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讯】按:刚刚过去的2018,是一个回溯历史与再造未来同期前行之年,城市复兴与当代艺术相遇,艺术链接生活终走向可期现实。而已经来到的2019,必是一个不甘平凡的荣耀之际。昨日,我们刚借“事件”回顾了那些值得纪念的瞬间;今夕,我们拟以“现象”来观察这一年的新趋势和新现象,因为这些极有可能触及2019最新的艺术未来。
大多数时候,欢呼得有多快,遗忘的就有多快。让我们在时光年轮全新开启的这一刹那,祝福生活如昨,感恩一路同行。
2018展览很忙集体性纪念引发社会大潮
1978-2018,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段,各领域都在创造“奇迹”。身处此重要时间节点,各界都在做出回应,艺术界自不会置身事外。因此这一年,各类纪念、回顾乃至反思等事件、展览、活动等猛增,而当代艺术领域反馈积极:龙美术馆(西岸馆)“转折点——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与上海宝龙美术馆“艺术史:40×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均由吕澎策展,分别从不同角度勾画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年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的“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则是首次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艺术进行系统大规模的梳理。深圳OCAT联合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共同推出“中国当代摄影40年”,约200人的艺术家名单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重要摄影艺术家。
“转折点——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开幕式现场
“艺术史:40×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嘉宾合影
“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嘉宾合影
三影堂十周年特展现场
作为全国年度热词,各地域艺术机构也纷纷结合本土艺术发展历史推出与40年相关的展览,这些展览中的艺术家和作品,共同见证中国40年来的发展变化和中国艺术的变革。回溯历史而启迪未来,2019年已经来临,这40年对于中国,对于中国艺术而言皆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顶级美院相继校庆引发对艺术教育的深度探讨
2018对于中国美术教育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建校百周年,中国美院建校90周年,鲁迅美院建校80周年,这实际上是中国美术教育的生日之年。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纪念大展开幕式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现场
鲁迅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
中国美术学院以建校九十周年为契机,共策划12项校庆学术活动。并邀请来自8个国家的数十位教育专家共聚北京,举办“Panel 21:廿一世纪艺术/教育圆桌会议”,共同梳理和探究艺术教育前沿课题。中央美术学院在建校百年之际发起“国际美术教育大会”,300位嘉宾共同探讨“新时代的美术教育”。而在“新时代全国高校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与发展—全国高校博物馆、美术馆工作年会”现场,形成的首届“杭州共识”则为艺术教育的深度延展提供更好更落地中介。
对他们而言,校庆都已不再是一次庆祝,而扩容为一系列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及相关话题的集体性讨论。而正是借助持续进行的各项多层级探讨,中国艺术教育的各项问题得以陆续解决与推进,艺术教育惠及全民,深思多虑利在千秋。
国际美术教育大会嘉宾合影
Panel 21:廿一世纪艺术/教育圆桌会议现场
“新时代全国高校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与发展——全国高校博物馆、美术馆工作年会”现场
文博机构晒家底书画顶级藏品爆仓
2018堪称文博大年。诸多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的国宝、珍宝们纷至沓来,让观众颇有受宠若惊之感。
宝贝太多太棒,简要罗列便足够震撼:《洛神赋图》坐镇辽博新馆开馆,还有《簪花仕女图》《瑞鹤图》《草书千字文》《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欧阳询书仲尼梦奠帖》等重磅书画联袂登场;传为李白唯一书迹的《上阳台帖》展于故宫张伯驹收藏展,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真迹时隔六年亮相天津博物馆百年大展;上博董其昌大展阵容强大,王献之《鸭头丸帖》也赫然在列。台北故宫博物院不甘落后,26件国宝书画皆是晋唐宋名作;境外关于中国书画的重磅展览更是热火朝天。
当然不仅是晒家底儿,“国家宝藏”第二季持续推出,七大博物馆集体入驻抖音。显然,博物馆在如何吸引社会关注度上真是用心良苦,博物馆已从原有的社会生活边缘地带走到了百姓视野的中心。但是对于博物馆而言,文物才是自始至终的主角。
超级大展的流量红利买票排队看展成常态
相对往年大众对国际大展的惊艳,2018年此类现象基本成常态,随着国际大咖艺术家的陆续输入,买票排队观展已是惯势。
