溥仪从未离开过这里,他依然拥有内廷的一切,包括这里收藏的所有文物,那是 2000 年来封建帝王们历代搜集而来的最终积累,几乎囊括了中国未曾中断的文明。

  我们现在说的清宫的藏品或者说明清皇宫的藏品,它不是说是明代或者清代两朝收集的。也包括从宋代以来宫廷里边这些藏品……(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 郑欣淼)

  纵观中国的历史,王朝的更迭常常会伴随着大量文物的散佚和毁坏,如梁元帝萧绎在皇城被攻破前就曾烧毁了所有收藏。而每一个王朝的承平时期,来自各地的文物精华又会集中到宫廷。这是文物的宿命。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历经康乾盛世之后,皇家的收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些文物存放于紫禁城以及皇帝的各个行宫当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宫成了天下艺术财富的大仓库。当年清宫的收藏到底有多少,具体存放在什么地方,现在已经无人能说得清楚。目前能看到的清廷编纂的几本收藏书录大多只限于对书画方面的记载,而且远远不是全部。

  1924 年 11 月 5 日,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一个月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对内廷文物进行了清点。据清点报告记载,故宫的文物中瓷器最多,大都存于宁寿宫、皇极殿和斋宫;其次是书画,以钟粹宫最多;金器、铜器、玉器在各殿都有不同数量的收藏。

  但这只是溥仪离宫后的情形,可以肯定的是,这时的文物已经大量流失。

  事实上,清宫藏品的第一次大流失,是在此之前六十多年的1860 年。

  圆明园是清代帝王用150年时间陆续修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也是皇家文物的重要收藏地。据不完全记载,圆明园中仅唐宋名人字画就有两百多幅,园内的文渊阁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藏书楼,其中收藏的一部《四库全书》就有3万多册,而《四库全书》在全国只有七部。在舍卫城中还有康熙以来收集的十万尊珍贵的佛像,而这些几百年来的珍藏在几天之内就消失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以后进入圆明园,第二天,疯狂的抢劫开始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以后进入圆明园,第二天,疯狂的抢劫开始了。

  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在发往本国的通讯中说,在进入皇帝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宝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而价值连城的书画,在士兵眼里不过是废纸罢了,甚至被用来点烟。

  连续三天的抢劫之后,英法联军焚烧了圆明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怒斥这种暴行说:两个强盗,在抢劫和纵烧了圆明园之后,他们平分了赃物,手牵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

  公元1900年农历八月初四,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紫禁城自建成以来第一次遭到外来入侵。当时,各国军队在紫禁城轮流驻扎,先后长达一年多时间,故宫文物遭到洗劫。

  清宫的档案也有记载,但是记载得不全。你比如说档案记载某一天,军队拿走了有300多件,他有个大的(数目),列得不详细,就是说玉器啊,什么什么有多少。这样的记载比较多。一个准确的统计也没有的。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

  唐代大画家韩滉的真迹《五牛图》就是当年从中南海的瀛台被抢走的。它被抢走后,多年不知所踪。公元1951年,国家以五万元港币从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买回。目前,唐人真迹存世已经寥寥无几。

  在这次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圆明园彻底地毁于战火,其他的几处皇家重地甚至王公府邸都遭到洗劫。藏于翰林院的《永乐大典》被烧毁。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一万一千册,只剩下三百多册,其中一百七十册留在中国,其余的分别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私人手中。

  故宫以及宫中文物的命运始终随着国运与时局的变化而动荡起伏。一批太监开始伺机盗宝。

  公元1923年6月26日,为了灭掉偷盗的罪证,太监放火烧毁了建福宫,当年乾隆皇帝留给嘉庆皇帝的大部分收藏都装箱封存在这里。

  建福宫大火后,在国人的一片谴责声中,溥仪搬出紫禁城是早晚的事。为今后的生活打算,他开始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向宫外转移文物。事实上,在居住后廷的十几年中,溥仪曾随心所欲地把许多宫中的东西赏给他的近臣。《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大画家顾闳中的杰作,当年溥仪随手把它赏给了他的师傅梁鼎芬。

