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子一山水画《山水清音》
自古至今,坚守传统者最怕的就是一头扎进古人堆里,再也不能自拔,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亦是如此。古人丰富的山石皴法、树木勾勒之巧、人马桥船的布置安排等浩瀚的方法和形式,很容易使学习者深深折服、顶礼膜拜,并深陷其中。但学习中国画又不得不对前人的程式和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不得不临习经典名作,由此便构成了中国画学习上对待传统和发展的矛盾。师法古人,而又不可食古不化,在中国画创作方法已十分丰富的当下,确非易事。创作有古意,而又能推陈出新者,当属少数。山水画家邢子一便是这少数之一,他多年来苦心经营古人之法,以最朴拙之法学习钻研,量的积累终于使他在画面风貌上突破藩篱,创造出了以石磊山、烟云浩渺,而又充满灵气的山水新貌。
邢子一山水画《探幽图》
研究邢子一先生从艺历程,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厚积薄发”的道理。30年前邢先生在师范学校任教时,以朴素的笔法,一板一眼的学习古人之法,继承山水传统,于精微处多见他对中国山水画古法的尊崇。而这样对传统扎扎实实的钻研,使得他对古人山水画法的脉络十分清晰,对传统国画山水的笔法极其纯熟,功力很是深厚。如此的学习和实践也曾使得身为同行和朋友的中美协理事袁武先生很是担心,“担心长此以往会食古不化” 。但是30年后,邢子一先生在山水创作上的突破也同样令袁武先生大吃一惊,用袁武先生话说:“没想到我的定义下早了,近年来每每读子一的新作,都感觉到‘僵古’的习气日渐退去,空灵新颖的笔墨方式跃然纸上。”而对于笔者来说,邢先生以石磊山、烟云浩渺的画面新气象更具吸引力。
邢子一山水画《溪山幽居》
就以邢先生在成功美术馆展出的这几幅作品来说,《探幽图》《溪山隐读》以似拙实巧的线条,用画石之法累积成山,构成山石主体,辅以草木、舟船、房舍,而成点金之笔。《探幽图》以一驾舟者使舟进入如“桃花源”一般的世外之境为画面焦点,使画作主题得以全面升华;《溪山隐读》烟云笼罩,溪水、瀑布、小桥、山林隐士成为画面的最吸引观者的地方。《溪山幽居》《山水清音》山石的积累与上相同,但就画面章法布局而言又有不同。《山水清音》画面呈现一种开阔之境,山石奇峻,上覆以颜色,其湖面又平如铜镜,可见山之倒影,树木葱郁却又不遮挡烟云之妙、山石肌理。山峰的奇、云雾的流动与水的平静形成对比,画面呈现一种静中有动的清雅、奇绝的韵律感。《溪山幽居》则使得群山隐逸在繁茂的草木之中,画面以墨为主,溪水潺潺、幽居清雅,可引人入胜。
邢子一山水画《溪山隐读》
邢子一先生的山石皴法,用笔大拙似巧,融刘松年、李公麟、萧昭、倪瓒等人之法,似斧劈犹如折带还如鬼面,取古法山水诸家之精要,看似松散自由但其脉络章法可循,可谓脱胎换骨于“古法”,而又推陈出新,使其山水更具时代性格。画作虽多烟云浩渺、树木繁茂但毫不影响山体的脉络表现;以石磊山,石头的块面结构更加凸显,山水的肌理脉络得以强调,从而呈现出了一种山石奇险、脉络清晰,而又草木丰茂的画面效果。方法上的创新和突破也能见画家长期对中国山水画探究的成果,更能突显画家在中国山水长期研究中,对自然大道与笔墨之法融合的实践,是画家邢子一内心山水灵性境界的表达。(文/成功书画家网 神州诗书画报记者 冯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