年初,享誉全球的视觉装置艺术大师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个展“道隐无名”在红砖美术馆开幕。下半年,美国摄影艺术家辛迪·舍曼国内首个展登陆复星艺术中心;路易丝·布尔乔亚首场中国大展“永恒的丝线”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二十世纪具传奇女艺术家妮基·圣法勒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的回顾展等,与两年前的顶级艺术大师来华热潮相比,2018年所呈现出的新趋势,则是此类既有学术性又有大众认知度的“现象级”艺术家的来华首展。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道隐无名”开幕现场,左起:丹麦媒体公共外文化主管汉娜、冰岛驻华大使古士贤、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及策展人闫士杰
辛迪·舍曼《无题》1980墙纸复星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西岸馆)路易丝·布尔乔亚首场中国大展“永恒的丝线”现场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门票收入已经成为此类展览的重要收入构成,中国观众购买门票看展已成常态,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拍照打卡发朋友圈,这背后折射的是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于文化艺术消费的提升。
新媒体晋级殿堂 来自学院的适时反思
在“新媒体”逐步呈现泛滥与疲软之态时,2018国内两大顶级美院反向而行,通过两场盛大展览,宣告主导介入与深思。
9月,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BMAB2018)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围绕“后生命”这一主题集中呈现艺术家在艺术与科技领域的跨学科艺术实验,并触发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和理论家之间的深入探讨。一个月后,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全息书写:2018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启幕。主题“全息书写Holographia”以东方趣味明晰的“书写”融时代前行中必不可少之“全息”,透过大量的创作后设地反思跨媒体艺术在媒介拓展与媒介穿越方面所作的实验与创新。
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BMAB2018)现场
“全息书写:2018国际跨媒体艺术节”现场
未来将来,未来已来,我们如何应对和演绎?如邱志杰所说:后生命,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谦卑:那就是我们对什么是生命的边界,依然一无所知。而“全息书写”隐含的某种态势更值得关注。“值得探讨的是它展现了这几年国内媒体艺术新的孵化信号。”管怀宾早已感受到现实情况的严峻,当代艺术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杂耍,而科技艺术、科艺融合也已经烂大街,艺术界需要做的是警惕反思并努力改变而非迎合。
寒风凛冽 中小型画廊的生存与挑战
今年,画廊业巨头之一的大卫€€卓纳(David Zwirner)某次会议上提出一个建议:像他这样的顶尖画廊在参加艺博会时应该付更多钱以贴补一同参展的小型画廊。由此可证2018年市场的进一步紧缩,中小型画廊日子颇难,但机遇也因此冒头。
7月,国际共享模式Condo引入上海。一时间,9家本地画廊联合13家海外画廊,在上海西岸、M50和市中心等多个区域展开跨国合作的艺术联展。Condo的引入不仅让本地画廊看到更多合作可能,也使业界目光再次投向中小型画廊。随后,雅昌艺术网相继投放2018年“上海画廊生存调研报告”和“北京地区画廊调查问卷”,数据结果显示,上海样本中,参与本地调研的画廊中超过四成的画廊坦言没有盈利,其中,36.84%的画廊表示过去三年整体“收支平衡”,5.26%的画廊表示“亏损较多”。而北京样本显示,近75%的画廊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整体经济下滑。超过60%的画廊表示过去三年收支平衡或偶有盈利;50%的画廊表示今年整体销售数量与去年持平。
2018年3月《中国画廊行业报告2017》发布会嘉宾合影留念
回溯年初香港艺术盛会,在中环这个寸土寸金之的,从最早喧嚣的“古董街”荷里活道,到因租金高昂而被迫分散中环小巷的年轻画廊;后又因陆续进驻的国外画廊而汇聚毕打行、中国农业银行大厦;最终到如今更为集中的H Queen‘s…分散到聚合似乎是香港画廊缓慢行进却又难以违背的大势所趋。
这其中,饱含艰辛与曲折,繁华与荣耀。
公共艺术展“去中心化”成普势
2018年,对中国公共艺术发展来说无疑是爆发之年,从12月28日开幕的“第二届合川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往回溯源,大型公共艺术活动的举办几乎贯穿整年,如3月海南举办的海南公共艺术计划·来自中英的艺术家,4月的丝路新语?博鳌国际雕塑展”,7月平遥国际雕塑节,8月2018中国?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2018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9月中国天津首届公共艺术大展、郑州雕塑公园、大连雕塑公园、2018眉山乡野艺术节、第八届中国曲阳国际雕塑文化节、厦门“海上共明月”公共艺术节、河南林州万壑松风小镇,10月合肥城市单年展,11月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重庆悦来公共艺术展,12月2018首届广安田野双年展、2018水渡河国际艺术节等,雅昌艺术网关注及报道的大型公共艺术活动,全年加起来有17场之多。
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
合作社对岸山体的主题标语:羊蹬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水渡河艺术节开幕湖南公共艺术首次集体亮相