  宋人临摹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当时宫中有两件,溥仪把其中的一件赏给了他的师傅朱益藩,后来这件作品流到美国收藏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如果说以往的赏赐是为了摆谱,那么后来对溥杰的所谓赏赐就完全是有预谋的偷盗。作为逊位皇帝,溥仪并不敢直接把东西拿出宫去,而是制造机会,让他的弟弟溥杰进宫陪读,由太监用黄绫将书画、善本包好,交给溥杰,放学后再带出宫外。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说,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的精品。

  从后来清室善后委员会发现的“赏溥杰单”可以看出,这种盗宝活动开始于公元1922年,即宣统十四年的七月十三日。先是一些宋元善本,后来就是历代名画,总数是册页68件,字画1285件。其中仅十一月初八一天就赏出26件之多。

  公元1925年2月23日,在被赶出紫禁城三个多月后,溥仪离开北京,来到了天津日租界内的“张园”,随后还成立了所谓的“清室驻津办事处”,依然过着小朝廷的奢华生活。为了支撑门面,他开始变卖他当初偷运出来的书画。

  在天津,溥仪究竟卖出了多少书画已无可查证,但仅仅赏给经手人的就有《历代帝王像》《步辇图》和《阆苑女仙图卷》等名作。

  公元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一年的11月10日,溥仪悄悄地离开天津去了日军控制下的长春。公元1932年3月9日,在长春的伪皇宫里,在签署了卖国条约“日满议定书”后,溥仪变成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在当上傀儡皇帝后不久,他偷运出宫的文物也从天津秘密运到长春,存放在了一座叫“小白楼”的仓库之内。

  几乎与此同时,新成立的故宫博物院为了在时局恶化时保证文物的安全,正在进行文物南迁的准备,这样的准备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悄悄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在故宫文物准备装运南迁的前几天,当时的院长秘书吴瀛被指定为第一批文物的押运官。故宫文物南迁的消息一出,一时间舆论哗然,毕竟这是几百年来如此大批量的国宝第一次有计划地主动地离开紫禁城,不少人为此担忧,甚至有人要以武力阻止南迁。

  1933年2月5日夜,一大批板车进入了故宫,在神武门广场,文物集中装车,随后出午门运往前门火车站。

  第二天清晨,满载文物的火车,驶出了前门火车站。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文物大迁移就这样开始了。

  火车沿平汉线到郑州,后自陇海线到徐州,再由津浦线到达南京的浦口。

  等到了浦口,文物的存放地点突然又有了变故。那志良戏称:这是抬着棺材找坟地。

  然后到底是运上海呢?还是运陕西呢?当时又发生矛盾了。张继主张运到陕西,因为他陕西那边关系好,也是国民党常委,宋子文呢,主张运到上海,但是陕西没有具体的地方,上海宋子文也没安排好具体的地方,这些国宝不知道运到哪儿。(吴瀛之孙 吴欢)

  当时总押运官吴瀛去南京政府奔走请示,他甚至找到了当时的南京政府主席林森,然而也没有结果。

  此后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又有四批文物运到上海,存放在法国租界天主教堂的仓库里,这些文物来自故宫和古物陈列所等处,共计19000多箱,其中故宫文物有13000多箱。靠着西方租界的庇护,东方的国宝在这里安然地度过了四年时间。

  公元1936年9月26日,故宫博物院在南京的库房落成。随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此时马衡接替易培基,任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一职,并负责此后的文物南迁工作。当年存放在上海的文物又陆续地运到了南京。谁料想国宝在这里只停留了半年就不得不再次迁移。

