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精神是对全人类生存终极的关怀

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精神是对全人类生存终极的关怀

   2013-03-27 15:34:00   浏览数:
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精神是对全人类生存终极的关怀
——《国画大师古今对话》甘肃首发式路怀中答记者问

成功书画家网记者 冯宜玉


    他年逾古稀是当代山水画大师,五十年的从艺生涯中,遍阅范宽、李可染、陆俨少等古今山水大师作品,尤其推崇宋代山水大师“范宽氏”。他的山水画作气势雄伟,构图绝妙,意境深邃,笔墨苍劲,气韵生动,艺术风格独特,造诣极深,被画界誉为:当代范宽。在艺术创作和美学理论研究上屡有建树,他坚持师传统与师造化,自然与超然的创作思想,站在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高度,提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精神就是对全人类生存终极的关怀”的观点。他就是被国内外媒体及业内人士称为“长白山冰雪画”及“现代山林画派”的创始人的路怀中先生。在成功美术馆举办的路怀中《国画大师古今对话》甘肃首发式新闻发布会访谈中,记者与你一起走近这位当代山水画大师。

 

 

路怀中作品 《江山代有才子》


    记者:路老师,《国画大师古今对话》甘肃首发式新闻发布会的举办得到甘肃省文联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甘肃众多的书画观众也非常喜欢您的作品。您想通过这样的形式给甘肃书画界朋友传递怎样的信息?


    路怀中:这本《古今大师对话》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第二版。出版之初的想法只是想总结自己将近五十年的从艺生涯,同时找到与前人、与古人、与历代大师的差距,可是随着与艺术界朋友的交流,逐渐发现了此书在当代中国画界的意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领军画种,特别是唐宋以后,到了宋朝中国山水画更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以范宽、李成为代表的大山水画家,创造了山水画的历史高峰。范宽流传到现在的画也只有三五张,其中最为著名的、对我影响最大就是《溪山行旅图》《雪山寒林图》,作为一个山水画的后学者,每每看到这些作品我都非常激动,它的构图、它的气韵、它的意境、它的笔墨等等都是后学者不可企及的。


    在发展过程中,山水画自宋以后,到元明清、到近现代逐渐衰弱。无论是元四家、明代的唐寅,还是清代的“金陵画派”、近代的张大千,包括我的老师李可染、陆俨少都与范宽无法相比,无论气势、气派、气韵、骨法用笔都差了一大截。


    作为艺术家,我们要思考,研读画史找到衰落的根源。为什么中国的山水画自宋以后衰落了呢?虽然从宋以后,元明清也出现了一些山水画大家,还有近现代张大千、傅抱石、陆俨少也是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但是为什么与宋代的范宽相比任有很大的差距呢?究其原因,宋代的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相当发达,那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代,宋代的经济、文化在当时的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其他国家,千古名图——《清明上河图》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相较之下,我们现代的许多画家普遍缺少文化涵养,包括我在内。我的老师王学仲(徐悲鸿的大弟子)常以此教育我,我也非常惭愧。我们没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研究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的决心,而这些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核心——“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精神也正是中国山水画站在宇宙的高度要最终传递的大美精神,作为艺术家对这些传统文化、传统思想要有所了解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所以《国画大师古今对话》甘肃首发式新闻发布会的举行,一方面希望我的绘画创作和对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得到检验,探讨我们当代的绘画发展;另一方面,倡导广大的画界同仁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传统美学;还有就是作为艺术家我们要承担起绘画艺术承载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人文精神,为重振我中华民族的大气派、大文化而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精品艺术。

 

 

路怀中作品《居山养心图》


    记者:您在文章中提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生命精神就是对全人类生存终极的关怀”的观点。就此而言,古人和今人在绘画上分别是如何传递这种精神的?


    路怀中:实际上,古人和今人在绘画上传递的是同一种精神,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同步,即 “天人合一”。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主题画种,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山水画产生于东方,出自中华民族呢?原因就是我们东方人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同步的宇宙观的影响,正是在种宇宙观的指导下才产生了山水画。山水画是东方世界“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主题的表达,也是东方人追求理想的自然的产物,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现在欧洲许多大博物馆馆藏的从中国掠夺过去的我们的国宝,其中山水画占了大多数。试想,西方人为什么对中国山水画如此重视呢?原因在于中国山水画的构图难倒了东西方所有的绘画大师,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是站在宇宙的高度的移动图示,比西方绘画的焦点图示更科学,我们山水画的构图视角可站在两千米的高空、可以站在深不见底的地下,可站在任何和角度。所以东方艺术观是站在大的宇宙高度审视地球、审视自然、审视自我,是对人与自然的高度关怀。随着历史的推进,在战争、人类无节制的采伐中,人类生活的环境被破坏的很厉害,所以作为山水画家通过绘画传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人类社会的关怀。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是中国山水画对全人类最大的贡献。

 

 

路怀中作品 《沧海神游图》


    记者:作为艺术家,您如何看待当前文化浮躁的社会大环境?


    路怀中:现在整个的文化环境比较浮躁,在这样的浮躁环境中中国传统文化就显得不稳健了,整个时代呈现浮躁“大合唱式”的娱乐现象。当代中国画界同其他文化艺术行业一样,浮躁、肤浅、不愿动脑,不讲究、不下苦功、追求速度、速成、速有名、速富等人生观对大多数的中青年画家造成了影响,我们绘画艺术界这样的浮躁现象愈演愈重。反映在中国画创作上更是过之有甚,构图简单,三笔两笔,胸中无境,画无立意,十分八分,名曰写意,千人一面,万人相似,长此以往,中国画面临着走向绝境的危险。


     这样的现象对我们的民族有没有益处,作为艺术家我们得思考,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前途考虑。历史上许多有建树大的学问家、画家哪一个是参加这样“大合唱式”的娱乐而成名的!作为艺术家我们时刻要思考,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思想、民族的精神,我们就是苦画画的,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学习传统,多一分净土,少一分浮躁,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上不断地探索、不断提高。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路老师,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看到许多孩子在学习绘画,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书法、美术兴趣培训班、速成班。您能给这些学习画画的孩子和孩子的家长们提一些意见和看法吗?


    路怀中:咱们中国的父母受传统的影响,望子成龙的期望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很多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苛刻,硬逼着孩子往艺术上走,想让孩子成为第二个郎朗、第二个张大千,这样的做法不可取。绘画大师潘天寿曾说:“艺术首先是学术”,要想在绘画上取得一定的成绩还得有一定的学养。搞艺术的都是苦行僧式的修行,非常苦,许多人都是“把自己嫁给了艺术”,把自己的人生献给了艺术。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在这条道路上获得成功。


    所以,我认为把画画作为培养孩子形象思维,陶冶情操,开发智力这是必要的,至于是否要作为一辈子的事业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要视情况来考虑。(校对:张琴琴)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

2018 www.shj888.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