这些活动涉及的地域有武汉、重庆、郑州、大连、合肥、天津等众多二三线城市,大同、眉山、曲阳、民勤及广安、平遥和林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和乡镇,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当下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展示空间已发生偏移,从中心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甚至乡村,这些地方正在成为公共艺术一个新的增长点,也可以说,2018年,是中国公共艺术去中心化的一年。
一方面是公共艺术的去中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另外一方面,这种趋势对中国的乡村、城市、公众、艺术家们的公共艺术创作及当代艺术创作,甚至是整个艺术大的环境究竟意味着什么。问题与机遇总是并存,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在接下来的一年,共公共艺术的去中心化将继续,类似活动也将越来越多,其中出现中国的“越后妻有”也不无可能,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批评家、策展人及艺术家们已意识到公共艺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着手解决,此外,当代艺术家们也越来越多介入到公共艺术的创作中,在未来,当代艺术的创作是否会出现公共化的倾向还有待观察,总之,公共艺术的去中心化,尤其是走进乡村,直面现场,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一次创造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和公共艺术体系的最好机会。
六大城市当代艺术季模式渐趋成熟
当城市复兴与当代艺术相遇,多元艺术品牌正展开各类城市链接。
据观察,上海、北京、武汉、成都、西安、广州,六个城市不约而同以多展联动的方式组成较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季。如筹备两年的首届ArtChengdu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在热闹的步行街上启幕,当北京陷入艺术狂欢,再至全球瞩目的“上海11月现象”,而两个月前西安当代艺术展狂欢上演的影像仍历历在目,@武汉在2018年将散落之势形成合力,逐渐清晰显示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和艺术野心,汇聚科技与艺术、凝聚本土与国际的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则声势浩大地席卷了几乎整个珠三角,力证这里的当代艺术从未“沉寂”。
约5年前,艺术北京总监董梦阳说:“中国十几亿的人口,只要有5%的人收藏艺术品,这个基数就是不可限量的。”那时听来只觉是遥遥无期的梦,如今,梦基本成真,当代艺术深嵌其中。全球化的传播下,这类通过文化复兴塑造城市品牌的文创策略已成为如今城市再生模式中最受关注的一类。
太古里广场上“拔地而起”的首届ArtChengdu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2018艺术北京现场
2018西岸艺博会现场
“古城新脉城墙之外“开幕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展览现场
书法圈怪象频出 现代书法出路何为
很难简单地说,精英阶层的日益衰微是好是坏,普罗大众亲近文化必不坏,而高雅审美的渐趋缩小似也不好。
这一年,书法界依然话题不减,先是有人抡个大拖把“写字”,后来有人发明了“吼书”,最近,抖音、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有人用针管在纸上喷射墨液的视频火爆起来,而沃兴华亲自撰写的《致歉信》亦刷爆朋友圈,信中称:原定在成都开幕的个展因意想不到的原因取消,让“丑书”讨论再次回归大众视野。此外,持笔文人转战书法领域不在少数,而知名作者莫言举办书法个展则引发巨大社会争议,其实莫言算得上谦虚,至少承认自己算书法界门外汉,只是资质平平的“写字的人”。
目光放回年初,第六届“兰亭奖”作品展出前,中国书协公示了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评选结果,其中最具有价值的金奖成为空缺。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认为,这其实是对当下书法发展现状务实负责的反映。
其实,这也是书法界现阶段创作现状中有高原无高峰的写照。当生活水平提升,传统艺术大众普及程度飞速上扬,如何准确面对它的传承与创新?艺术需要自由表达,但更需肩负时代的责任担当。
文物追缴路漫 惊喜遗憾并存
年初,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表示欧洲曾对非洲的殖民罪行是一段“需要翻篇的历史”,所以他准备让法国把当年从非洲掠夺的文物还给非洲各国。
这位总统的公开呼吁在国际社会引发巨大共鸣,中国对此甚有同感。章公祖师肉身坐像追缴事件近年持续被关注。之前村民已委托中荷律师团在荷兰提起诉讼。但荷兰阿姆斯特丹地区法院于2018年底在网站发布书面裁决,表示对此案不予受理。此案一度被认为可能成为中国文物通过法庭、而不是通过外交渠道被成功追回的首批案例之一,但遗憾的是,这个结果并不乐观。
而就在不予受理判决公布的前一天,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至此,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终重回祖国怀抱。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其中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后入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为宣传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原则理念、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作用。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