  公元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8月13日,日军轰炸上海,南京岌岌可危。

  这时南京政府命令故宫博物院立即将存放在南京的文物向大后方转移。南路文物80多箱由水路转陆路运往长沙;中路文物9000多箱经水路运往当时的陪都重庆;北路文物7000多箱沿来时的路线经郑州运往宝鸡。中路文物于一年后到达重庆,在重庆大轰炸时,被紧急疏散到乐山的安谷乡,幸免于难。北路文物迎着日军进攻的方向前进,它似乎比中路来得更为惊险。运送文物的火车刚到郑州就遭遇了敌机的轰炸。南路文物到达长沙后,暂时存放在湖南大学的图书馆里。当时准备在岳麓山爱晚亭附近的山上开洞储藏文物,但是还没有开工,日军就开始轰炸长沙,刚刚停留不足一年的这批文物只好再次转运。一个星期后,原来存放国宝的湖南大学图书馆被夷为平地,而爱晚亭也被炸毁,南路文物逃过一劫后,一路流离,终于在贵州的安顺落下脚来,存放在一个叫华严洞的溶洞里,在这里一放就是六年。后来才又被运到了当时四川的巴县。北路文物的命运更为坎坷,到达宝鸡不足三个月,宝鸡也遭敌机轰炸,文物开始继续西迁。

  经过无数次的往返,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北路文物经汉中、成都最后运到了四川的峨眉。在峨眉,故宫博物院成立了驻峨眉办事处。至此,当年从故宫运出的13000多箱文物,除很少一部分留在南京外,其余都安全转移到了大后方。

  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在五年多时间里带着这批国宝辗转了大半个中国,期间,没有一件文物丢失或损坏。这是世界文物史上的一个奇迹。

  就在文物艰难西迁的时候,日本人进入了故宫。有资料说日本人掠去了不能断定年代的铜缸66座、铜炮4尊、铜灯亭91座运往天津去冶炼,以制造杀人的武器。抗战胜利后大部分被追回。

  公元1945年8月8日,傀儡溥仪感到大势已去,带走了120多件书画和一些珠宝准备逃亡日本。三天后,溥仪在沈阳机场被俘获,这批文物后来被交给了东北博物馆也就是现在辽宁博物馆的前身。目前,辽宁博物馆收藏的溥仪带走的文物数量仅次于故宫。其中唐人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和欧阳询的《梦奠帖》都是稀世珍品,成为辽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溥仪离开伪皇宫后不久,他留在小白楼没来得及带走的大量文物被看守的卫兵哄抢,无数的字画在抢劫中被损坏,其余的随着四散的士兵流入民间。

  就在被溥仪带走的文物颠沛流离的时候,当年西迁大后方的三路故宫文物陆续运回南京。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下令将存放在南京的故宫南迁文物运往台湾,从1948年12月22日,到1949年2月,共有2972箱文物被运到台湾,虽然这只是故宫南迁文物的四分之一,但却都是筛选过的精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故宫,百废待兴。在政府的支持下,还留在南京的故宫文物陆续地被运回到故宫。在现在的景仁宫里,每一面墙上都记录着历年来为故宫捐献文物的人士的姓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1年,共和国的经济还十分的落后。但是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国家用48万元外汇从香港购回《伯远帖》《中秋帖》,也就是存放在故宫三希堂中的“两希”。此后,故宫对流失海外文物的征集就一直不曾间断。

  1995年,故宫博物院以1800万元购回北宋张先的《十咏图》,2003年,又用2200万元购回了隋人书《出师颂》,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书画作品。

  过去我们这些东西都流失到海外去了,现在是海外的中国的东西倒回来了。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现象),我们应该为这个状况感到高兴。这是我们国家实力强大的一个表示,一个反映。

  据不完全统计,50多年来,故宫新入藏的文物有24万件之多。故宫以其150万件的藏品,成为中华精神财富和人类艺术结晶的宝库。(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 郑欣淼)

  一座宫殿以及宫殿中的奇珍异宝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和几百年的风云变幻。如今,故宫文物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或辛酸,或离奇,或曲折的故事。它们命运的轨迹也反映着一个国家几个朝代国运兴衰的历史足迹。

  本文节选自中国工人出版社《故宫》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

2018 www.shj888.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