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气象 独树一帜——中美协理事王阔海访谈

汉唐气象 独树一帜——中美协理事王阔海访谈

   2012-08-10 16:26:00   浏览数:

□ 本报记者 李 霞

  采访手记:中国汉代画像石刻,是两汉时期装饰于祠堂、墓阙、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底、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凿以剔底平面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等各种艺术形式。是汉代社会最为盛行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当时社会精神的反映,更是我国艺术中的瑰宝。而新汉画艺术开创者王阔海则是深入探究这块艺术瑰宝,汲取了汉砖、汉瓦、汉画像石刻艺术的精华,兼收并蓄了浮雕、壁画、唐三彩、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的精髓,将古汉画的石刻形态转换成新汉画的笔墨形态,以笔代刀,整合成为现代的水墨图式。

 

  王阔海  原名王克海,1952年出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二炮分院副院长,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记者:您笔下的新汉画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艺术领域,请您谈一下您为何把新汉画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您的艺术思考的基点是什么?


  王阔海:要了解新汉画,就必须先了解古汉画。古汉画是汉朝时期以石头作为画像石刻的基本载体、以钢钎、斧锤为工具,或先勾以墨线打稿,再进行雕刻,可以说是以刀代笔雕画兼济。最后或涂以色彩进行装饰。而且这种艺术形式相当普及,家族相承,世代相传,历时三百年以其震古烁今的艺术形式彪炳于世界艺术史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宣纸和绢帛逐渐被应用于绘画,石刻艺术于是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随着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汉画像石刻逐渐被人挖掘出来,使当代人更有条件的了解和深入研究古汉画艺术。作为汉代社会的典型性文物遗存,汉画像石(砖)对于研究汉代文化及中华民族古典文化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物价值。林风眠先生曾说:“汉画是中国绘画之大宗”。鲁迅先生也说过:“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在外国人的眼中,在博物馆里,要是没有汉画像石刻拓片,那么,这个博物馆就不能称其为博物馆。汉画艺术,这确是一个有着无穷奥妙的领域。于是,我几十年来对汉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收集了大量的汉画石刻拓片,走过了诸多汉画石刻遗址,汲取汉画营养,我追求艺术的信念是:以古求新、推陈出新。在绘画上,我主张全面地继承传统文化艺术,包括书法、诗词歌赋和东方审美哲学的研究。在对汉画的研究中,我非常崇尚汉代博大、雄浑的文化精神,我汲取了汉砖、汉瓦、汉画像石刻艺术的精华,兼收并蓄了浮雕、壁画、唐三彩、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的精髓,将古汉画的石刻形态转换成新汉画的笔墨形态,以笔代刀,整合成为现代的水墨图式,并且,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而这个探索的过程,也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将石刻艺术融入到水墨画当中,是有一定难度的。刘曦林曾说我的新汉画是走了一条有文思、有追求、有风格的画家之路。我想,创新,应该是人的本能。我的恩师刘大为先生是大师级的画家,而我的作画风格一定要争取有别于老师,我有一句话叫作:“青出于蓝而不是蓝”,这句话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充分肯定和赞同,意思就是要推崇艺术个性。


  记者:那您的艺术追求是什么?


  王阔海:我的艺术标准是既好又新,光新不好等于胡乱涂鸦,光好不新是重复他人,等于浪费自己的生命。艺术规律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我当前和今后的艺术追求就是把自己所创的新汉画艺术推向一个经典和极致的状态,做到近乎完美,即好又新。我会牢牢抓住新汉画这个艺术发展方向,一直走下去。这好比挖井,有的人在这挖一下,感到此地无水就走了;有的人眼看就要挖到水了,由于缺乏恒心和毅力又走了;有的人刚挖到一点水也走了,这种人是以见到水为目的;而我却不同,我是见到水再挖,挖出一片水的领域。


  记者:王老师,您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您认为当代中国画创新的途径是什么?您给年轻一代书画家给点建议。


  王阔海:现在的时代,是一个艺术综合的时代,远古的、古典的、现代的还有后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民间的、正统的各种流派一起涌来,形成了一个落差低,流速慢,水域宽阔的涡流状态,这反而使毫无艺术定力的画家四顾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北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反过来说:“它反而给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勇敢探索的、真正的艺术家却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艺术选择的自由。我虽然讲创新,但是,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我是丝毫不能马虎的,要认真地继承,以真正继承到古人的艺术品格、品质为目的。坚守古文人画的文化精神命脉,坚守东方的审美哲学精神。以书法提高绘画的品格,以诗文提高绘画的意境,以哲学提高绘画的境界。当代人还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拜金主义浮躁心理的影响,还要提倡古文人孤灯清影,耐得住寂寞的致学态度。香象过河,深沉才能博大,厚积才能薄发。大器终是晚成。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中西方艺术结合的这种现象的?


  王阔海:我想,在对待西方文化艺术的态度中,我们的双脚不应该完全踏入别人的家园。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对于西方的文化艺术的精髓,我们依然采取洋为中用或为我所用的态度,吸收、融合而成为自己的营养,产生自己的面貌。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真理:“艺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西文化从哲学上讲就是有区别的,中国的哲学是感悟哲学,一如老子、庄子所言:大象无形,万法归一,空灵淡泊等。而中国写意画的哲学正在于此。西方是求证哲学,这对于油画的透视,色彩的科学分析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原因,这是世界两大认识论所产生的艺术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认清了这一点,更有利于我们恰到好处的吸收外来艺术。


  记者:您谈一下作为书画家,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王阔海:借你的提问,我还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于6月21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并推选我担任主席一职,我深感责任重大,应当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头等大事,连同自己作为一位画家的责任,从自己做起,从继承、探索、创新、提高做起,更好的为中央国家机关的党建工作和机关干部的文化生活服务,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落到实处。

相关链接

新汉画  名家评

 

王阔海  出行69cm×69cm

 

 

  王阔海的新汉画中国没有,世界没有,独此一家,独树一帜。
——徐才厚(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长期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明显的风格。可谓镕古铸今、鉴往知来。
——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王阔海的新汉画,是借汉代之杯斝,满斟个性化的美酒,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斗酒十千姿欢谑,故当代画坛之豪杰也。
——范曾(著名书画家、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终身教授)
  王阔海的新汉画丰富了当前中国画创新的景观。
——邵大箴(中央美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王阔海的新汉画是文人画、古代绘画与民间绘画的嫁接与综合。
——孙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王阔海的新汉画很有汉画气势,也很有古汉画的形象,很值得向外界推广。归去来兮、汉画魂魄。
——顾森(中国汉画艺术研究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看了王阔海的新汉画,我必须用“震撼”二字来形容,他创造了新的中国画笔墨原素。
——言恭达(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文联党组书记)
  王阔海的新汉画给我们带来了大汉雄风,他对没骨法的笔墨驾御能力非常强。
——何家英(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笔画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
  王阔海新汉画是将古汉画之刻意变成了中国画之写意,以笔代刀。
——刘洪彪(中国书协理事、二炮政治部创作室书法家)
  汉家风彩古砖墙,歌舞唐宫乐未央。
  此日读君新汉画,淋漓气韵蕴情长。
——陈志威(澳门美术家协会会长)
  难哉——王阔海的新汉画创造了自己的艺术符号。
——李存葆(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

2018 www.shj888.cn All Rights Reserved.