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美术馆馆藏巫卫东画作《惠风》
文/成功书画家网 《当代书画家》记者 冯宜玉
无论古今,凡进行国画人物创作的画家,对于线描都是十分重视的。因为线条不仅是国画创作的基础,有着其本身独立的艺术价值,也更是国画人物造型成立的支撑,是画中人物“骨气神似”的基础。兰州画院院长、甘肃美协副主席巫卫东先生近年来的国画人物创作,立足于甘南、陇西等甘肃部分地区汉藏劳动人民群众为题材的国画人物形象塑造,在长短、粗细、疏密、浓淡的线描尝试中,取得了重要风格突破和笔墨经验上的收获。同时,汲取中西绘画之优长,将光影等西画创作的元素,在国画创作实践中做了很好的融合,使其绘画在塑造陇原人物题材绘画的形质上,有了鲜明的个人面貌。
美术馆馆藏巫卫东画作《甘南的天空》
品读巫卫东先生的画作,无论是以陇西地区农村百姓为创作对象的“药乡”系列,还是以甘南牧区藏族同胞为画作内容的藏域风情画作,都倾注了一个陇上艺术家深入乡民百姓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用遒劲苍润的线条构成了其审美与情感上的律动。线的变化中,写的性质己见鲜明,水墨的团块变化与组合中,又有光影的浓重、阴暗呈现在画作人物衣饰的褶皱,以及他们那满是皱纹沧桑的面庞上。或是昂扬、喜悦,或是忧愁、苦闷,一个个形象都在这样的线的组合与墨的变化中走进读者的视野。
成功美术馆馆藏巫卫东画作《雪域晴歌》
以成功美术馆馆藏作品,以及此次“水墨陇原•成功美术馆馆藏甘肃当代国画名家作品双线联展”而言:《甘南的天空》《惠风》《雪域晴歌》等作品中,不仅体现了画家对甘南地区藏族同胞生活、民情风俗细致的观察,线条的组合中也将时代环境下藏乡群众的精神面貌,做了恰如其分的细致刻画。而甘南藏乡汉子的雄壮、爽直,妇女的勤劳、淳朴,更是在水墨的氤氲变化,以及与赭石等色彩的相互补充与渗透中,出现在了读者面前。
成功美术馆馆藏巫卫东画作
对于巫卫东先生在国画线描、水墨等方面的尝试,邵大箴、冯远、张晓凌等多位业内专家都曾有过肯定的点评和赞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先生在点评巫卫东的画作时,就曾讲道:“近一段时间,巫卫东在原有熟练的人物塑造基础上,采用以线造型的方式,使画面形象回归单纯,这对他来说是更进一步的尝试。线描是中国画的基础,也是精髓,巫卫东在强调墨线的塑造性基础上,特别注重线条的质感和变化,这在表现甘南少数民族人物,突出个性化特征方面都呈现出很好的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西绘画元素的融汇、取舍上,巫卫东先生立足于国画人物创作的基本原则,去掉繁杂的色彩铺陈,替代以水墨。并以水墨的黑白变化,做为画作视觉、气氛的主要构成。但也保留了,西画创作中写实造型的成分,以及光影的作用,从而使其在以线造型中笔墨更显丰富,人物形象、精神的呈现上更见丰满,富有立体感,也从而形成了他目前的这种风格。譬如,《甘南的天空》中用墨色本身的浓淡变化,以及黑白的对比形成高光和阴影,呈现藏族人物皮袍的厚实的体积感;用急劲的线条和墨块的组合,拉开视觉上的距离感,从而使其看似写意的线条和墨色却达到了写实的效果。
当然在这样的融合实践中,画家还始终坚持以线描、水墨等国画元素为根本的。巫卫东先生深知,线描之于国画的重要性,他对古人总结“十八描”,并广泛应用于中国绘画的人物、山水、花鸟当中等做法的意义十分清楚。因此在线描的尝试上,巫卫东的国画人物也不断的探索走向国画笔墨的艺术纵深处,在水墨的渲染中,不断寻觅时代陇原人物国画创作价值与意义。
剖析巫卫东先生的笔墨实践,笔者不禁联想到,对于陇上汉、藏等民族题材美术的关注,不仅是甘肃艺术家的表现主体,无疑也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非常独特而重要的艺术现象。以黄河、高原、丝路为文化主线的甘肃,蕴藏了绘画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雪域藏乡的牧歌,黄土高原的耕者,丝绸之路上的驼铃,都是陇上的绘画创作的重要主题。巫卫东先生,近年来在国画人物上的尝试也始终站在这块热土之上,讴歌山乡的朴茂厚重,赞美丝路的悠远流畅,塑造雪域的纯净圣洁。在他看来,他自己既是为“黄土地浓烈的乡情所迷恋”,又为“雪域藏民的荒寒壮美而陶醉”。因而在巫卫东的视角和笔墨中,“无论黄土高原上庄稼人的忠厚、纯朴、沧桑,还是雪域藏民的坚韧、粗犷、朴拙”,都是陇上芸芸众生的写照,也都是陇原千年文化传承的载体。这也正是其创作,关注这一题材,并不断用线描国画笔墨结合西画光影元素,实践探索付出的艺术价值、社会意义的体现。
画家简介:巫卫东,1967年生于河南,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学院。现为兰州画院院长,兰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市政协委员,兰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兰州市领军人才。师从冯远、杜滋龄、陈钰铭,现入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高研班学习。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出版多部个人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